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现代汉语重点课文复习大纲
原来,焦虑和悲伤“一直压在我心上”。在盛开的藤蔓的淡紫色光辉和淡紫色芬芳中,“我”安静、快乐、精神焕发。我体会到了“花和人都会遭遇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尽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压垮人。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入到生命的长河中,在闪耀的花之河上扬帆远航。
《紫藤瀑布》是新时代伊始一棵枯树的写照,作者的心曲是当时人们的心声。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作者面对紫藤落的时候感情会发生那样的变化,他对生活有什么感受?
研究这个问题,要注意写作时间——1982。文中还提到了“十多年前”的一株大型紫藤植物。后来,紫藤架被拆掉,种上了果树,理由是“花和生命有必然联系”,今天听起来很可笑。这是很“左”的论调。
根据这一线索和历史背景,我们可以理解这篇文章的思想和感情。从1966到1976,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使中国重新繁荣起来。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我们就会明白,紫藤的命运,从花的稀少到毁灭,是这十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回顾花和人的命运,作者体会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尽的”,也就是说,当他们遇到不幸时,他们不应该被厄运淹没,而应该保持对长期生活的坚定信念。运气不好之后,不能总让悲伤压在心上。你应该面对新的生活,振作起来,以高昂的斗志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作者理解得很透彻,于是“在这淡紫色的光华和淡紫色的芬芳中,我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从脚步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状态。
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生死之谜,兄弟情”这六个字。兄弟们兄弟们。我这里说的是作者的弟弟,比她小三岁,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做姐姐的焦虑和难过。现在,面对紫藤,我“沉浸在这密密麻麻的花朵的光辉中,暂时没有别的存在,只有精神上的平静和生命的喜悦”。可以理解为“各种不幸”也包括死亡。那么,为什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尽的”呢?个体生命不息,人类生命长河不息。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受困于个人的不幸,而要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除了光彩,这里还有淡淡的香味,香味好像是淡紫色的,梦一般温柔地罩住了我。”如何把气味描述成颜色和梦境?
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是大脑产生的幻觉。人的感情是可以沟通的。修辞学上叫通感。
3.怎么会有“鲜花和生活腐败有什么必然关系”的谬论?
现在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是极左思潮横行的时代。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思想和感情的理解非常狭隘。他们认为赏花不是工人的爱好,是小资产阶级的情操,资产阶级的情操。他们甚至认为爱花会腐败。
4.在那句“生命的长河是无尽的”之后,我说:“我摸到了小紫花小屋,里面装满了生命的酒。它张满了帆,航行在鲜花盛开的河上。它是万花丛中的一朵,是组成美丽的流动瀑布的一朵花。”这里似乎有象征意义和哲理。如果是这样,那象征着什么?它包含了什么哲学?
这确实具有象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始的时候,中国人民充满了活力。那时候有句话很流行,“甩开膀子干吧”。做这件事的热情像火山一样产生出来,像千帆竞发,一头扎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洪流。这两句是另一种哲学。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部分。只有每个人都努力工作,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才能辉煌。理解了这种哲学,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5.这篇课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这类文章叫“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写这类文章,我们可以从文中得到很多启示。
第一,写景是表达自己意志的基础。首先要把风景写好。写风景要充满感情,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候要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评论。爱来自现场,讨论来自现场,是一篇好文章。
感情和理智如果有两三层就更好了。这篇短文,在谈到“精神的平静和生命的喜悦”之后,有了新的含义,是丰富的。
第二,要仔细观察现场的整体情况和各个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写一棵树以及一耳一花。我们可以想象她在观察整体和局部时是多么的深思熟虑和细致入微。
第三,你要对风景有感情。风景如你心目中喜欢的人,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等。都不是想着写的时候用什么修辞手段写出来的,而是东西在心里的形象和感觉。一朵紫藤花,在作者的心目中,就像一个瀑布,像一个人,它在流动,它在笑,它在和太阳调情,写的时候,紫藤花特别美丽可爱。写作时要有想象力,要有联想,才能出彩。
第四,要有情怀,摘抄精辟的句子。画龙点睛,全文才会有灵性。
当我们深入到春天的艺术境界,就会被美丽的春光所陶醉,被溢满的诗意所感染,被充沛的生命力所激发。春天会在我们心中浮现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画面。
《春》所描绘的景色,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和生命的气息。“我看东西的时候,什么都是我的颜色。”人在看待外来事物时,情绪会投射到其中,使之看起来有人情味。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把这种现象称为“宇宙的人化”。他说:“感同身受的现象可以称为‘宇宙的人化’,因为有了感同身受,然后只有物理的东西才能有人类的感情,而没有生命的东西才能有生命。”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万物仿佛刚睡醒”,太阳的脸是红的;“野花遍地:杂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在眨”;春风“像母亲的手一样抚摸你”;“鸟儿在花和叶子里筑巢,它们很快乐。呼朋唤友炫耀她清脆的嗓子,唱出与轻风流水相融的旋律。”...作者用心感受春天的景色,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色生动、形象。朱自清先生曾说:“现实主义相当于‘传神’或‘传神’之说,不仅如此,而且如此。”可以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已经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
《春》描写细腻,感情丰富。盼春是文章的开头。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快到了。”把两个“期待”用在一起,说明我们是多么渴望期待春天的到来。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听,春天的脚步近了。短短十几个字,就把作者认真、喜悦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仔细观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阳。“山色滋润”,写雪在融化,春光明媚,嫩草青青,特别清爽滋润。《太阳脸红》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了春日的温暖,抓住了春日的特点,又表现了春日的内在魅力。写初春的山、水、太阳,就是从一个大的点出发,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为下文做详细的描述。在下文中,作者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春天的人这几个方面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草从泥土里偷偷爬出来,又嫩又绿...风轻静,草柔”。“钻”字用得多么生动;“嫩,绿”和“软草”是如何简洁而富有质感地写出早春草的特点。
春天的花更漂亮。花是多么热情:“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要追,你不让我还是我不让你”;花的颜色多美啊:“红如火,粉如霞,白如雪”;那花的味道是多么的宜人:“花中有甜;当我闭上眼睛时,树上似乎结满了桃子、杏儿和梨子。几百只蜜蜂在花丛下嗡嗡叫,大小不一的蝴蝶在飞来飞去。”还有野花,“散落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在闪烁。”
“古木荫短,棍助我过桥东。衣湿杏花雨,脸不冷。”当春日普照大地,柳树吐出新绿,微风轻轻吹在人们的脸上,温暖而柔和,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寒意。作者用“吹面无寒柳风”来形容春风,然后捕捉到一个生动而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你”,形容春风的魅力。接着,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春风的味道:“风带来一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合着青草的味道,还有各种花的香味,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中酝酿着。”最后,写下春风的音乐——鸟儿婆娑的歌声和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短笛。“难写的风景如现在”,作者用生动的笔墨把难写透的春风写了出来。
作者在写春雨的时候,首先写的是春雨的特点:“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麻麻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有一层薄薄的烟。”然后写雨中的风景,描绘出一幅宁静美好的水墨春雨画卷。
春天就是这样。春天的人是什么样的?春天来了,“城里乡下家家老少,一个个都出来了。”放松筋骨,精神饱满,各司其职。写下那些已经“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欢迎温暖天气带来的快乐。人之所以充满希望,是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而自己才刚刚起步,有充足的时间和希望。
在春天结束的时候,作者总是用三个隐喻来描述春天。春天是新的,它有强大的生命力:“春天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在成长。”春天是美丽而活泼的:“春天像一个小女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坚强有力的:“春天像一个强壮的年轻人,有着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腿,带领着我们前进。”从刚出生的娃娃到小女孩再到青年,文中描述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间的不同场景。
《春》的结构严谨而精致。作者总是先写春天,再分几个方面详细描述,最后为了把全文包起来,画龙点睛而写。文章以“脚步近了”开头,以“带领我们前进”结尾,以拟人开头,以拟人结尾。它的概念布局和修辞润色相当巧妙。至于《美丽与优雅》清新、质朴、隽永的语言,更能让人感受到“极正而醇厚的味道”的感觉。
济南的冬天很美,老舍写的济南的冬天更美。山、水、阳光和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尤其是如画风景中浸透的浓郁感情,使作品别有一番韵味,回味悠长。这篇文章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这里简述以下几点:
这篇文章的布局很有条理。在第一段,写一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与北平、伦敦和热带地区的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季无风、无大雾、无毒害的“奇迹”和“怪事”,突出了它的“温暖”,称赞它是一块“宝地”。这是贯穿整篇论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特的美与此有关。第二段开头“如果只有阳光,也不奇怪”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句,转而描写冬天的风景。写山水之前,要给人一个济南的大概感觉,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种“温馨舒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这一点,描绘山景,描绘水彩,寓情于景,既表现了济南冬季山水之美,又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真挚热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来写冬天的山景,先是明媚阳光下的山,再是薄雪覆盖的山,再是城外的远山,从而勾勒出一幅优雅的水墨画。第五段描写冬天的水色。作者写藻类的绿色是为了衬托水的清澈透明。还拓展了想象力,融合了天光和水色,描绘出泉城明丽的色彩。最后,用一句简洁有力又意味深长的话结尾。全文排列有序,脉络清晰,联系紧密,弘扬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的突出例子,比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颗“蓝色的水晶”,都是小而美的,把济南的低山和寒冬比作一个“蓝色的水晶”,是恰到好处的。拟人化的句子比较多,个性化比较明显。比如济南老城,据说是“温暖舒适的睡觉,就等着春风把他们叫醒”;用温情写一圈济南周边的山丘。“他们悄悄耳语,‘别担心,这里会很暖和的。’“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被形容为‘给山披上一件水线的花衣’,美丽动人;把斜阳下的粉红薄雪比作羞涩的少女,她妩媚;将水藻、水、垂柳拟人化,说“把常年储存的绿都拿出来”“有了这些绿灵,水就不忍心结冰”“垂柳还得在水里照张相!“这些都展现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冬天的朦胧春色。
布景融合是这种写法的另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透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写:一、直接抒发感情。比如开头写“给一个习惯了北平生活的人”和“给一个刚从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的是一个宝藏”的结论,既写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又显得真挚。还有“这一圈小山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好精致啊!”最后一句包含了“我爱冬天的济南,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深情。二是营造意境,表现深情。比如“请闭上眼睛想一想:一座古城……这是理想境界吗?”“最好的是还下了一点雪!”这是一幅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所赞美的真情实感。三是虚实结合,拓展想象,表达爱意。比如“树顶上有一髻白花,似日本奶妈”“山顶全是白,蓝天上镶了一条银边”,既写出了景物的形状,又充满了爱。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他很讲究用词的选择,比如:“一座古城,有山有水,正沐浴着全世界的阳光,温暖而舒适地沉睡着,只等着春风把他们唤醒”“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斜地照在山坡上,那波雪似乎突然羞红了,微微泛红。”.....遣词造句很微妙。而且关联词的使用也很恰当。比如“天越清,藻越绿。有了这些绿灵,水就不忍心结冰,那些枝头很长的垂柳也要在水里照张相!”“除此之外”,进一步陈述理由,或者补充、增加新的理由;“还”的意思是扩大范围,获得或补充。这里,连词“除了...“还”与副词共同发挥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所要表达的意义。
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说明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冬天,和其他地方的冬天不一样。最后的“这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语,表达了作者在“冬天”这个特殊的季节对济南的总体印象。意思是:这个温暖如春,如画明澈的蓝色水晶的世界,是冬天的济南!这个结尾既呼应了开头“济南真的是个宝”,又点出了题目,表达了作者的赞美,给人回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