有谁知道钢琴曲《平湖秋月》的背景和演奏技巧?急!急!急!

钢琴曲《平湖秋月》的民族特色及演奏艺术

摘要:本文从曲式结构、调式、和声、织体、旋律等方面对《平湖秋月》的民族特色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作品的戏剧性处理和演奏的技巧性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获得民族钢琴音乐艺术表现的启示。

关键词:钢琴曲;平湖秋月;民族风格;表演艺术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J647.4438+0文章识别码:A

平湖秋月原本是粤曲中非常著名的一首器乐。乐曲旋律明快流畅,音调委婉。它描绘了月光和诗意的中国江南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感情和热爱。

作曲家陈培勋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将这首曲子改编成钢琴独奏。改编曲在保持原曲调表现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钢琴多声部的优势,运用丰富多彩的节奏织体,将音乐雕琢得更加精致,成为民族钢琴音乐的佳作之一。

一,曲式结构和调式的民族特征

《平湖秋月》篇幅不长,旋律自由舒展一气呵成。音乐的曲式结构以核心音调的应用贯穿其发展的始终为特征,是承上启下的纽带。音乐从静态走向动态,又从动态走向静态。它是抒情的、情感的和情景交融的,遵循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这与西方音乐中鲜明的“块”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音乐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五音作品,其调式具有宫制羽调式的特点。调式转换在同宫制中较为频繁,每一小段乐曲都以强调宫音或征音开始,以羽音结束,通过五次移宫形成调式转换,效果柔和自然,寓意高雅。

如乐曲第1段,调式布局为:宫正宇宫宇。这种调式的交替使旋律充满了发展的力量,加深了旋律的表现力。

二,旋律发展技法的民族特色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形成音乐形象的关键因素。平湖秋月的旋律具有典型的广东音乐特点:节奏变化自由丰富,旋律线条跳跃向前,有时幅度较大。平湖秋月的旋律创作,在传统叠句法的基础上,运用变式法,使旋律在围绕中心音行进的过程中自由舒展变化。乐句的发展既保留了原旋律的亮点,又随着感情和词汇的变化有机地渗透了新的素材。这种旋律骨架基本相似的自由变奏技法,体现了我们民族“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哲学观。

以1段为例。前三个短语首尾相接,紧密相连。后三个乐句结合第一句发展旋律,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常见的重复手法和技巧。

示例1

第三段的结尾句与第一段的结尾句具有相同的性质和骨干音,构成段落的结尾,使乐曲的旋律具有循环的结构特征。

第三,民族乐器质感的模拟

粤曲以高虎为主要乐器,辅以扬琴、横笛、秦琴等。这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音色特点和独特魅力在钢琴编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比如乐曲的第一段,作曲家用钢琴上的琶音和短倾装饰音来模拟高虎的滑音,完美地模仿了高虎清澈明朗的音色。

在18至19的高潮段落中,作曲家通过左手的颤音伴奏模仿扬琴的旋转和滚动的技巧,而右手则模仿高虎的手指滑动效果,在高音钢琴区发出装饰性的声音。

由于原曲来源于粤曲,高虎的织体形式在乐曲中的应用是主线,旋律的表现主要是模仿高虎的演奏。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也给了作曲家丰富的灵感。比如作曲家用密集的琶音模仿古筝的刮擦,用颤音模仿萧的演奏。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在玩的时候都需要仔细去理解。

第四,强调五声音阶和声的运用

在《平湖秋月》和声的运用上,作曲家有意淡化了和声的三维叠加,弱化了传统调性和声的功能性,使作品具有了清新的和声效果。综上所述,作者采用了替代和弦、附加和弦、省略和弦等方法来强化和声的五声音阶结构特征。

例如,在乐谱19小节中,第一拍后半部分的和弦按其功能属性应该是be-bG-BB-BD的配置,作曲者用bA(符号)代替bG。第二拍和后半拍的和弦原本是BA-C-BE-BG的配置,作曲家在这里有意省略了C(变宫)音。

第22小节,第一拍的bb-BD-f-ba和弦加入be(商)音,弱化和弦的三度重叠关系。

音乐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作曲家的和弦配置法增强了作品的民族内涵。

可以看出,作曲家在音乐中使用了许多传统的西欧音乐技巧。但他的应用是自由的,在形式、节奏、和声、织体等方面不受欧洲传统作曲技法的限制。他在创作中完全是在表达作者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感情,用钢琴这个西洋乐器来表达中国传统的五音音乐,他做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五、关于音乐的表现

平湖秋月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和高贵典雅的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空”与“虚”。所以我们在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让气息贯穿整首歌,让气息充满韵致,让气息和韵致合二为一,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才是无穷无尽的。为了说明音乐的发展,本文将整首歌分为开始、继承、转折、组合四个部分,* * *包含五个段落。

从1。(段落1,1~9)

在音乐开始时,左手低音区空出五度是非常重要的。演奏者通过指尖轻轻按下琴键,同时踩下踏板,使声音快速传播。这个空荡的第五低音——一连弹了四遍,像黄昏时飘来的钟声。三十二音的音流显得柔和,如微风吹过湖面,湖水轻轻荡漾。演奏这三十二个音符时,手指要贴在琴键上,保持音乐的流畅。还要强调旋律的演唱。在触键时,要注意手指和手腕的配合,做到每一个小线条都无缝衔接。同时手指的重心向高音移动,突出旋律音,使每个音符的音质都晶莹剔透。本段最后一节的琶音和弦要和前面一节的不同,像琵琶的扫弦,要果断有力的弹奏,同时要像琴谱上图那样逐渐加强。

2.承诺书(第2段,10~13)

在这里,有很大的反差,音乐在第九小节的后半拍以一声叹息过渡到三个十六分音符。音量由F变P,音色由清变柔。这四个小节的旋律也是左手弹奏的。这个旋律气息很长,要非常注意搞笑的呼吸。左手起步的动作不妨夸张一点,按键的速度也要慢一点,这样才能奏出韵味深远、内涵更饱满的旋律。右手的伴奏使用密集的琶音。弹奏这些琶音时,应轻而不虚,听觉朦胧,音量渐升渐降,手指灵动而不呆板。为了弹出空灵的意境,这些小节要放在左边的柔踏板上演奏,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音色和音量。在这段话中,作曲家特别提醒演奏者,左手要用mp的力度,右手要用PP的力度,也就是说,不要随着钢琴织体的变化而淹没旋律音,旋律和伴奏要明确,以免篡夺主持人的角色。

3.转(第3段,14~17)

在这里,音乐慢慢由柔美转为激越,动态加强越来越明显,音乐形象更加鲜明。14到16的音乐由三部分组成。右手的高音部分非常重要。要尽量多弹连奏,弹一段充满歌唱的旋律。高音的关键要犀利自信,音色才会明亮多彩。左手是低八度,重复右手的旋律。作曲家在这里的意图并不是简单地强调旋律的力度,而是通过左右手音乐的变化(主要是明暗对比)来衬托旋律,使旋律线条显得更加流畅,更加分明。所以在演奏的时候,左手不妨轻触琴键,按键的速度不妨慢一点,让音乐柔和一些。

(第4段,18~22)

在这里,音乐平静地进入高潮,这是整个音乐中最富感情的部分。作者兴致勃勃地讴歌了夜晚的美景,更加欢快地呈现了空灵梦幻的世界。在演奏这首乐曲的高潮部分时,情绪的表达要循序渐进,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情绪波动。旋律之间,气息要衔接,保持持续兴奋的状态。左手弹奏一定要体现内心的力量感,按照乐谱上标注的ff力量放松手臂和手腕,将全身的力量全部积累在指尖。演奏时要从容不迫,七音、九音乃至十二音的依次变化要准确流畅。四小节高潮过后,音乐平静下来,然后以两个简短的惊呼结束这一段。

4.合并(第5、23-25段)

结局意境空灵悠远。右手的颤音听起来像长笛的颤音。演奏时要表现出萧特有的气息震颤。在结尾,作者用了一种感叹的语气,要求长气的句子必须用很轻的声音熟练地弹奏,此处必须加左踏板,使手指一触即离,形成一种虚幻飘忽的音色。

钢琴曲《平湖秋月》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又有所发展。演奏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拓展音乐的美妙意境,才能真正展示其内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