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3到7岁的孩子性格内向?

女儿今年出生,在外打工。他们很多人都照顾不了她。她也为自己的人生做过很多假设,但因为缺乏教育和关爱而看到问题的人不在少数。特别是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浙江初中生虐待8岁孩子:搬进来的孩子都缺乏家庭关怀》,让人不寒而栗。我们生孩子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吗?这是我一直在问自己的,人生是为了什么,生孩子就是为了杀。

前段时间经常听一些亲戚朋友跟我说,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可以让爷爷奶奶全日制教育。过两年,等你挣钱了,孩子大了,你就可以接手教育了,这样两个事情都不会耽误,但是有些事情已经过去了,真的是无法挽回了。下面分享的例子,让我更加坚定。既然不能让全家都在深圳发展,那我就回老家发展自己。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个案例。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培养会怎么样?

渊源是一个很文静的小女孩。当我们第一次见到她时,我们认为她是一个相当内向的孩子。后来在思维体验课上,她的反应进一步验证了大家的猜测。在自我介绍环节,其他小朋友可以站在讲台前,说出自己的名字,来自哪个幼儿园,喜欢什么,和谁一起来的等等。轮到渊源的时候,她不肯上台。在再三鼓励下,她靠在妈妈怀里,小声说“我叫渊源”。

一节课下来,圆圆再也没说话。课后,我和她家长沟通。他们说渊源比其他同龄孩子沉默得多。她经常躲在角落里,一个人看着其他孩子,但她不喜欢和他们一起玩。在幼儿园,老师有时会忽略她。圆圆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她能勇敢地站在大家面前说话。

知道了父母的意愿,我们也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她这方面的能力。

我在和媛媛搭积木的时候,发现她其实是一个渴望与人交流,理解能力很强的孩子。当她向我展示她建造的一座“城堡”时,我高兴地说:“这是你自己建造的吗?渊源,你真棒!”我说,用手抚摸她的头发。这时,她低下头抿着嘴,脸上掠过一丝微笑。她的反应让我很开心,因为我找到了帮助她的方法。很明显,媛媛很在意别人对她的评价,一个鼓励,一个关心的眼神都会让她很开心。我跟班主任说,上课要多关注媛媛,当她有突出表现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肯定。然而,性格内向的袁媛在思维课上远不如其他孩子活跃。虽然主老师知道在课堂上应该多鼓励袁媛,帮助她建立自信,但她一直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老师也很难表扬她。

我建议主老师用放大镜去发现媛媛的优点,仔细观察她的行为特征。每个孩子都有被人忽略的闪光点。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能够探索和肯定它,鼓励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出了任何差错。于是,主课老师当众表扬了媛媛,让她示范如何“安全地把物资送回家”。老师叫了她两次后,它才依依不舍地站起来,慢慢走到格子前却没有动手,眼神还有点胆怯。

主班主任及时鼓励她说:“刚才元嫂没有倒地。所以,材料部的宝宝都喜欢和她玩游戏。袁埋怎么做才能让材料部不落地?请当教练,告诉大家她的好主意是什么。”但是,商店表示她可以演示。

这个时候,圆圆的表情不再僵硬,心情也放松了很多。当她完成整个演示时,主要老师张开双臂拥抱她,并带动其他孩子给予她响亮的掌声。

她盯着每个人,我们从她眼里看到了喜悦。虽然她仍然没有说话,但我们知道这对她来说是非常成功的第一步。

其实渊源很在意别人的关注和肯定。也许是以前经常被忽视,所以她特别胆小内向。后来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让动作慢的袁拿,把材料先放好。她渐渐不再抵触老师的指示和要求,而是愉快地去做,有时甚至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老师,希望老师能叫她的名字。在班级活动中,老师发现圆圆会和孩子们一起回答问题。虽然没有其他孩子那么大声,但她还是主动开口了。这是她的进步。发现这一点后,老师会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她。“刚才我们听到渊源的声音了,她的回答是对的。”然后把所有的孩子都带来给她鼓掌。

每当这个时候,圆圆都会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

培训课程往往包括合作游戏,需要两到三个孩子一起完成一项活动。这个活动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班里的小朋友互相熟悉,一起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借用这种活动形式,主课老师经常会让圆圆代表同组的小朋友说出自己组的答案,并让同伴为她鼓掌。这个目的很简单,能让媛媛感受到被同龄人认可带来的快乐和与大家交流的快感。

在思维游戏的培训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语义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仅是表达能力,还包括对精确概念的掌握,描述性语言的运用,对逻辑性和有序性的要求比较高。这种活动对于平时喜欢说话和与人交流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但对于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来说,难度不言而喻。

一个班的训练单元是根据游戏画面讲故事情境。同样的图片要求每个孩子说不同的话。这样,越往后说话的孩子,发挥的空间越小,难度越大。所以主要老师在活动一开始就强调了这一点。“最后越说越难。”老师一边说,一边把木管固定在渊源身上。圆圆勇敢地站了出来,根据画面中的情况,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虽然她的声音仍然很小很软,但她勇敢地站在大家面前说话,这是一种成功。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嫂子袁变得开朗起来。她越来越受到幼儿园老师的喜爱。从默默无闻的后进生到备受关注的尖子生,家长的喜悦可想而知。

但是,我不敢放松,因为我们是一个独立于学历教育体系的专门培养孩子能力的机构。我们在小班教学。根据孩子的特点,每个班六到八个人,不超过十个人。更多时候,我们遇到需要特殊调整的孩子,也会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为孩子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效果。

像媛媛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及时调整,一直在大班教学。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人口基数大,同龄孩子多。这样一来,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面临群体学习、生活和竞争。幼儿园一个班有二三十个学生,小学有三四十个学生,中学的人更多。在这样的大班教学活动中,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也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难免会对沉默寡言的孩子不太重视,对调皮捣蛋的孩子感到厌恶,认为接受能力差的孩子是“傻孩子”。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原本优秀的孩子,会因为老师的重视而变得更优秀,而不被重视的孩子,成绩会迅速下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童年的一些活动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也许是开心,也许是不愿意再提了。

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在学前阶段要慎重选择,因为老师的态度和水平会给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

曾经在新浪的妈妈博客里看到这样一件事——女儿没生病却让妈妈带药去学校。

4岁半的女儿说:“妈妈,我要带药去学校!”"

母亲纳闷:“你没病的时候为什么要吃药?”?

孩子不说话,眼里却满是期待。

妈妈一开始也没放在心上,但是送女儿上学的时候,正好看到老师在教室门口给另一个孩子喂药。妈妈刚刚反应过来。其实是女儿不想吃药,只是觉得生病的孩子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于是,第二天,妈妈给女儿带了两瓶钙锌口服液,女儿很开心。没想到老师严厉批评了孩子。“你没病为什么不吃药?给老师添了多大的麻烦?”

孩子极其委屈。

孩子其实只是想得到更多的关注。我们无法得知孩子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可能她觉得自己不被关注,认为自己不被重视,所以想通过这样的举动获得更多的关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经意的小事往往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家长需要多关注孩子,正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找出行为背后的原因。

每个孩子都有聪明的地方。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用心培养,是对孩子最大的责任。

祝天下所有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虽然生活不易,但关爱孩子和父母也很重要。去做,去珍惜。你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