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两岁左右的孩子说话?

家庭是宝宝学习语言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教育宝宝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长在家庭中教育宝宝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1.语言教育的标准原则

父母在家里给宝宝做的语言示范主要是关于发音的。宝宝的模仿能力很强。语言学习从听开始,然后模仿大人的语言。如果是普通话家庭,尽量给宝宝标准发音。很多家长会发现家里人在某个音上发音不准,宝宝说话基本都像家里人。

2.语言教育中的接近原则

在教宝宝语言的时候,先教他一些身边的词汇,比如床、门、吃喝,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宝宝会先说“爸爸”或者“妈妈”,因为他能真切地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存在。

3.语言教育的整体性原则

宝宝开始学习用重叠词说话,如“爸爸”,但家长低估了宝宝的语言教育能力,以为宝宝能听懂重叠词,于是就用重叠的方式对宝宝说其他可以重叠或不可以重叠的词,如“吃饭”为“吃米饭”;把“喝水”说成“喝水”,对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4.语言教育的得体性原则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儿童提供合适的语言教育非常重要。但是,给2岁的宝宝讲一些深刻的哲学故事,虽然刺激了宝宝的听觉,但并不能达到语言教育的效果,因为宝宝听不懂,也听不懂,更不用说表达了。这也是大人和宝宝说话不能讽刺的原因,因为宝宝听不懂,也听不懂。

5.语言教育的整合原则

语言教育不能单独进行,通常伴随着其他领域的教育。比如宝宝用嘴咬桌子,妈妈要告诉宝宝,桌子“硬了”。这个时候,宝宝不仅学会了“硬”这个字,还懂得了物体的属性。

在家庭语言教育中,只有把握好自己的教育原则,举一反三,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