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世集团为什么不上市?

李氏集团控股(00526。几天前宣布停牌的HK)(以下简称“立世”)昨日复牌。开盘后,其股价飙升近50%,令投资者大跌眼镜。

分析师表示,股价飙升与其刚刚宣布的收购直接相关。复牌前,李氏集团控股宣布斥资8.928亿港元收购新江夏95%的股权。李表示,此次收购标志着集团进入百货和超市零售业务,符合其多元化发展战略。

作为区域性零售商,李氏布局多在三四线城市,涉及的业态更加多元化。在业内人士看来,三四级市场虽然有增长空间,但高利润也伴随着高风险。对于区域性零售商来说,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在零售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被兼并或将成为其唯一选择。

超市业务的运营和上市

3月5日,李氏集团控股发布停牌公告,称将公告公司重大收购及关联交易事项。当晚,它宣布了具体的收购交易。昨日,立世股价大涨23.44%,收于0.395港元。

根据李氏集团公告,其向董事长兼大股东李立新的子公司石慧收购盛鑫全部权益,盛鑫通过石丰和台达(宁波)电器持有新江夏95%的权益。据悉,新江夏成立于1992,主要从事宁波2家百货公司和37家超市的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收购价格为8.93亿元,其中565,438+0万港元以每股0.3港元发行代价股份支付,3.83亿港元以每股0.3港元初步转换价发行代价可换股债券支付。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雪荣告诉我,李氏集团将超市业务上市,与该公司打造“商业帝国”的意愿密切相关。国家商报记者了解到,李氏集团的主营业务是通过旗下子公司制造和交易不同的熟料和金属日用品,进军商业领域成为另一个发展目标。从2005年开始,以全资收购宁波新江夏股份有限公司(新江夏)为起点,开始加速从制造业向商业转型。并采取“快速配送、连锁经营”的策略,抢占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

据悉,根据目标群体的不同,新江夏分为百货、连锁超市、大型购物中心三类子公司。其中,新江夏超市以农村市场为主,2012年在宁波开了几十家店,建立了中高端超市品牌“李氏超市”。

同时,李氏还在浙江桐庐、海盐、象山等三四线城市以“李氏百货”的名义开设了多家大型高端百货商场。去年,利时将目光投向了第三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利时广场的开发。

李雪荣认为,目前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向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化转变,理石的细分模式定义为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发展前景看好。“但渠道不足、网点不足是新江夏的短板。”

区域零售商合并或是唯一选择。

丽诗旗下的零售连锁店大多位于三四线城市。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在门店选址困难的背景下,零售渠道下沉是有可能的。零售渠道的下沉,也让区域寡头与全国连锁企业的“主权”大战愈演愈烈。

北京赵一零售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刘晖告诉全国商报记者,整个百货业在三线市场的状况良好,也看好市场未来的增长。

但是,三四线城市的百货连锁企业发展差异很大。一方面,百货业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有其合理性,但往往高利润伴随着高风险。据刘辉介绍,所谓的高风险体现在很多方面。“三四线城市虽然竞争不激烈,成本也相对较低,但当地的消费能力可能不匹配,企业很难突破盈亏平衡点。”在他看来,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预期会有差距,而在三四级市场,消费者不仅会去当地的批发市场购物,还会去街边小店消费。“很多品牌的专柜也设在街上。"

但这种情况在连锁超市中相对较好。刘辉表示,随着三四线城市消费者逐渐注重消费品质,更多群体开始选择在超市购物。

近年来,这些区域性零售商一直在试图走出去或进入一二线市场。但据分析人士称,几乎没有成功的。“管理团队不行,高层管理理念和战略不行。宁波三江就是典型的例子。”刘辉指出,三江作为一个区域性超市,占据了很多地理位置好的网点,而这显然是其目前的价值点,其后续的命运也将是被合并。对于区域性零售商来说,被兼并也是唯一的出路。"与全国性零售商相比,它们规模太小,无法抵御风险."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去年开始,整个百货业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被逆转。2065 438+03-2023年,中国的百货业会很艰难,期间会有很多百货公司倒闭被兼并,超市反映的情况更明显。"超市的大规模合并已经开始了。"

"零售业正面临着成本增加的问题."刘辉告诉记者,在成本上,整个零售行业被低工资、低劳动效率、高现金流控制得比较好。现在销售难有起色,导致现金流停滞,人力成本增加,但劳动效率低下依然存在,企业生存状况不好。“很多小零售企业前期靠的是机海战术,现在成本上升,这样的战术已经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