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无证上岗”,如何点亮孩子的才华?
前几天我们推了“要不要上早教和兴趣班?”这是我听过最感人的回答。在微信上,连续几天收到朋友发来的关于孩子兴趣的消息。除了赞同“不要急着固化孩子的兴趣”的观点,很多朋友都在为找不到孩子的兴趣而焦虑——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怎么办?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妞妞妈妈的遭遇。
女儿突然拒绝去上舞蹈课。
圣诞节后不久,妞妞的妈妈很苦恼地告诉我:“妞妞无论如何都不肯去上舞蹈课。”
我有点不解。看清楚她朋友圈里贴的小朋友圣诞表演的图片,现场效果很好。详细聊了才知道问题出在那次表演上。
妞妞现在四岁半了。她五个月前开始工作。每周二、四放学后,她都会去离家不远的培训机构上两节舞蹈课。
很多妈妈都和妞妞的妈妈方法差不多:
我不指望能学到什么,但是女孩子从小学开始学跳舞对塑造身材是有好处的。以后他们在学校敢有任何表现就够了。
以妈妈开放的态度,妞妞不太喜欢去上舞蹈课,但也从来没有叛逆过。
圣诞节前,培训机构会为圣诞秀做准备。妞妞和几个一起上课的朋友在老师的组织下排练节目。
让几个年仅4岁的孩子和谐地完成一个舞蹈,并不容易。彩排现场几个孩子跳舞往往很难。
为了达到“共舞”的效果,舞蹈老师在演出前一天晚上给几个孩子生了个小灶,排练到晚上快十点了。
第二天演出前,舞蹈老师把几个一直为节日兴高采烈的孩子叫到一起继续排练,并严格要求孩子们一定要守规矩,认真表演。
那天的演出很顺利,但是妞妞对舞蹈的兴趣一落千丈,一提到舞蹈课就唉声叹气。
妞妞妈妈原本是这样理解舞蹈老师的:这种表演,培训机构一般会邀请一些没报过班的家长带孩子来观看,表演效果可能会影响老师的“表演”,所以会追求效果。
但看到妞妞对舞蹈课的抵触,妞妞的妈妈开始怀疑她对舞蹈老师的支持,开始为孩子的“成功表现”而沾沾自喜和懊恼:
为了一场演出影响孩子的兴趣值得吗?
妞妞遇到的是很多孩子在兴趣培养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大人出于自己的目的,忽视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耐力,过分要求孩子达到某种学习成绩。反而会让孩子因为在探索的初期享受不到独立尝试的乐趣而很快失去兴趣。
一个3岁半的小女孩居然爱上了乐高。
朋友的女儿三岁半。最近她玩乐高积木上瘾了,而且是小颗粒的。
她跟我说这些的时候,我一开始也不相信。第一,我是看着朋友的女儿长大的。这个小女孩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和很强的语言能力。但也因为总是呆在家里,缠着大人看书讲故事,身体的大运动能力和精细的手指动作一般。
另外,小颗粒乐高只有六七岁的孩子才能掌握,而三四岁的孩子手指肌肉力量有限,玩小颗粒益智玩具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听了朋友讲的她女儿接触乐高的故事,以及她和孩子玩耍的方式,我更加确定了:
好的环境和陪伴,真的可以创造兴趣的奇迹。
我朋友的女儿甚至对家里的大乐高不感兴趣。两个月前,她给孩子报了一家培训机构,每周一次的视听觉儿童艺术启蒙课程。
乐高来上课的孩子,三四岁到六七岁。活动室里,朋友的女儿特别喜欢跟在哥哥姐姐后面凑热闹。当她看到大一点的孩子坐在那里,她就坐在旁边做。
朋友一开始也没当回事,直到有一天我坐在旁边看着女儿和一个小姐姐玩乐高,帮她在一堆小颗粒里找她需要的零件。它又快又准确,一些部件可以准确地告诉他们插入的位置。
她敏锐地捕捉到了女儿的细节能力(不玩孩子手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否则根本不会注意到孩子能力的显现)。回家后,她立即订购了一套形状相对简单的小颗粒积木,并试着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
在和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她反思了为什么孩子对家里的大颗粒不感兴趣:
起初,她愿意玩,但不知疲倦的宝宝爸爸不停地唠叨,“哦,你这样不对,你必须这样做……”被打了几次,孩子就不玩了。
这次直接玩小颗粒,她先仔细分析了孩子的实际情况——
女儿手指肌肉没有插入小颗粒的能力,所以无法专注插入;女儿的成就感主要来自于她能根据图纸找到需要的粒子,并说出这些粒子应该插在哪里,这是孩子玩这个的主要动力。
为了理解这一点,她正在和女儿玩乐高,会先引导孩子一起看图纸。“我们看看第一步需要找哪些零件,我们一起找……”
当然,她一般都是等孩子自己去找,只有孩子找不到的时候才会采取行动。知道什么时候让孩子赢,什么时候让孩子输尤为重要。
找出零件后,“我们来看看这两个怎么拼……”孩子会自己试着拼,所以她会密切关注孩子的状态,有时候会拼,但是因为力量不够强,会悄悄帮着捏;
有时候孩子按几次都按不下去,有点烦。她引导孩子找到下一个部分,将粒子插入孩子手中。
她觉得孩子有点累了,就让孩子休息一下,做点别的,想继续的时候再继续。
就这样,每天晚上,两个女孩都会坐在桌边玩一会儿。到现在已经放了6个了,女儿越来越喜欢,坐不住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女儿的观察能力越来越强,手指的精细动作也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许多情况下,她已经能够自己将粒子放置到位。
与此同时,我的女儿在握笔和筷子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应该是因为她的手指肌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画画就像挂起来,树,花,小人…
以前不成形的东西,现在可以画出一点意义。
这位朋友就如何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兴趣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给孩子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和社交环境,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不要因为家里有闲置的玩具而抱怨孩子;
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用适合孩子的方式引导探索和尝试;
坚持让孩子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并帮助他们乐在其中;
理解并尊重孩子喜欢某样东西的初衷,不要用大人的方法论和结局论来要求孩子。
把这些事情做对了,每个孩子都能有广泛的兴趣。
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孩子探索未知的原始动力。很多孩子的兴趣都是从好奇中萌发的。
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有广泛的兴趣,我们必须在他第一次看世界时保护他的好奇心。挖沙子、玩石头、捡树叶、踩水、到处涂鸦……这些“淘气”的事情,每个孩子都曾为之疯狂过。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接受孩子的行为,愿意把这种行为视为孩子对自然的探索,允许孩子在一定范围内做一些大人觉得无聊、无趣甚至不合理的事情。(在《妈妈有个笨习惯,孩子的人生很不一样》中,我们分享了无聊和无趣的事情的重要性。)
在孩子两岁之前,我们对孩子这些“爱好”的接受程度越高,他们对环境和自我的探索和尝试就越充分。
当一个孩子第一次拿起画笔,试着把积木堆得高高的时候,你是为他鼓掌,让他尽情地去做,还是负责任地教他“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如果是前者,孩子对自己拥有的东西的兴趣会更持久。
大多数孩子都是敏感脆弱的,不管他们看起来有多粗心。
很多时候,孩子不需要我们表现不好。我们什么都可以做,可能会让孩子陷入挫败感和自我否定感。严重的时候甚至不愿意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尊重孩子每一次尝试的结果。就算他画的一塌糊涂,也不要急着去纠正。先听他说。即使他用磁膜创造的形状哪里都不对,也不要急着教他怎么做。先欣赏他的想法。
急功近利是利益最大的敌人。不要因为大人的面子丢了孩子的里子。
年幼的孩子,尤其是两三岁之前的孩子,被鼓励,被包容,被关爱,会让他以满满的温暖迎接未来生活的风风雨雨。
闫涵的母亲说-
文章周五推送,我因病请假,后台和微信收到很多朋友的关注。我想在这里感谢大家。现在好多了,不然我就没精力和你分享新文章了。
我们之前讲过兴趣班。到目前为止,我只给孩子报了英语班和篮球班。我观察了他们很久,基本确定他能坚持到下定决心。
到现在,当被问到是否喜欢他试听的大部分课程时,他的回答是肯定的,包括绘画,但我和他还没有决定是否报艺术方面的兴趣班。
这是哲某天带回来的作品。我的第一感觉是个别元素,比如狗,彩虹,狗窝,可以理解,但是整体有点乱,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晚上睡觉前,我是他的观众,让他给我讲讲那幅画,然后我听到了一个故事——
下雨的时候,小蜘蛛的妈妈不让它出来。它太调皮了,不得不跑出去玩,还被淋湿了。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天空中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彩虹。小狗看到一根骨头,没吃他盘子里的狗粮就跑出去吃骨头了。然后乌云来了,太阳一片黑;小盆友可以出来沿着小石子铺成的路再看看远处的白塔...
中间他跟我说狗爱吃骨头,就给狗买了贴骨头的房子。
他睡着后,我和她爸爸聊天,说很庆幸孩子给我画的时候我没有直接说看不懂,不然可能听不到他这么动态的表达。
在艺术上,我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小时候几乎不上美术课,也不上音乐课,只能一直唱跑调。所以,对于孩子,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多鼓励,少评价,尊重孩子的表达和兴趣。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的兴趣不会成为特长,也不会有我们大人认为的结果。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制力会越来越强,也会在我们的引导下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孩子会逐渐学会用目标来激励自己的努力,用结果来回报自己的努力。
懂得利用内化的力量来激励自己学会坚守,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