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良好的礼仪,如何教孩子?

作者:张志文、李佩芬大人说话,孩子爱理不理;说话不要看人家的眼睛;孩子或学生的“粗鲁”行为背后传递了什么信息?如何引导孩子礼貌待人?第一,遇到人不主动打招呼。首先,我在电梯里遇到了我的邻居。五岁的小明赶紧转过头,躲在妈妈身后。情况二:在校门口,指导老师微笑着和学生打招呼,学生不回答。可能的原因:大人无法观察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场合,发现孩子“不主动打招呼”的情境和对象是因为关注其他地方而偶尔被忽略,还是一种不分场合的普遍习惯,还是“特定的人或场合”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你能怎么办:孩子年龄越小,遇到不熟悉的人第一反应往往是警惕和退缩,这是保护自己的自然反应。大人可以从“,这是住隔壁的李妈妈”的介绍开始,自然地把孩子拉入大人的社交圈,而不是老是用“你怎么不叫人?”责备孩子是不礼貌的。当我们期望孩子主动打招呼时,也可以明确双方对“问候方式”的期望是否相同。台北市金华初级中学校长黄京生表示,“老师好,同学早”不一定要大声打招呼。遇到天生害羞的孩子,方式可能会有些拘谨,哪怕只是眼神交流中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挥手,都可以看作是孩子练习应对的过程。成年人首先展示自己热情温暖的一面,循序渐进,接受不同的问候方式。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情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可能因为不喜欢一个亲戚而不想主动打招呼。友谊基金会副CEO黄伦芬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因为孩子总觉得妈妈被奶奶欺负,所以经常瞪着妈妈不打招呼。黄伦芬指出,“让孩子过多地承受大人的感受,对孩子的发展没有好处”。有时候孩子想把气撒在弱者身上,或者对他们好一点。这时候如果大人能自己说话,孩子就不用选边站了,比如可以跟孩子解释“奶奶的事情都是妈妈在处理。”如果你不是一个好婆婆,你也不一定是一个好奶奶。当大人有办法理清两件事的时候,孩子也会有原谅和放松的空间。二、说话不直视对方的情况:豆豆每次和人说话,眼睛总是盯着地板,不看对方。看起来很粗鲁。我该怎么办?可能的原因: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比他们高很多的大人是一种令人生畏的生物,尤其是他不认识的人。如果孩子天生害羞,“说话时盯着对方”的要求会比较难。你能做什么:如果孩子天生敏感害羞,试着让他知道:“你连看姨妈都不看,她不知道你在跟她说话!”当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时,要加强:“你刚说话的时候看着阿姨,真好!阿姨也很高兴你跟她说了户外教学的事情。被提醒十次很可能只成功一次,但还是要看到孩子的进步,给他鼓励。不要指望一个害羞的孩子会“变身”成一个外向活泼的人。帮助他学习一些技巧,可以帮助他减少人际焦虑。教孩子礼仪建议,在家里,鼓励孩子说话的时候看着你的眼睛,要求越具体越好,而不是说:“我跟你说话的时候你要集中注意力。比如说,“我们说话的时候看着我的眼睛。如果看眼睛让他觉得不舒服,那就让他看你的鼻子。《快乐交友》的作者强调,很多孩子害羞是因为被贴上了害羞的标签。不要让你的孩子天生害羞。告诉他,“你只需要花点时间热身。没关系。很多人都会这么做。育儿专家杨丽荣提醒说,害羞的孩子有时非常体贴。成年人要看到他性格中的善与美,不要给他贴上“粗鲁”的标签。当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了,被善待了,就能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所以,大人要想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你有没有蹲下来看他的眼睛。当你和一个人说话时,你能直视他吗?如果你不习惯看着对方的眼睛,那就把这当成一个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习的机会吧。3.接电话,或者打扰别人打电话都是不礼貌的。1.如果你每次都想接电话,但是一接电话就跑了,留下电话那头:“喂,喂,有人吗?”你不让她接电话,她又要哭了。情况二:爸爸在电话里和同事讨论业务,一直聚精会神玩了十多分钟的两兄妹突然出现状况不断。我哥赶忙问为什么今天洗澡洗晚了。妹妹想喝果汁却洒了一地,弟弟激动地踩了上去?可能的原因:电话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迷人的新奇事物,他们喜欢接电话,因为他们好奇而勤奋。但是对孩子来说,对一个看不见的声音说话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并不容易。能做的:电话礼仪和应对需要学习。平时通过游戏,教孩子基本的电话语言:“你找谁?”“是的,我让他去取的。”“他不在这里。”“谢谢你,再见。当电话的另一端不是熟悉的声音时,问:“请问您是哪位?”确认:“你找谁?如果他想离开麦克风和妈妈说话,记得说:“请稍等,我给妈妈打个电话。”《教孩子学会礼貌》一书中提到,七岁以下的孩子接电话,最好有大人在场,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要求对方留言,可能无法正确传达信息。当孩子足够大的时候,在电话旁边放上纸笔,让他写下打电话的人的名字和电话号码。有时候孩子和电话那头的长辈不熟,不知道说什么。接完电话记得帮他:“他现在忙着画画。让长辈不要太难过。平时经常在长辈面前夸他,增加他们之间的联系:“如果很棒,我已经可以自己吃饭了。孩子也会觉得奶奶和他有血缘关系,才愿意和这个大人多说几句。另一方面,也要教会孩子家里有人接电话时必须遵守的礼仪。打电话之前可以让孩子知道打给谁。会持续多久?你需要他们配合什么?如果孩子真的很小,打电话之前给孩子准备一些零食、活动或者电影。然而,如果你已经和你的孩子谈了五分钟,但你已经谈了半个小时,他将不得不哭着和鬼混来引起你的注意。四、用餐礼仪不佳情况1:带孩子去参加婚宴,孩子总喜欢在中间玩转盘,影响了同桌的食客。场景2:一张十人桌,鲍晓一个人吃了三个鸡腿,而且水果总是拿最大的一块吃。可能的原因:幼儿容易被稀有的东西吸引。对他们来说,转盘可能像新玩具一样有趣。至于拼命拿自己喜欢的食物,可能是家里吃饭时,家人习惯优先满足孩子的需求,以至于在公共场合吃饭时,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我能做什么:带孩子去正式的用餐场合真的不容易,尤其是他们特别活跃的时候。这时候,家长要更有创意,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坐下来美餐一顿。常青藤之家蒙特梭利幼儿园园长庄建一分享道,大转盘对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件有趣又有魅力的事情。父母可以想办法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满足孩子好奇的天性,这样持续两三个小时的婚宴对孩子来说就不会是无聊的折磨。比如,当孩子在上菜前急于尝试转盘时,可以在同桌的允许下,帮助孩子练习旋转的力量,教他“当有人还拿着食物时,转盘是不能旋转的。”当孩子有能力使用转盘,且速度慢、时机和力度适当时,还可以告诉他“等会儿他要拿食物时,我会请你帮他转的”,并给他任务,以增强他在用餐过程中的贡献和参与。至于第二种情况,与孩子是否具备“共情”能力有关。庄建一以幼儿园的经历为例。他们会让孩子在吃饭时从“一次只拿一勺”开始。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一开始通常不知道自己的食量,可以从这个过程中练习估算,不会因为食物太饱而没有食欲,还会培养不浪费、关心他人的美德。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参加集体活动,通过接触同龄人,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的感受。也可以鼓励他把学校的算术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统计一下同桌人数,每个人能吃多少,会比直接斥责他“吃饭时替别人着想”更具体。爱插嘴,上课爱说话情况1:每次我和朋友说话,小杰总是打断,而不是问我们“你们在说什么?只是坚持说一些根本不重要的话:“妈咪,我们家就剩一片吐司了。情景二:小明总是在每节课和他的邻居聊天。每次被他的名字提醒,他都很不高兴:“不只是我!可能的原因:孩子可能会打断,因为他对你们的谈话内容很好奇,因为他迫不及待地想分享一些东西,或者说不出来就忘了。如果孩子习惯上课聊天,通常是因为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根本跟不上。家长怎么做:插嘴看似小事,却很可能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需要帮助他轮流说话,理解与人交往的规则。黄伦芬建议,当孩子打断时,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谈这件事。当我们结束时,轮到你了。“那就尽快结束你的话题。如果他一直等到你说完,记得鼓励他:“谢谢你的等待。等待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从一分钟开始,慢慢延长等待时间。如果不止一个孩子说闲话,那就制定一个规则:一次一个人,每次三分钟,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获得说话的权利,不被打断。当其他孩子说话时,他们也学会了倾听和等待。有时候,孩子们会打断我们来传递一些信息。比如一个成年人在路上不期而遇一个朋友,他就说话,不搭理孩子。他很可能会打断别人来表达他的不满。老师是怎么做的:黄伦芬分析,很多低年级的孩子都很渴望分享,但是还没有学会等待。当他们想到有趣的事情时,他们想马上说出来。这时候老师要提醒孩子:“我知道你觉得很有趣,想告诉老师。请老师讲完后分享这一部分。或者让他提前把想说的话写下来,课后和老师或者同学说。还要让孩子知道,在课堂上想发言必须举手。原则是老师要摆平心态,知道孩子没有恶意,不是故意捣乱,不要责怪孩子。一般经过两三次提醒,学生就会明白上课说话的规则。当然,也有同学因为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成为了上课说话的“惯犯”。黄伦芬提醒,在课堂上尽量不要骂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个学生因为不守规矩已经在同龄人中被排挤的时候。老师可以向他询问自己课后学习的信息,和孩子讨论该怎么办,让他知道:“我知道你想说话,但是说话会影响课堂秩序,让老师很尴尬,还可能让同学误会你。“如果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容易分心的孩子,老师可能要用一些策略。比如把孩子的座位往前挪,让他更容易注意到上课的内容;让他做个小帮手,十五分钟左右让他发卷子,擦黑板。当然,在全班建立默契,比如“日立空调,安静”“一二三,扯你的嘴”,是班级管理的一种有用的方式,虽然老套。第六,孩子说不雅的话,骂人,甚至诅咒三字经的情况:孩子最近会有“变态”、“放屁”、“摩托车”等词语;邻居张太太说,她家更惨。听着她上初中的儿子讲电话,就像是电影《monga》中台词的翻版。可能原因:先查查家里有没有人有类似的习惯。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来说,有时候只是觉得好玩和新鲜;青少年说三字经,可能是因为认同自己族群的说话方式,也可能是单纯的认为可以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你能做什么: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新鲜有趣的话语或行为会引起同龄人或大人的注意,很容易感染对方。可以先探究孩子是否理解意思,然后伺机决定通过忽略、转移或解释的方式来传递。周是温室的志愿者,也是蒙特梭利老师,曾经遇到过幼儿园的小朋友,有一段时间爱说“狗屎”,禁止也没用。后来孩子每次说这话都带他去厕所,让他知道文字的真正含义。曾经有一段时间,一群孩子爱吐痰,他们的父母抱怨说,即使在家里也是如此,于是她安排时间让孩子们围着树漱口,在树根旁边喷水,以表达他们的好玩和好奇。帮助孩子明确不雅词语的含义是引导方式之一。比如你问他“和你不一样就是变态?“让他进一步想想这个词的感受。幽默的提醒也是一种应对方式。教育部中央人权教育顾问陈有一次遇到一个学生,对他说:“老师,你是一辆摩托车!”“那么是阳光还是山叶呢?他用幽默的双关语提醒学生语言的界限。不当面骂,不代表我们认为是对的,只是用另一种方式让孩子知道。家长专家杨丽荣也建议,当孩子逐渐进入中高年级的自律阶段时,大人不仅可以从认知端讨论骂人的相关概念,也可以从情感端让孩子感同身受,体验听到骂人的体验和感受。他们也能在行为方面认同孩子。比如教他们:(1)不要在正规的公共场所骂人,引导孩子思考哪些场合不适合使用同龄人之间的嬉笑怒骂语言,帮助孩子建立自由的边界;(2)不要在别人明白自己不接受的情况下,说强调尊重是与人相处的基本态度。也许有人不在意,但如果有人明确表示听到脏话就难受,就要学会自我克制;(3)同时也要提醒孩子在有负面情绪的情况下不要说脏话,和孩子讨论生气时如何表达而不是说脏话,帮助孩子拉好说脏话的界限。七、站三七步:少年做错事被纠正,但被叫时,站在大人面前三七步。可能的原因:当孩子知道自己即将被骂的时候,这种站姿往往暗示着孩子有内在的防御;但也可能是孩子自身不良姿势的惯性,完全没有意识。能做的:面对青少年的各种问题,成年人有时候要一个一个处理,很难强迫一下子解决。黄伦芬举例,如果一个孩子因为生气而说起三字经,而你今天想知道的焦点是“你为什么生气?”听到三字经,可以问:“你今天又心情不好了?重点听他生气什么,而不是第一时间关注表达方式。三七步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大人会因为态度不好而模糊焦点。如果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这个错误的东西,那就不要被态度所激怒,模糊了焦点。从肢体语言来看,三步姿势的背后,代表的是一种防御的态度。孩子觉得会被骂,不自觉地武装自己。如果一个成年人能明白他只是在防卫和保护自己,并不代表他是故意要无礼,这样才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多年辅导辍学生和特殊儿童的台湾省青少年教育协会理事长李崇建会这样提醒他:“站好。这样站着,我会觉得你不尊重我。谢谢你告诉我你不是故意的。但是,这样站着通常会被误解和不尊重,不值得!还有一种可能是你因为习惯性的姿势而不自觉的突出。李云是高雄酒店学院的国际礼仪讲师,她观察到,与强调挺胸和伸展的国际标准舞相比,青少年中流行的嘻哈文化确实有更多的基本动作,如驼背和耸肩。一旦成为身体习惯,姿势本身可能会引起误解,但提醒孩子注意可能会有帮助。成年人可以通过镜子和视频帮助孩子感知自己的站立和行走方式和形象。八、不仅不回答问题,还顶嘴。情景:小花出门前,我问:“你带外套了吗?”没听到回答;我提高音量说:“拿着你的外套!”“不打扰你了!他吼了一声,然后摔门而去,留下我一个人又惊又悲。可能的原因:当孩子处于青春期时,挑战和抵触权威(成人)可能是这个发展阶段维持自我的正常方式。他仍然需要大人的照顾,但也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立。父母怎么办:杨丽荣分析,青少年爱顶嘴,往往是因为父母无法调整自己的照顾。就像保温箱里的幼苗长大了,父母继续在保温箱里照顾,它肯定长歪了。父母要做的就是:去掉保护罩,让它在自然环境中茁壮成长。父母只要调整好照顾方式,还是可以摆脱“唠叨”的恶名的。杨丽荣向家长建议,常在信冥想,“孩子独立真的很令人欣慰。".当孩子觉得你大惊小怪时,他承认:“对不起,我习惯了。毕竟我这样照顾你十几年了,很难突然改变。“这意味着你需要时间来适应。在规范孩子的时候也有一些原则:(1)采取行动,而不是唠叨。比如该玩电脑了,他还没关机。告诉他时间到了,同时去找他要求关机。不要从远处大喊大叫,唠叨不休。(2)善用客观信息。孩子不仅会听到父母的声音,他需要学会判断。(3)使用自然合理的行为后果。比如你不洗头不洗澡,你会很臭,你的同学会排斥你。这是自然的结果。如果那个后果对孩子有意义,他自然会改变。当你已经尽力做一个不唠叨的家长,而孩子还在顶嘴的时候,找一个双方心情都很好的时候说话。毕竟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已经从“他律”走向了“自律”,他必须知道并同意,才愿意表现出礼貌的行为。在与父母交谈时,还应注意以下“四不”。(1)不要再提小事了。父母要管大事,尽可能让孩子做不重要事情的主人。(2)不翻旧账。没有人喜欢暴露,这最容易引发青少年的反弹。(3)不要否定孩子。他越是否定孩子,就越想顶嘴,坚持下去。(4)不要激起孩子的罪恶感。比如“你翅膀硬了,不需要父母!“老师是怎么做的:当他有事情要和学生交流的时候顶嘴,首先提醒自己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表情上,而是要听他不高兴的地方。有时候,如果你冷静地想想他回说的话,你可能会发现他说的话很有道理。然后处理他的说话方式:“谢谢你告诉老师这种处理方式不合理,我会再调整方法。“不过,你说话的方式让我很不舒服。”钟提醒了我,她是重庆的一名初中教师,正受到教育部的处分。有时候真的是学生噎死老师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回应,那就什么也别说。有时他会对学生说,“我们明天再谈。不回应留下的空间,给了对方思考的机会。到明天,双方都冷静下来,事情就好谈了。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用贬低和辱骂的方式来约束你认为不礼貌的态度。如果一个孩子得不到大人的礼貌对待,他自然很难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九、不知道使用手机的礼仪。一:在家庭聚会上,八年级学生于凉坐在角落里,一直把头埋在手机里。爷爷总是简短地回答问题。妈妈使眼色让他把手机收起来,他却装作没看见,继续盯着手机玩游戏。情况二:越来越多的同学上课拿手机录音录像。上周,一段老师骂学生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即使学生们可能没有录取我,我仍然感到很不舒服。可能原因:青少年觉得家庭聚会无聊,就用手机打发时间。对于狗仔队在班里的盛行,李崇建认为,使用手机衍生出的偷拍、录音等不当行为,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文化成本”:社会上狗仔队的盛行,在学校会是具体而微妙的。家长怎么做:以“礼貌”为由要求青少年在聚会上收起手机通常是不可行的。当青少年到来时,孩子会重新组织和发展自己的礼貌系统。他同意了,就会真的去做。这期间应该会有更多的讨论和对话,和他的心情差不多。大人的谈话对他来说确实很无聊,但他也要考虑长辈的感受。大人要和孩子商量一个办法,让孩子舒服,不让别人难受。比如看书不玩手机,或者假装背英语。家长在给孩子买手机用的时候,不妨约法三章,讲讲手机的使用规则。但杨丽荣提醒,对于年轻人的手机,可以规范时间、时长、额度等大方向,其他等情况出来了再讨论修改。规则细节太多的时候,好像是在防贼,很容易忘记。老师怎么做:当老师因为偷拍、录音而感到威胁时,学校能做的就是制定规则,比如:“上课时要关掉手机”。做好心理准备,规则不会100%有效,但大多数学生确实需要知道如何做,以及违反规则后的惩罚。偷拍文化源于一种不尊重。老师能努力做到的,就是在学校里经营一种相互尊重的主体文化,做一个尊重孩子的成年人。十、开黄腔情况:实验班。老师:“请插入吸管。”一个男同学:“好舒服。全班都笑了,台上的女老师却脸红了。可能原因:对于初中生来说,“性”是他最关心也最好奇的事情之一,这让他总是把一切都和性联系在一起。我能怎么办:如果学生的玩笑有隐情,除非已经影响到上课,否则可以假装听不懂。当这些话真的让你不舒服的时候,就让学生停下来:“这些话让老师觉得很不舒服。如果你能轻而易举地把事情做好,事情可能会变得容易些。钟是重庆的一名初中老师,他说“开黄腔”对他的学生来说是最不礼貌的事情。即使有这样的认知,学生也会忍不住想说,女老师尴尬的反应会让学生觉得更有趣。黄伦芬提醒老师,这是青少年的正常反应。当他们说黄的时候,不要往心里去,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尴尬。如果学生讲完了,全班笑完了还可以继续上课。不要太在意它是调节学习氛围的小插曲。但是,如果全班同学一直拿这件事开玩笑,那就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家好像都对性很感兴趣。在你这个年龄,对性感兴趣是正常的。但现在是化学课,生命教育课请咨询老师。千万不要为此骂学生,他们只是在错误的课堂上问了不恰当的问题。要提醒学生“边界”,千万不要对老师或同学开黄腔。如果有一次老师自我介绍,问有没有其他问题,学生直接问老师“第一次多大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一定不能生气。他们可以从性骚扰的法律方面进行解释,让他们知道在工作场所问这种问题会有触犯法律的危险,也帮助学生了解在公共场合提问的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