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学了乘法,忘了加法。

培养孩子的数感,从每天接触和看到的东西开始。

让他们发现数字和数学无处不在,不只是简单的数字符号,也不是枯燥的计算问题。

有一天,我在和孩子聊学校的事,突然聊到数学老师上课说的话: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以前学过加减乘除法,但是请忘记这些,重新开始学。

在这一点上,我完全同意。如果孩子之前学的太超前,短时间内可能会有优势,但是如果不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就得不偿失了。

虽然孩子现在看起来毫不费力就能做数学题,但其实依据并不是他之前刷了多少习题或者提前学了多少解题方法。

回想起来,什么样的启蒙才是最好的,是找机会让他数数(shǔ)和数数(sh ǖ).

如果你想擅长数学,你需要有数感。

小学数学书第一章是认识数字,书上的数字是抽象的图片和符号。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素材是启蒙孩子的最好机会。

原来不管你能不能找到,数字都在那里,不多也不少。

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认识数字。

你在生活中能找到的数量-

从人们那里寻找它:

两只手,手上五个手指,两只脚,脚上五个脚趾。

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和一张嘴...

每天看到、摸到自己身上能找到的东西,就是数字最早的启蒙。

从他人处查找:

家里几个人,妈妈爸爸宝宝,三个人。加上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5个人。

出去在电梯里玩。电梯里有多少人?

公园里有许多孩子在荡秋千。我们必须排队等候。有多少人要排队?

从公园出来后,我们去了附近的麦当劳吃晚饭。有三个人,妈妈,爸爸和孩子。我们需要找几个座位?

有两个人的桌子吗?有四个人的桌子吗?

从周围的景色中寻找:

公园里沿街有许多树。这个路口的路口有多少棵树?

我们住在几楼?爬楼梯要爬多少次?我应该乘电梯到几层?一层一层往上数会遇到多少个数字?

我们的门牌号是多少?这个数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楼有负1层吗?-1或B1代表什么?

从时间和日期中查找:

今天星期几?今天是星期几?

今天天气怎么样?度数越高越热,还是越低?

现在几点了?为什么下午变成了13:00 14:00?

一天有几个小时?一小时有多少分钟?

用实物认识数字,重点是让孩子从最基本的看和摸东西,与抽象的数字符号12345相对应...

随着孩子认知水平的提高,这些物体的内容也可以不断变化,由大变小,由多变少。

可以很常见,也可以很不常见,可以随着孩子的兴趣和接受程度不断变化。

用图片理解数字变化。

在阅读绘本时,除了讨论故事的情节,孩子还可以在图片中找到更多与数量变化相关的信息。很多关于数学启蒙的绘本都会在这里隐藏这些图片中的数量信息。

通常非常受欢迎的积木玩具,如乐高积木、木头积木、磁片等,也可以作为教具。

在孩子开始数数的早期,通过一步一步地数手中的玩具,已经盖了多少层,还剩多少块,可以培养最基本的数字感知能力。

蒙台梭利认为“1岁和10个月是儿童掌握初等数概念的关键期;两岁半是孩子数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三岁半是简单操作的开始;5-6岁是儿童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形成综合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到位,孩子会更容易喜欢数学的抽象思维,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字。

让我们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我们已经能够把数字和数字对应起来之后,就可以训练孩子平时使用了。

去超市买东西,每次结账都让孩子数数。他们买了多少东西?

如果孩子对购物小票感兴趣,还可以数一数购物小票上单据里的数字是否和我们买的东西数量一样。

我通常玩棋类游戏。当我走在格子里的时候,我会数我走了多少。当我玩骰子时,我数骰子上的点数。

我们来看一段模拟的生活活动对话:

该吃饭了,妈妈对宝宝说: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宝宝。有多少人在吃饭?——孩子会数数,一个* * *有三五个。

再问:每个人需要多少勺子?——相应的孩子数,每个***3个一个。(一一对应的概念渗透在这里)

妈妈问宝宝:爸爸和我各要一双筷子。每双有多少筷子?

宝宝说:每双两个。

妈妈说:这里每双筷子都有不同的图案。哪两个只是一对?

孩子可以自己分类,妈妈帮助或提示宝宝将不同图案或材质的筷子一一搭配。

继续玩还可以问,一个* * *有多少?

一* * *四。

如果给宝宝一对,能有几个?

再数两个,凑成三双,一* * *六。

三个人吃饭,准备三碗米饭。一个* * *,有几道菜?

四个菜和三碗饭哪个多?

菜多(通过一一对应,让孩子明白谁多谁少,这是数量比较的基础)

以上是一个很简单的生活场景。稍加细节,就能看出数学启蒙是如何融入其中的。

如果根据孩子的情况改变数字的大小,或者增加物品的种类,使用不同的主题,比如玩具,水果等等,会产生很多变化。

学会用数字来表达。

一个数的符号其实是一个东西,两个东西,三个看得见的东西...对应的号码为123...

理解数字的符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有几样东西可以口算,可以指出你看到的数字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鼓励孩子从一开始就用手指代表数字。

我记得孩子刚学数字的时候,大人习惯伸出手,用大拇指和小指代表数字6。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6这个手势。

但是有一次我陪孩子上早教课,上课的老师也让孩子认识了数字6,但是他用了五个手指,然后用另一只手用一个1凑成了6。在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不要急着用固有的已知符号去解释数字,而是让他老老实实地感知数字和对应的数字的本来面目。

我的手指包含这些10的数字。如果我能把这个对应解释清楚,对一个四岁多的孩子来说就够了。

在数感这个维度上,用这四个方面来掌握最基础的知识。

那么我们就可以拓展更多关于数字、大小、数字的领域。

当孩子能够成功地从一数到10,或者已经理解了10以上的较大数的概念。这个时候不要催他去数大数字,而是慢慢想为什么十比一多,五比二多,又多了多少?

1比2少多少?

能否从1向前数到10,从10向后数?

我学会了数的大小,也对应了数多或少是按照这个规律来的。同时,我仔细观察数的变化,感受数的叠加和还原的区别。进一步展开可以让他明白一个量的守恒定律。

物体的大小与数字无关。

容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听起来很复杂。其实也是以后数学学习中计数的基本条件之一。

这种问题经常出现在小学数学基础课的数学数学题目中。

看图,数出相应的数字——

这种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考察的是孩子能否仔细观察图片,统计基本功。

在最初的启蒙阶段,家长不必担心孩子的计算能力,锻炼孩子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模式。

让他们发现更多与数字相关的有趣发现,这远比单纯学习数学知识重要。

也许长大后,他们的知识可能会被遗忘,但数学锻炼出来的解题能力,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