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前教育书籍的体会
读学前教育书籍的体会1“人,要想进步,必须不断学习。”这是一个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当工作、结婚、生子等一系列事情相继发生的时候,我敢说我从来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假期要完成阅读任务,应该看什么书?我一本正经地跑到书店。选择这个专业。说实话,我真的没有勇气去选择一本既专业又理论的书,因为我真的不喜欢。我该怎么办?突然,一本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吸引了我。我只浏览了几页,这本书给了我相当大的震撼。“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向导。母亲教育方式的不同,往往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这篇看似普通,实则颇有哲理的介绍,驱使我下定决心把它买回家,成为我假期的必读读物之一。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几乎读完了作者尹建莉的这部杰作。
尹建莉教育的七个要素是:
1.提高恋爱质量。
2.让学习变得简单。
3.终身德育。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父母应有的智慧。
6.小事就是大事。
7.走出骗人的教育误区。
教育七要素的每一点都非常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例子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如何解决教育的问题,让孩子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受到教育,保持童真。
大人给孩子做事情很容易,任何家长都可以做;难的是对孩子不起作用。最重要的是,往往给孩子机会,让他们一个人做事,一个人承担责任,一个人解决问题。能让孩子一个人做的家长不要做,能让孩子一个人思考的家长也不要急着给他建议。在孩子面前,父母要装作无能无知,这样才能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做所有的事情,犯一些错误,让他们慢慢学会做事,结果就是不再犯错。
作者在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坏习惯和习惯。一个用武力征服孩子的成年人,无论他的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识多么渊博,打人的理由多么充分,都是他缺乏智慧的表现。这一刻,你以为自己很强,很正义,其实你很不理智,很霸道;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心理防线,只能在身体上给自己找一个平衡。以爱为名的暴力,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无礼,却是一个西装革履的野人。”
“以爱的名义暴力”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让我反思的越来越深刻。有时候脾气有点暴躁,一失控就打孩子。我们的童年教育大部分都是父母教育出来的。但时代变了,今天的孩子不应该再接受20世纪父母苦心经营却失败的教育。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好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有教育好孩子,高中老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觉得没必要对学生的行为负责。这样,孩子长大了,真的成了别人的祸害。谁对他们负责?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担忧。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我越来越感到不知所措。我觉得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才是我现在想走的教育之路。当我们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老是犯错,达不到理想时,我们是否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向孩子或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勇气或者不愿意做出这种反思,就不应该指望我们的孩子有所改变。
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无私地把自己的育儿经验奉献给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让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从而培养出聪明、健康、活泼、有爱心的孩子。
读幼教书籍的体会2目前我们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我觉得他们面临的是同伴交往的缺失。当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会有很多同龄人,在家里会缺少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法。
孩子在家里和大人接触,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孩子的事情都是大人有条不紊的安排,孩子思考的事情少了,生存能力减弱,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形成“小大人”的性格。从这个角度来说,同伴交往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同伴是同步的,可以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伴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经历的相似性。有人说,只有孩子最了解孩子。确实如此。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和18岁以下的宝宝聊天,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婴儿发出声音,另一个婴儿也发出声音...这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得他们的交往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大人不理解他们的想法,所以孩子的同伴交往可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同伴认知的同步性决定了同伴互动的有效性。儿童目前的心理、生理水平更接近同龄人,在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过程、情绪体验、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容易产生* * *情绪。特别是在社会行为规范的形成上,有一个同步的过程。当孩子遇到矛盾的时候,我们大人总是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你就要给小哥哥(小姐姐)让路”。这件事的两种不同暗示,对两个孩子的影响和结果可能是不同的。一方会认为我是大哥(大姐),所以要吃苦,时间长了会形成性格倾向;对方会觉得我是小哥哥(小姐姐),他应该会放过我。久而久之,还会有性格倾向。我认为这种教育不利于孩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备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看了这篇同伴互动,我明白了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多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假期里,我抽空看了《卡尔·维特里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父亲成功教育孩子的教育故事集,是一本用自己的成功经历证明早期教育价值的文集,是一本指导家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手册,是提高每个家庭教育水平的指路明灯,是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方向。虽然我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效果,但有些内容确实很有道理。
一、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
1,高尚情操:乐于助人善良,富有同情心,待人和善,活泼开朗,文明礼貌;端庄,见各种高中低场合;
2.智商快:父母在家教育方式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和验证,快速、有目的、快乐地学习各种知识,没有任何时间事半功倍;你得玩得好,有知识,但我鼓励和别人一起玩,这也是交流的一部分。从玩耍中学习,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也要经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学习孩子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如果成效显著,我想智慧之门就会打开。
3.增强体质:第一,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在这里,卡尔特别提到,孩子不能暴饮暴食,否则会影响健康和智力。二是讲卫生,不用多说;
4.高雅文化熏陶:声乐艺术教育,铸造一个高尚有趣的人;
5.光荣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创造劳动成果;付出才有收获,不劳而获;(同时也要说明,付出了,就绝对得不到。)
卡尔的方法相对简单:奖励一个表现好的加布;新时代要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劳动的艰辛。
第二,卡尔弗特的教育原则。
1,“成人”教育:老卡尔弗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从来没有把孩子当孩子看待,而是用成人的方式沟通。
2.“民主化”教育:在老卡尔弗特眼里,父母在孩子面前没有绝对的权威。相反,孩子的“面子”是家长要特别注意的。
3.“快乐的”教育:卡尔弗特的博学不是基于和我们一样痛苦的学习和训练。相反,对他来说,学习是一种幸福。
4.“个性化”教育:教育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就是因材施教。不仅如此,因时因事施教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
看完这本书,我得到的最大启发就是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养成勤学好思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敢于向大人提问,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毅力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