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后需要报数学思维班吗?
但这样的“良苦用心”可能会损害孩子茁壮成长的基础。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孩子的学前思维模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样的技能是永远无法通过训练培养出来的。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越不靠谱的培训机构越“大”,越容易忽悠家长。但是我们的家长往往不明白背后的教育逻辑,所以很容易被骗。
那么,市面上所谓的思维培训班是什么样的呢?
“高级学历”还是“高级伤”,所谓的思维培训班该不该报?
用我个人的例子来说明,我还带儿子去了类似百花书院的培训班。一旦进去,他们会先给我儿子做个测试,比如这个问题:
九个孩子在一排,其中一个在第七排。如果倒计时,他是哪一个?
儿子这样做了,从后往前数,掰着手指头:9,8,7,倒数第三!结果很简单,儿子很自信。
但是这个时候机构的老师告诉你,这个问题虽然算出来了,但是并不是一个正确的“逻辑算法”,因为如果99个孩子排成一排,这个孩子排第77位,你不是随便打个响指就能算出来的。老师接着给我们洗脑,说真正的逻辑思维是掌握“用9减7加1得3”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个规律,才能做好每一道题目,培养逻辑思维。
很多家长深表赞同,是的!孩子可以做数学题,提高能力,但这只是逻辑训练!
没有,而且我在书房犯了大忌!其实孩子真正的思维方式是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犯错,让自己一步步成长。如果我们直接、快速、粗暴地告诉孩子答案和逻辑,可能会破坏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探索逻辑的能力。所谓的“思维训练”一提就是扯淡。
在我长期研究的结果中,明确告诉我们,如果继续用这种思维训练的方法对待孩子,结果一方面会压抑孩子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一旦孩子发现根本不需要探索规律,答案就可以直接摆在他面前,那么他必然会失去探索和学习的欲望和能力。
我们常说教育不能快。教育意味着给孩子等待花开的时间。但是你想想,既然培训公司收了你的钱,怎么能坐等花开呢?为了让家长在每节课后都能感受到孩子的收获,他们会用一种非常功利和高效的方式强迫孩子记忆,这恰恰是对我们孩子最大的伤害!
在日本,“高等教育”不再是主流。
让我们回到百花学校事件。既然是打着日本合作的旗号,如何看待日本类似的高等教育?
其实在早期的日本教育中,他们也经历过这样的鸡血时代,他们也走上了我们今天正在走的路。但由于日本经济发展较早,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整个日本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的教育培训机构也在不断倡导让孩子自己探索规律,学习知识。近年来,日本良好的社会发展与其自身的教育改革密切相关。
所以像百花社这种被称为“思维训练”的鸡血教育,在日本已经不是社会主流了。但是,我们热衷于用填鸭式的方式教孩子思维训练,不过是另一种方式和话题罢了。
想想吧。挺吓人的。市面上的培训虽然披着糖衣,其实是毒丸。如果孩子吃了,副作用不会马上显现,但会深深毒害孩子以后的成长。这样的后果一定要提醒家长,不要被这样的消费所迷惑。
孩子长大了,需要给他们足够的探索过程。
也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面对学前教育或者培训机构的时候,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焦虑呢?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焦虑感从何而来。
据我观察,家长的焦虑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商业机构在做大量宣传的同时,也向你传递了大量虚假信息。例如,他们告诉你如何进入小学。但其实真正的小学考试是不会考这些的。我知道的几个好学校考试的内容都很活跃,根本不是所谓培训班培养出来的。而且很多优秀的学校都不喜欢培训班出来的孩子。
我们调查了全国4万个家庭,结论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所有在幼儿园上过学科课(即提前学习,上课内容不变)的孩子,往往到了初三,成绩都有所下滑,初中的下滑直接成为滑铁卢!
原因是什么?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系统。
孩子是提前学科目的,所以在学校正式上课的时候无法形成吸收知识的习惯。要么你听懂了不听,要么你提前显摆自己知道新知识。
从长远来看,由于孩子还没有养成吸收知识的习惯,校外培训班的小班教学比学校设计的更好玩,最初的超前教育可以使他从高一到高三保持相对优秀的成绩。但是,一旦过了初三,他每天的课远远不止两天的训练,必然导致成绩的第一次下滑。
这时候父母会怎么做?急着给他补课,是恶性循环。等孩子到了初中,培训班已经人满为患了。毕竟他要两天才能学完,才能补上五天的学校课。但是初中学习量太大,如何补课自然会导致成绩大幅下滑。
教育部门强调的是“学”而不是“学”。
另一方面,我们家长的焦虑来自于教育部门的政策。近年来,教育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来限制市场上这些“百花齐放”的培训班,这让很多家长感到不解,甚至更加焦虑。你看,很明显其他孩子都在进步。不给孩子补课,下学期拿什么和别人比?
其实教育部门一再发出这些指示,并不是考虑家长的燃眉之急,而是告诉我们的家长,教育本身就是有规律的,你过于急于提前学习,会伤害孩子自己未来的成长。所以它希望我们能等一段时间,保证孩子有独立成长的能力,让他们培养探索学习方法的欲望。
所以,我赞同教育局出台的这些政策。事实上,教育局决定未来。教育局反复发出这些指示不是考虑家长的需求,而是告诉家长,教育本身就是有规律的,你太着急了。提前学习会损害孩子未来的兴趣,所以一定要等,让孩子有成长的能力,让他去探索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