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元宵节活动教案
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经常要编制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幼儿园元宵活动教案。希望你喜欢!
幼儿园元宵节活动教案(1)活动时间:
20__年二月二十二日上午
地点:
三楼的多功能教室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欢乐。
2.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愿意做自己的事。
活动准备:
1.每个班的课桌都搬到了多功能教室,排成了四条长条形。
2.每节课准备两包糯米,两包桌布,两包糖,一个拖把,两个电磁炉(锅),两个大勺子;每组有一个勺子和一个大盆;碗和筷子的数量等于孩子的数量。
3.PPT .
4.每班请两个家长志愿者,请两个孩子用两三句话介绍他们特别的灯笼。活动流程:
首先,说说元宵节
1.老师讲述关于元宵节的知识。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上元节”。上元的意思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晚上,孩子们提着灯笼四处游荡玩耍。
2.孩子们的代表介绍他们自己的特别灯笼。(孩子们在舞台上站成一排)
3.总结:元宵节将在许多地方举行。元宵花灯,包括吊灯、龙灯、轿子灯、花灯、水灯、冰灯,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元宵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和节目,如:生火、玩龙灯、舞狮、划船、踩高跷、跳秧歌、猜灯谜、吃元宵等等。(欣赏相关图片)
第二,制作元宵
1.你吃过的元宵是什么?
元宵象征着家庭团圆和睦,生活幸福甜蜜。大部分是糯米粉做的。
3.展示糯米粉,并介绍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加水揉面——将一个小面团揉成元宵)
4.孩子们铺开自己的桌布。
4.孩子们做元宵。
第三,享受快乐
1.孩子们自己收拾桌子,把自制的元宵放进锅里。
在这等待的时刻,让我们来欣赏一个关于元宵节的故事。(观看视频)
3.孩子们分发自己的碗和筷子,举行元宵节,分享快乐。
幼儿园元宵节活动教案(下)一、活动目标
1,专家可以数出5以内的数字,根据点卡上的点数匹配相同数量的物体。
2.积极参与活动,在操作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和1~5有一套老师用的大卡和几套小朋友用的小卡。大范画一对(缺少花瓶)和一些五颜六色的花。
2、自制足够丰富多彩的面团,若干小盘子(孩子数+桌子数),三个大盘子。
3.“搓元宵”的节奏带和录音机。
4.邀请五位儿童嘉宾参加。
三、活动过程
(一)、整理课堂教学环境。
游戏:“我的小手骨碌碌”
(二)、点匹配示范教学
老师:今天,我们打算邀请一些孩子来参观我们班。让我们先把教室装饰漂亮。(展示一幅示范画)
老师:花瓶里丢失的花怎么了?(枯萎)让我们做出来,好吗?你想换多少?你怎么知道的?老师和孩子们数花瓶上的创意数。请幼儿示范,并根据花瓶上的点数选择花朵粘贴。老师和孩子数的花的数量和想法的数量是否一致,表扬孩子的能力。
(3)、物点匹配、相等匹配演示操作。
请把小嘉宾带出来,欢迎小嘉宾。
老师:孩子们数了一下有多少客人?可以用那张卡来代表。让一个孩子选择并出示相应的大卡片,老师和孩子清点的客人数是否与想法数相符,表扬孩子的能力。
老师:一个客人一把椅子,五个客人需要几把椅子?让幼儿为客人搭配椅子,教师和幼儿清点客人数量和椅子数量是否匹配。赞美少爷的热情。
(4)、幼儿操作练习点匹配。
当孩子们来访时,我们该如何招待他们?家里有元宵粉。孩子们要不要搓元宵来娱乐他们?你想揉几个?想蹭几个元宵,可以选一张有几个创意的卡片,好吗?
孩子选择点卡。在卡片上数一些想法,说他们想搓几个元宵。
按桌分发面团,每个孩子一个小盘子。放“搓元宵”的节奏带。在音乐的节奏中,孩子们根据卡片上的点数搓元宵,放在小盘子里。孩子是否互相观察,数元宵和点子一样多。
(5)煮元宵。老师观察孩子们把卡片寄回来,数了数老师大盘子里揉好的元宵。老师煮元宵,孩子们休息,准备吃元宵。
幼儿园元宵节活动教案(第三部分)活动目的
1,激发孩子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一起体验欢庆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引导孩子学会用团、捏、卷等技巧做元宵。
3.引导孩子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起源和品种。
要准备的活动
1,橡皮泥。
2.老师和孩子们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俗的信息。
3、音乐《快乐》等。活动过程
先介绍主题(以欢乐音乐为背景的音乐)。
孩子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是的,今天是元宵节。你开心吗?为了庆祝元宵节,我们一起表演一个节目,好吗?
二、元宵节的由来
孩子们表现得很好!老师知道你们不仅是成绩好的,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老师接下来会测试你。
1,哪个孩子知道元宵节是什么时候?(正月十五)
2.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吃元宵,挂灯笼等。)孩子们多聪明啊!
老师讲述:元宵的由来。
第三,说说元宵。
1.看,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老师展示了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料等。)元宵这么好看,你也要做元宵吗?
2.先别担心这个。谁知道元宵节分为几个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如何使元宵变圆?(把它捏圆,卷起来,包好,放在手里。)小朋友这么聪明,现在就开始做元宵吧。
第四,做元宵。
1小朋友,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让我们把准备好的元宵放在面前的小盘子里。看以后谁做的多。
2、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欢乐播放背景音乐)
五、小朋友展示作品。
现在,孩子们已经完成了。让我们看看谁能做得又快又好。接下来是我们的“快乐恰到好处”时间。请小朋友吃元宵。老师数了数,给孩子们上了元宵节。老师动员做得多的孩子给做得少的孩子。)
第六,吃元宵。你可以吃你刚才做的那么多元宵。
七。教师总结
今天,孩子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仅知道如何在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如何做元宵。
幼儿园元宵节活动教案(第四部分)活动目标:
1,在猜谜游戏、搓元宵等活动中,和同龄人一起体验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一些习俗。
3.体验和同龄人一起度假的快乐。
4.利用文章特点和谐音理论表达问候,体会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感受。
活动准备:
干米粉,小盘,大盘。
活动流程:
首先,通过猜灯谜的游戏形式来引入这个活动。
* * *让我们猜:让孩子介绍谜语,让同伴猜。
二、谈论它——在谈论它的过程中体验元宵节的热闹。
1,你知道什么节日玩猜谜吗?(元宵节)
2.元宵节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事情?
概要: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元宵,玩灯笼,猜灯谜。真的很有意思。
三、动手做——通过自己的双手体验制作元宵的乐趣。
1.你吃过的元宵是什么味道?
2.请老师介绍元宵节的做法。
3、儿童团体制作,提醒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小心落地,保持干净。
4.把煮好的元宵放在大盘子里,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
第四,做灯笼
自己动手制作灯笼,体验元宵节的习俗。
动词 (verb的缩写)延伸活动(尝一尝)
品尝自己做的饺子,体会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元宵节活动教案(第五章)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游戏,体验“元宵节”游戏活动的乐趣。
2.通过节奏和打击乐器感受音乐的节拍和重音。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欣赏各种灯笼,并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灯笼的形状。
4.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5.让孩子们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体验准备:孩子看过关于元宵节的视频和图片。
2、打击乐器(鼓、鼓、钹、鼓)、呼啦圈、棍棒、故事图等。
活动流程:
第一,故事引导
“宝宝和爸爸妈妈吃完元宵,就和爸爸妈妈去看元宵了。哇!好多灯笼!有哪些灯笼?小朋友观察图片,说出龙灯、金鱼灯、火箭灯等。他们眼花缭乱。”
第二,习俗活动:了解元宵节和灯笼(观看VCD灯笼的形状)
为什么有这么多灯笼?哦,是元宵节!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或“元宵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是整个春节节日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庆祝。在元宵节的晚上,孩子们在外面玩灯笼,全国各地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果提供关于元宵节的视频给孩子看就更好了)
三、人体灯笼造型
今年元宵节你看灯笼了吗?你在哪里看到灯笼?(万绿园)你见过什么样的灯笼?你能和你的朋友一起做灯笼吗?
1,老师击鼓(试着演奏音乐),鼓励孩子试着跟着拍子和各种舞步。
2、幼儿听节奏,创建单人、双人或多人小组,变换各种灯笼的形状。
(1)单人游戏。
孩子一听声音就迈一步。听钹时,它们变成灯笼形状,听钹时变成两个形状,听钹时变成许多形状。
(2)双人游戏。
孩子们两人一组听声音,再走一步。他们一听铙钹就变成灯笼形状,一听铙钹就变成两种形状。
(3)多人游戏。
很多孩子听音变步调,听钹变一个灯笼形状,两个音变两个形状。
第四,归纳节拍和重音
1,享受中国民乐(元宵节)
有这么热闹的元宵节,还有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元宵节。
(1)人体乐器(坐在地上)
听歌的节拍:拍腿(每次重音后换一个地方,拍头、拍肩、拍脸等。)
压力大的时候轻拍地板。(口唱:准备好)
(2)欣赏后再问:听完这首曲子有什么感受?这首曲子有什么变化?
(3)引导孩子理解重音:与前面的声音不同,声音中的大音叫重音。
(4)诱导压力
2.节奏游戏:跳呼啦圈,摆姿势。
(1)老师演示游戏,介绍规则。
(2)分组走圈。
(3)听音乐,玩集体游戏。
3.大型打击乐器
(1)推出大鼓。
(2)教师示范。
(3)分组拿鼓棒
(4)练习敲鼓和打棍子。
(5)玩音乐
将孩子分成四组,轮流担任组长(组长的任务是带领组员采取不同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