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工作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许多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孩子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越来越熟练,他们从现代信息中获得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传授正确收集信息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使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应用现代技术,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网络技术传播的信息并不都是有用的,甚至有些是有害的。小学生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所以更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小学有必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明确是非观念,培养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学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第一,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团结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有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情怀,鼓励学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当我了解了计算机及其应用后,我向学生们讲解了现在计算机在中国的应用程度,并和他们一起展望了计算机未来的应用和发展,让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充满了信心,从而正确引导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并记住用信息技术知识为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学生们对未来和社会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我还结合我国目前的信息技术与国外发达信息技术的差距,让学生知道我国的信息技术与民族软件的发展和一些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为我国未来的信息技术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使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不低于发达国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高涨,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达到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第二,正确引导学习,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小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很感兴趣,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多小学生会分不清是非,被糟粕毒害,沉沦其中!

上网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可以在上网、下载文件、收发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繁多,不仅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既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使其善于网上学习;不要浏览不良信息;友好地与诚实的人交流,不欺骗或侮辱他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谣言;既要维护网络安全,又不能扰乱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迷虚拟时空,做一个守法的好网民。

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浪潮中,各种知识鱼龙混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更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大多数小学生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很多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占用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身体健康、精神恍惚等。,最终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甚至放弃学习。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学习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避免被不良信息毒害,成为我德育工作的重点!

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进网吧和游戏室,上网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内容,讨论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设立网上咨询站;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投射更多优美的画面,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让学生用正确的方式感受和欣赏美,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辨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自觉抵制来自内心深处的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其次,在教学中,也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和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健康聊天室,尽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瞎逛”。

第三,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基本操作中,渗透德育。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中,特别是在计算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教师良好的素质、娴熟、规范的示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把用户档案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一个子目录下,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演示时,特别是在保存或保存文件时注意到这个问题,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将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存放并给它们起个好名字(容易识别)的好习惯。如果老师随便给文件起个名字,然后随便放在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影响学生好习惯的形成。所以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每节课结束,我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四件事:填写电脑记录,关电脑,摆好键盘鼠标和桌椅,为下节课做准备。虽然这些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注重细节,尊重他人,做事严谨认真。

第四,在安全使用计算机方面,要渗透道德教育。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适当讲解一些计算机安全的基础知识。比如在讲授计算机word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时,讲一讲关于文件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文件丢失和损坏,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保护自己的文件。另外,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常见的病毒有哪些,它们的危害有哪些,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检测和消除这些病毒。通过实例(欢乐时光病毒、爱虫病毒……),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会破坏电脑的数据信息,损坏电脑的硬件,导致系统崩溃,甚至使互联网瘫痪。所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也可以要求学生围绕“病毒”这一主题搜索信息,并进行专题讨论。

第五,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精神,渗透德育。

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共赢的时代,也是合作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学生,要想成功,必须学会与人合作,能够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与人合作的精神会创造一个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必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为了同一个目标与他人一起努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助、支持中感受伙伴之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安排更复杂的自学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回答问题。或者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后,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创新人才,为了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我也开阔了眼界,开阔了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