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走路早有什么危害?
儿子刚走的早,10半月,完全可以自己走路,不用扶,不用抱。但是,我真的从来没有教过他走路。他凭自己的意志在沙发上完成了从爬行到攀爬的转变。当时我带着他在小区里散步。还有人说他这么小就自己走了。有的奶奶还跟我说不要放他走,说早走不好。但是他非去不可,又喜欢去,而且他妹妹独立行走11个月,所以我来来去去都觉得不对劲,就让他顺其自然吧。
但是,到了1岁,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发现他的腿有点弯。我姑姑甚至说要带他们去医院矫正治疗,说年龄越小越容易熬过去。但也有人说,孩子穿纸尿裤时间长了,脱下来不习惯,弯了,长了就直滑了。我吓死了。我听了大家的建议,给他补钙补锌,倒着穿鞋子,甚至晚上给他包好绑好脚,但是几次都没做好就因为他不舒服放弃了。后来我只坚持吃了两个月的钙锌,慢慢的他1岁半的时候腿就长直了。现在3岁多了,腿又长又直,完全不弯曲。
但当时真的很担心自己睡不好,怕得要死。所以尽量不要让宝宝早走,更不要刻意教宝宝早走。如果你像我家一样自己学走路,那就多抱抱或者用推车推推,少走几步,免得害怕。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越早会走路越好,认为这是“天才”或超能力的标志。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然规律一步步成长的。过早走路会造成宝宝腿骨发育不良,还会使孩子无法用脚后跟走路,导致身体不平衡,大脑协调性差。同时,过早走路的孩子肯定会忽略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那就是爬行。
那么,如何在孩子到了学龄的时候教会他们走路呢?
第一:孩子的自然成长阶段是8-9个月,这是宝宝能够站立并握住一个物体做出“侧”步的阶段,也是宝宝学会走路的第一步。很多家长认为这就是走路的意思,于是急于训练宝宝走路,开始用手抱、拉、引着宝宝往前走。一些父母甚至让他们的孩子在学步车里学习走路。事实上,人们在训练孩子走路时,由于父母的身高,孩子会不自觉地踩上脚尖,用学步车走路不安全,容易造成不平衡。
第二:走路过早的孩子容易摔倒受伤,长大后也不能做更复杂的体育活动,比如体操、滑板、骑自行车等。
再次,因为幼儿急于行走而忽视幼儿爬行阶段的联系,会影响幼儿视觉空间感知、大脑协调和肢体协调的发展。
我们提倡孩子在爬行阶段多练习,而不是急于训练走路。良好的爬行阶段训练,孩子的大脑协调平衡能力,会帮助孩子在行走阶段走得稳,走得平衡。
马修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宝宝走路早有什么危害?就像有的家长问宝宝过早站立有什么危害一样,家长要了解相关知识,因势利导,合理干预引导,让宝宝健康成长发育。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走路是儿童的一个大的运动发展。任何婴儿出生后的动作发展都是从抬头、抬胸、坐、翻身、爬、站、走、跳的连续过程。这个过程会持续24个月左右。
有句老话:爬不动就想走,这就像高楼拔地而起。因此,宝宝不宜过早行走。
那么宝宝的正常行走时间应该是
12-15个月会一个人走路,一般走路有以下过程:
10个月,宝宝可以推车走几步;
11个月牵着大人的手;
11-12个月,可以自立片刻;
12-15月可以单独稳定。
每个宝宝的发育速度并不是完全恒定的。有些孩子走得早,有些走得晚。
如果一般孩子在8、9个月,甚至更早的时候会走路,我们称之为早退;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到18个月还不走,那就晚了,还得去医院检查。
1,下肢骨关节发育不良;
宝宝的骨骼含有较少的钙盐和较多的胶原蛋白,所以骨矿化不好,同时在肌肉和韧带的发育上韧性不足。如果我们让宝宝早走路,甚至过早练习走路,会增加骨折和髋关节损伤的风险,久而久之甚至会造成下肢骨骼的畸形和弯曲,也就是X型或O型腿,走路时会出现内侧或外侧的“8”字形。
2.对脊柱发育的影响:
我们知道,婴儿走路时自然依靠脊柱的支撑。宝宝6个月能静坐后,主要运动是接触爬行,可以使脊柱建立正常的生理弯曲,使脊柱韧带肌肉发育更加成熟。
如果孩子爬行练习不好,过早行走,会造成脊柱侧弯和脊柱后凸,形成驼背;或者屁股凸屁股倔,以后走路姿势都不好看。
3、造成扁平足的原因:
因为宝宝脚底的足弓还没有形成,足底骨骼还没有发育成熟,足底韧带和肌肉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不能让宝宝靠足弓的推力走路。如果过早离开,会造成宝宝的扁平足,影响宝宝以后的正常行走,形成不同程度的内翻或外翻。
有的家长问我们,孩子还小,对新事物好奇。如果非要站前站,走前走,该怎么办?我们如何引导?其实每个孩子的身体素质不同,发育进度也不同。所以要遵循宝宝的发育规律,循序渐进的引导宝宝。
1,分心:
如果宝宝一定要自己去,宝宝此时没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很容易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家长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转移注意力,比如看图、听儿歌,一般都有效。
另外,如果宝宝想走,家长又不希望宝宝早走,也可以趁机抱起宝宝玩其他游戏。
2、增加爬行时间:
10个月之前,尽量让宝宝在爬垫上玩耍和活动。身边没有桌面之类的支撑,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中。一般宝宝害怕走路,比如玩好玩的游戏。
3.尽量多听音乐、讲故事、做游戏来刺激宝宝的听觉、视觉和知觉,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和动作协调,为走路打下基础。
孩子早退会对孩子的发育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要遵循规律,引导宝宝正确走路。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展过程,但也会遵循“普遍规律+个人特点”。
一般来说,孩子只会坐6个月左右。让宝宝过早练习坐位,会让脆弱的脊椎承受过大的身体压力,从而影响发育,甚至导致脊椎弯曲变形。
同样,也不要过早训练站立,因为过早站立不仅会影响脊柱的发育,还会影响宝宝的腿骨,容易形成X型腿或O型腿。
当然,如果宝宝自己站着走路也没问题。如果家里让宝宝过早练习走路,就不好了。
过早学会走路更容易。O型腿正常的孩子在12个月到18个月之间学会走路。早在10个月就会走路是正常的,但家长不要刻意让孩子过早学会走路。因为如果宝宝的骨骼还没有长到会走路的阶段,过早的站立和负重更容易造成“O型腿”。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主任徐莉教授
我的孩子坐得早,爬得早,走得早...
九个多月能走两步,十个半月开始独立行走,现在在小区走了十一个半月!
我真的尽力了。这孩子的性格是注定的。我和老公什么都没教过!
坐和爬都是跟我家狗狗学的,所以爬的姿势很标准!早教课上老师很惊讶。他上周不能爬山。他这周爬得太好了…让我们多爬点。
然后他回家自己把攀岩垫放上去玩。他开始追狗,把球扔给狗,追完就自己走了!
然后他自己体验了自由的感觉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不能干预,不能按!
只能买学步鞋,保险杠条都排好了!
医生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规律,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必过分担心。
我自己可以走十个月,我的宝宝可能会继承我的状态。
现在我尽量让他多爬,陪他玩一些爬的游戏,但不阻止他离开。顺其自然吧。
对了,我家不怎么抱。我家狗狗怀孕的时候是带着肚子长大的,出生后也和他一起玩。运动量比较足,可能也有关系。
多抱抱,也许走得慢一点。
哦,没关系,只要你身体健康就好。我实在不放心去儿科看联合开发。只要没问题,去哪都行。
马宝和宝爸聚在一起讨论最久的话题就是自己的孩子,比如你家孩子几岁能走,几岁能站,几岁能说话等等。有的家长听到别的孩子8个月就能走路,而自己的孩子11个月还不会走路,就很担心。其实孩子各种系统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宝宝在10个月到15个月之间学会走路是正常的。父母不应该担心让他们的孩子学习走路,因为对婴儿来说太早走路是不好的。
很多家长认为学步车是孩子学习走路非常好的工具,其实不然。学步车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习走路,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有研究表明,婴幼儿长期使用学步车很可能导致O型腿或X型腿,在后续的行走中也容易出现外八字。因为在学步车里,孩子通常只用脚尖走路,走路姿势不正确很容易影响骨骼发育。
婴儿在学会走路之前应该会爬。爬行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动作,不仅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还可以锻炼平衡能力,甚至对大脑的发育也有积极的作用。对未来儿童运动系统的发展非常重要。很多孩子学会站立后,家长跳过了爬行的过程,直接让孩子走路,这也是很多孩子成年后感觉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成年后,感觉障碍患者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速度比同龄人慢。
俗话说,转三圈,坐六圈,爬八圈,这是大多数宝宝的成长规律。他们什么时候会真正走路?根据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时间会有所不同。
有的宝宝孕期饮食合理均衡,体质比较好。出生后,科学合理地喂母乳和辅食,长得更壮,身体各项生长指标都超过平均水平,可能会走得更早。相反,有些宝宝一直很虚弱,以后可能会走路。但是有的宝宝明明很强壮,爬和站都没有问题,却胆小的不敢上前一步,所以走的比较晚。
所以宝宝走路的时间基本在九个月到一岁半之间,时间差还是很大的。宝宝走路早,有的是因为身体硬,有的是因为运动功能好,协调能力强,除非有人专门训练宝宝走路,我们不提倡。如果顺其自然,婴儿总有一天会突然站起来走路,我们也不用担心走路的危害。
但是,虽然早走路证明宝宝身体健康,身体硬朗,但也不能让孩子长时间走路。毕竟宝宝们的骨骼还是太弱,所以特别不建议宝宝们早早的站在学步车里练习走路。一站就是半天,大人也放心了,但是宝宝腿弱受不了。即使很累,宝宝们也不会累。他们只能依靠成年人更多的关注。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和大人一起成长。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人都应该多学习。让我们尽量不要在孩子身上犯错,以免后悔终生。
女宝七个月走路过早,危害很大。
让我们看看走得太早的危险。
1,影响脊柱和腿部发育。
如果孩子过早地站立或行走,孩子的脊柱和腿部的骨骼和肌肉还没有发育好,不足以支撑孩子的身体,这可能导致X形腿或O形腿,还可能导致孩子的驼背,从而影响脊柱的发育。
2.影响身体的协调性和大脑的前庭平衡功能。
一般来说,孩子要爬三四个月才能站起来走路。通过长时间的爬行,可以锻炼孩子颈、肩、背、腿、手的肌肉,也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孩子充分爬行后,站立和行走会更加平稳,身体的协调性也会更好。
如果爬行时间过短,过早行走会导致身体不协调,行走不稳,容易导致孩子受伤。
充足的爬行还能促进儿童前庭平衡功能的发育。前庭平衡功能决定了孩子的专注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如果爬行时间过短,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容易和同学发生矛。
3.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儿童在早年通过锻炼和感知刺激大脑发育。如果爬行时间过短,会对孩子的智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走路早的孩子更聪明,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过早站立和行走对孩子不好。当孩子站在栏杆或桌子上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撞倒。
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
家长要让孩子自然走路,千万不要教孩子走路,要让孩子自己主动站起来。
等孩子爬了很久准备好了,就会扶着栏杆或者桌子站起来。
如果孩子站起来,整个脚掌着地,说明孩子的身体已经可以走路了。
如果孩子站起来用脚尖着地,说明孩子不具备行走能力,家长要干预。孩子踮脚会影响下肢发育。
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都不一样,有的早走,有的晚走,不管早走还是晚走,只要孩子自己站起来,自己主动走都是正常的。
三佳
1岁之前,孩子骨骼发育不完全,钙沉积少,骨骼柔软。如果孩子过早学会走路,身体的重量会增加腿部的负担,形成O型腿和X型腿。如果让孩子过早的学会走路,也会造成孩子脊柱的畸形,因为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脊柱会变形来支撑身体的重量,时间久了会造成脊柱的畸形。
一、宝宝走路时间长。
1和小于10个月的宝宝,小脑和骨骼尚未发育成熟,骨骼中钙沉积较少。骨头太软了。过早学会走路,容易导致宝宝因为腿部过早负重而畸形。另外,宝宝走路不稳,脚的姿势不对。如果长期练习走路,很容易造成小腿外侧的肌肉比内侧发达,形成难看的O型腿。
2、宝宝学走路过早,容易造成宝宝脊柱畸形,因为在学走路的过程中,宝宝站不直容易驼背,脊柱为了支撑身体的重量容易变形。其次,宝宝因为缺钙,脊椎软,背部肌肉不发达。过早站立会使脊柱承受过多的重量,影响宝宝脊柱的正常发育。
二、如何训练宝宝长时间走路
1,训练爬行:爬行是行走的前提,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柔软的床上慢慢爬行。在训练孩子爬行的过程中,要防止孩子摔倒和被感染,保证爬行场所的安全卫生。
2、使用工具:让孩子使用推车,手放在推车上,靠推车行走。这样可以让孩子体验走路的感觉,为以后自己走路打下基础。
宝宝过早学会走路对腿部发育不利,容易出现分叉腿或O型腿。严重时还会导致脊椎弯曲变形,影响宝宝以后的身高。宝宝会走得太早,此时脚还没有发育好,容易出现扁平足,对宝宝的健康非常不利。宝宝走路的最佳时间是一岁左右。不要让宝宝过早使用学步车,否则也会影响腿型。宝宝在学走路的时候也要给宝宝选择合适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