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越来越低?怎样才能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生育与个人发展的冲突、社会观念的变化等。同时,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可能措施包括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的普惠性,减轻家庭生育、养育和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构建生育安全关爱的社会公共政策体系。

为什么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越来越低?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低生育水平。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万人,比2065.438+09年少18万人。国家统计局局长哲表示,低出生率将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那么,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呢?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生育与个人发展的冲突、社会观念的变化等。

1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大城市,不断上涨的房价、物价和教育成本,让很多年轻人担心自己无法承担抚养孩子的经济责任。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之外,所有有孩子的家庭,都有一本沉甸甸的“生活账本”:孩子在早教班和日常衣食住行上的花费在5000元左右;一位在西北县城工作的父亲说,他每个月花在孩子身上的钱至少有1000元,而他的月薪只有3000元。在湖南怀化一所农村小学当老师的李女士说,3岁以下的孩子每个月至少要花掉三分之一的工资。

此外,许多年轻人不得不面对高额的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已经超过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据统计,2021年5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为6.8万元/平方米,上海为5.9万元/平方米。即使是二手房也不便宜。在北京一个独生子女的二代(土著)自述中,“买这个房子感觉‘要命’,怎么敢生二胎?”

2.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也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就业市场的竞争和不确定性也让他们感到压力,担心自己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在一些行业和企业中,存在着对女性员工不友好甚至歧视的现象。部分女员工在怀孕或产假期间被降职或辞退;一些女性员工在重返职场后发现自己被边缘化或错失晋升机会;一些女员工在面试中被问及婚姻和计划生育等私人问题。

此外,在现代社会,许多年轻人注重职业发展,他们追求个人和职业上的成功,因此他们可能推迟或放弃计划生育。他们追求自由和个人空间,享受旅行、爱好和社交生活,可能担心分娩会限制他们的生活方式。

3.生育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冲突

对于女性来说,生育和个人发展之间往往存在冲突。一方面,在传统观念中,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照顾孩子的义务;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女性也有更多自我实现和社会参与的需求。这导致很多女性在面临生育的选择时陷入两难境地:如果选择生孩子,可能会牺牲事业或其他机会;如果选择不生或者晚生,可能会面临来自家庭或者社会的压力。

《2021职场妈妈生活状态调查报告》显示,职场妈妈正面临着“三重角色”的挑战:职业角色、母亲角色、妻子角色。其中,“职场角色”是他们最难平衡也最容易放弃的角色。报告显示,在所有接受采访的职业母亲中,近40%的人表示,她们因为怀孕或产假而被解雇或降职;近50%的人表示因为怀孕或产假错过了晋升机会;近六成表示曾因怀孕或产假受到同事歧视或排挤。

4.社会观念的变化

社会观念也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随着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对自身权益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见解。他们不再把结婚生子视为必然或唯一的选择,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判断做出决定。与此同时,在当代中国社会,“独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被人们所接受甚至推崇: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独立消费...而独立也意味着少受他人或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干扰。所以很多年轻人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是为了追求自己的个性和价值。

如何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不能靠单一的政策或措施,需要从多方面综合施策,为生育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根据网上搜索的结果,我总结了以下可能的措施:

1.优化生育政策

优化生育政策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基础和前提。目前,中国实施了三胎政策,放开了生育限制,但仅此还不够。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生育权益,消除生育歧视和惩罚,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改革和废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生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任何限制和干涉。

——取消各种形式的生育登记、审批、备案等程序,简化办理生育相关证明和材料的流程。

——取消对超生子女的罚款、社会抚养费等一切形式的处罚,取消对超生子女教育、医疗、户籍等方面的限制。

——取消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各种奖励,避免对多子女家庭不公平。

——建立健全多子女家庭阶梯式生育津贴长效支付机制,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子女数量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

——建立和完善对多子女家庭的优惠政策体系,包括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优先保护或减免费用。

2.减轻家庭负担

减轻家庭负担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关键和核心。现在很多年轻人害怕或者不愿意生孩子,是因为害怕自己无法承担抚养孩子的经济责任。因此,需要降低生育、育儿、教育成本,通过税收优惠、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等方式减轻家庭负担。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实施按子女数量征收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或免征额规则,根据子女数量给予不同税收优惠。

——制定实施多子女家庭房贷贴息返还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多子女家庭优先享受保障性租赁房、经济适用房等住房保障政策。

——优先保障多子女家庭的子女在同一所园同一所学校就读,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免收或减收学费政策,落实高等教育助学金或助学贷款政策。

——加快构建0-3岁普惠性托幼服务体系,在社区、用人单位、商业写字楼设立托幼机构或提供托幼设施,给予财政补贴或价格补贴。

——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在社区设立养老机构或提供养老设施,并给予财政补贴或价格补贴。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多子女家庭在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面的保障水平。

3.平衡工作和家庭

平衡工作和家庭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和必要条件。目前,许多年轻人推迟或放弃计划生育,因为他们担心他们无法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因此,需要从保护女性就业权益、支持男性参与家务分担、提供灵活的工作模式等角度,帮助年轻人平衡工作与家庭。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对妇女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禁止在招聘、就业、培训和晋升方面对妇女的歧视或骚扰,并建立有效的投诉和惩罚机制。

——保障妇女的劳动权益,在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在孕期和产假期间给予特殊保护。

——增加女性产假时间和男性陪产假时间,产假期间支付全额或部分工资,产假后安排合理的工作岗位和责任。

——支持妇女生育后重返职场,提供职业培训、技能提升、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帮助,并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弹性工作安排。

——提供弹性工作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实行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制和临时休假制,鼓励用人单位和企业为员工提供托儿服务或补贴。

创造良好的氛围

营造良好的氛围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促进。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社会舆论或者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对婚育持否定态度。因此,要从加强文化引导和社会宣传、倡导尊重多样性和包容差异、塑造正面形象和榜样等角度,营造鼓励婚育的良好氛围。具体来说,可以认为是:

一要加强文化引导和社会宣传,广泛倡导与鼓励青年生育导向相适应的人口、婚姻、生育和家庭观念,通过各种媒体和平台传播正能量、正面信息,增强青年对婚姻和生育的信心和向往。

二是倡导尊重多样性、包容差异,消除对不同生育状况和选择的偏见和歧视,避免对单身、未婚、不孕或多产等群体的过度夸大或负面评价,尊重每个人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

三是塑造正面形象和榜样效应,通过各种方式表彰和宣传多子女家庭的优秀事迹和感人故事,展示多子女家庭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激发青少年对多子女家庭的认同和向往。

第三,结论

总之,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任务,需要从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为生育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挑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口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