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月宝宝不会爬,和智力有关吗?

粉丝团里一个妈妈发了个短视频。她的宝宝,10个月大,站在茶几边,试图离开。

很多宝妈赞叹:宝宝真厉害,10个月就要走了。

宝妈还得意地说:“奇怪的是,我家宝宝不爱爬,直接要走了。”

我向她建议:“不要太着急让孩子走。多爬山对孩子有好处。”

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爬行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但是有的孩子爬行太慢,学走路直接超过爬行。有的家长和群里的妈妈一样惊讶,有的家长意识到这是个问题,担心孩子不会爬是智力原因。

那么,孩子会走路不会爬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和智力有关吗?我来说说宝宝学爬的事情。

宝宝不会爬和智力有关吗?

医学研究表明,肢体运动受大脑支配和调节,爬行与儿童的运动能力、肢体协调水平、平衡能力密切相关。

有一次,我带鲍尔去上早教课,班上的一位母亲焦虑地对我说:“当宝宝长到可以爬的时候,她拒绝像其他孩子一样爬。她只是静静地坐着玩玩具。她够不着,就滚远点。”

妈妈担心宝宝大脑发育有问题。相信很多宝妈也遇到过这样的困惑。来,我给你一颗定心丸。虽然有句话说:“三转六坐九爬”,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有些孩子爬得早,有些爬得晚。这只能解释运动协调能力的差异,但没有证据表明大脑发育有问题。巴巴马宝不用太担心。

宝宝爱爬,比较聪明。

虽然不会爬不代表孩子精神有问题,但不代表孩子不爬,我们就让他直接从坐着过渡到走路。婴儿有一个爬行阶段是必要的。让我们来看看攀岩对孩子的好处。

第一,爬行促进大脑发育。

在婴儿大脑的发育过程中,需要刺激来促进其发育。爬行时,宝宝活动四肢,协调它们的动作,刺激大脑的运动神经中枢。此外,爬行还能促进小脑的活动,加强大脑与小脑的相互联系与合作,锻炼小脑的平衡能力。

在大宝的爬行阶段,老公要把家里所有的“障碍”都清除掉,给他广阔的爬行空间。但我阻止了,因为这就是爬行的魅力。在不同材质的地面上爬行、绕过障碍物等行为会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

第二,爬行可以扩大孩子的视听范围。

研究表明,婴儿爬行的时间越长,其自主性和主动性越高,对空间位置的感知越强,思维越灵活。

能够移动身体对婴儿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世界的主动探索者。在这个过程中,记忆力、观察力、意志力都会得到发展。在爬行的过程中,想想自己要去哪里,调动身体达到目的,也锻炼了宝宝的思维能力。

第三,爬行可以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爬行行为可以刺激语言中枢,有利于儿童语言学习天赋的培养。在爬行的过程中,父母通过语言指导孩子的行为。长此以往,孩子就能知道什么语言在传递什么指令。比如鲍尔爬到卫生间门口的时候,我会说:“宝贝,别过去。”经过多次重复,鲍尔可以理解“不要去那里”这句话可能意味着危险,这成为他的语言学习的开始。

帮助宝宝训练三步爬。

那么宝宝就像我在早教中心遇到的妈妈的孩子一样,根本不想爬,也掌握不了爬的技巧怎么办?研究表明,婴儿期爬行的不足可以通过后期的爬行练习来弥补,可以提高儿童关节和躯干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爬行训练怎么做?

首先,给孩子创造一个爬行的环境。

宝宝对能引起声音和视觉感受的东西更感兴趣,所以家长可以准备一个相对空旷的区域,放一些玩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鼓励他们自己拿起自己喜欢的玩具。

温馨提示:在训练宝宝爬行时,爸爸妈妈也要注意让孩子穿舒适方便的衣服,注意爬行区域是否有危险物品,如桌角等尖锐区域。以免伤到宝宝,劝阻爬行。

其次,引导孩子爬行。

如果宝宝只是盯着玩具,仍然没有使用进一步的动作,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做个示范,爬过去拿玩具。孩子会模仿父母的动作,试图像父母一样爬过去拿玩具。我们还可以在爬行中加入一些乐趣,比如和孩子过去抢玩具,锻炼他们的速度和敏捷。

最后,必要时纠正宝宝的爬行姿势。

孩子爬行的姿势因人而异,有的先爬行再用手和膝盖爬行,有的向后爬行。当孩子的姿势不对时,家长及时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指导,纠正他的爬行姿势。

练习上肢时,要帮助孩子改变手臂和肩膀的重心,以保证身体重心的转换。从身体左侧切换到身体右侧,再从右侧切换到左侧。经过反复训练,宝宝可以有效地完成爬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