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孩子人生的前三年,我做的对吗?

在“我”的引导下,孩子能否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望?

专注力被破坏了吗?

你擅长学习吗?

遇到困难是退缩还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能一直保持自信健康的心态吗?

第一,不知道孩子0-6岁的各种敏感期。对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进行训斥是违背孩子天性的。

孩子0-6岁有各种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儿童在内在生命力的驱使下,在一定时间内反复操作一个动作或学习某种能力,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

1,口腔敏感期

出生后持续一年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不管大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是把手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吃。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靠嘴巴来探索世界的。如果他们顺利度过,他们将再也不会用嘴咀嚼食物以外的任何东西。

2.手的敏感期

与后期口腔敏感期重叠的是手部敏感期。在手部敏感期,喜欢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挖洞,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我只是在练习手臂肌肉运动)。

3.物权意识敏感期

两岁以上的孩子在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时,往往会说“这个/那个是我的”,拒绝与他人分享任何东西。各位家长,不要以为孩子自私。实际上,这是一种产权归属的行使。通过对文章所有权的确认,可以认识到他与文章的关系。

4.秩序、完美和固执的敏感期

三四岁的孩子进入一个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成年人掰下一块蛋糕给孩子。孩子会哭,不肯接受。大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们破坏了孩子的圈子感。

第二,误把知识灌输当成早教,总是以“教”引起孩子的抵触。

人们常说,最重要的时期是在三岁之前。这个时期不是让孩子学到多少知识,而是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心理成长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是终身幸福的源泉。这个时期的孩子被过度溺爱,不被尊重,物质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内心感受被忽视。这种重视物质满足,忽视精神滋养的方式,只能培养出一个不健康,依赖的孩子。

第三,不要急着用学步车!一定要让孩子爬行!

学习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掌握保持身体平衡的技巧。学步车没必要这么“麻烦”,轻轻一碰就很容易滑走,让孩子很难克服心理障碍,适应自己学走路的辛苦过程。这就是为什么使用学步车的孩子学走路更慢的原因。不会爬的孩子身体协调性差,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和运动、阅读和写作,阻碍语言的发展。

四、正确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是建立良好性格的开始。

孩子的哭闹需要我们耐心去感受,而不是只说一句“别哭”。哭是他内心矛盾冲突的释放,不是坏事。大人只需要轻轻抱抱他,摸摸他的背。

5.为什么两到三岁的孩子越制止越爱打人,因为攻击性是大多数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

两岁到三岁的孩子大多经常打人,多半是因为孩子正处于口、手、脚的敏感期。他热衷于用嘴、手、脚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围当然会包括别人的身体,所以有“咬”、“打”、“踢”等攻击。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没有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当他的语言不能正确表达他的思维时,他往往会匆忙地用有冲击力的肢体动作来代替。他可能只是表示“别挡我的路”“别碰我的东西”,但他还没说出口就已经伸手推了或者抓了。

有些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通过攻击他人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者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大人要做的是及时调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给孩子充分的安慰。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100%没用。

三岁以后,如果孩子逐渐懂事,如果还打别人,就要深入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否存在家暴等。),消除根源,每次他攻击别人都告诉他“不”。

儿童天生喜欢尝试和重复能够产生有趣和令人兴奋的结果并吸引成人注意力的行为。父母正确的做法是让自己行为的后果变得没有意义,他自然就放弃了。

6.为什么我们把孩子当成马戏演员?不要对孩子做大人不想做的事。

许多家庭在家里有客人时会问候他们的孩子:唱首歌,跳个舞。这是对孩子极度的不尊重。不要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这样会让孩子长大后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取悦别人上。作为一个成年人,一旦别人不认可他,会让他受到很大的打击,不能充分发挥他与生俱来的能力。

当我们的孩子说出让人发笑的童言童语时,不要哄堂大笑。比如一个孩子说:“我爸爸洗澡不穿衣服!”"笑过之后,这家人故意问孩子,"你是不是穿着衣服洗澡?“这不是明摆着迷惑孩子的心智吗?许多家庭经常对他们的孩子开这样的玩笑。不要随便逗孩子。在孩子和面子之间,我们应该选择孩子。

七、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向孩子传递了很多负面的、消极的信息!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跟别人说孩子的“恶行”。比如很多妈妈经常在客人面前说“他好胆小!”这样,你就是在向孩子暗示,你期望他成为这样的人。他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达到结果:他一定是越来越胆小了。语言的暗示力是巨大的。如果你假装偷偷告诉别人,却让孩子听到:“你知道我们家宝宝今天玩秋千特别勇敢吗!”这样会在孩子心里传递一个信息:“啊?妈妈说我勇敢?是吗?嗯,明天我会更勇敢!”这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可以直达孩子的潜意识,影响很大。

八、一个话多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语言教育不当的结果。

不要说奶,比如“脚”“鞋”“饭”,甚至还会编造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从出生开始,你对孩子说的一切都应该是你的母语,语法正确,发音标准。主要照顾者在和宝宝说话时,要用夸张的口型、清晰的声音、缓慢的语速,如“宝-宝-睡-醒”。不要像牛奶一样说话,不然你四五岁的时候还是会口齿不清。孩子可以一次性学会标准发音。为什么他们要重新学习牛奶词汇?浪费时间、精力、神经信息存储区。

九、不要对孩子说“听话”,让孩子愉快地遵守规则,把规则内化到心里,成为他一生都要遵守的信念。

我们是在别人的监督下长大的。小时候在家听父母的话,总是被提醒不要做这做那。上学的时候,我们听老师的话,服从这个服从那个。孩子从来没有机会自己判断,所以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要自发地遵守规则。影响规则是孩子考验我们的底线。其实他们是遵守规则的开始。我们要宽容,提醒他“你忘了什么?”而不是批评他,给他压力。

同时,要充分尊重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当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被我们尊重后,他就会开始遵守我们给他定下的规则,也就是说,他会学会聪明地服从别人。这个时候,纪律的曙光就会出现,规则就会内化。这种内化的规则会伴随孩子一生,遵守这种内化的规则是非常愉快和容易的。

童年只有一次,

成长不能重复。

身教胜于言教,身教胜于境教。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