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在现代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大纲怎么写?

我给你做个参考吧。

奥尔夫幼儿音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转自陈老师。

21世纪将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一切事物和个人都将面临优胜劣汰的挑战和物竞天择的考验。纵观社会各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较量。人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必须以良好的素质和过人的能力为前提。而人的素质和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培养和修炼往往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提高综合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长期目标。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0-3岁婴幼儿阶段是人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形成人格、发展智力、学习思维、开发潜能的关键时期。早期丰富的感官刺激和运动体验,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未来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每个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产生终身影响。因此,素质教育应该提前到0-3岁的生命开始阶段。这对提高全民素质,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目前国内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发课题多为营养、保健、身心愉悦等。即使一些早教机构采用蒙特梭利教学法,也只是以视觉和触觉感官刺激为主,以听觉为核心的综合感官刺激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的研究和实践几乎是空白。

听觉是人体的重要感官之一,具有感受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的特殊功能。听觉体验可以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促进人的辨别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听觉与其他感官一起,通过有机协调、优势互补,形成一个完善的感觉系统。因此,迫切需要在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听觉训练,以弥补目前早教内容的不足。让0-3岁婴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早期音乐教育活动中感受音乐。激发情感,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素质、提高能力的目的。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对0-3岁婴幼儿实施早期音乐教育呢?经过40年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经过反复研究和探索,笔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先进、传播最广的重要音乐体系之一。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人的智慧,培养健全的人格。奥尔夫的音乐教学以人的音乐天性和节奏为基础,将音乐与语言、动作、歌唱、舞蹈、表演、戏剧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进行综合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感知、参与、体验、即兴、想象、创造,培养人的集体合作精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以来,逐渐被音乐教育工作者认可、接受、研究和应用。尤其是在音乐教师培训班或学前儿童(指4岁以上儿童)音乐教育中,普及迅速,需求广泛。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更适合初教,主张从本土文化出发,结合多元文化教育。美国将奥尔夫音乐教育视为从儿童到成人的终身教育。因此,在0-3岁婴幼儿早期音乐教育中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完全可行的。重要的是以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奥尔夫的音乐教学原则为依据,结合0-3岁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采用中国民乐和童谣,进行中国式的、低龄化的教学。经过两年的研究、探索和反复实践,我在2-3岁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精心设计、大胆创造了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亲自教了150多个宝宝,创作了70多个课例,总结出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0-3岁幼儿早期音乐教育中找到了一条新的教学之路。

按照集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于一体的设计思路,我创作的70多节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八种类型:

一、利用愉快的节奏,感受不断的节拍和音乐元素,培养宝宝听歌的习惯。

在“身体律动课”中,宝宝们随着优美的音乐模仿老师做各种动作,从易到难,从静态到动态,从上肢到全身,从徒手到手持道具或乐器,在节奏中感受统一的节拍和音乐的力度、速度、旋律、风格。同时培养专注力、反应力、记忆力、认真听歌的习惯。

二、学习儿歌口语,听唱表演,给歌曲内容相关的绘画上色,培养宝宝的节奏感和乐感,激发宝宝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在“歌唱综合课”中,通过讲故事或看实物的方式让宝宝了解歌词的内容,然后根据节奏朗读歌词。在反复听歌的过程中,加入与歌曲内容相关的歌曲表演、乐器和彩图,让宝宝在兴趣和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学会唱歌,在综合训练中逐渐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喜爱。

第三,通过音乐游戏,体验和了解乐理知识,培养对音乐的感知。

在“音乐游戏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游戏内容,让宝宝通过肢体活动体验节拍、节奏、乐句、片段、音符的时间价值比较,从而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四、引导宝宝创作歌词,引发其创作思维和创作行为。

每堂课,总要有时间和机会给宝宝创造,在老师的指导下。

接下来即兴表演动作或歌词,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五、利用图形、符号、肢体动作进行辅助,欣赏世界名曲,拓展宝宝的音乐视野。

在“音乐欣赏课”上,我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表达曲式,让宝宝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既加深了宝宝对音乐的理解,又让他们的情绪和音乐的意境听起来,从而享受音乐的美。

六、通过教具和乐器的演示,引导宝宝认识节奏谱和旋律,为进入音乐专业打下基础。

在“器乐演奏课”上,我做了一张节奏卡,让宝宝通过乐器的编曲、分奏、合奏或游戏来认识节奏谱,为进入音乐专业做准备。

七、通过戏剧的形式,培养宝宝的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在戏剧表演课上,我讲解剧情,构思场景,宝宝们在不同的角色中即兴发挥,既发挥了个人表现力,又培养了集体合作的能力。

八、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加强亲子爱婴感情。

家长陪同宝宝走进教室,参与合作教学。父母在鼓励、表扬和欣赏宝宝精彩表现的同时,促进了宝宝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形成。

奥尔夫对音乐教育低龄化这一教研课题的探索,经过两年的反复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认可,基本达到了教学计划中的预期培养目的。最终的教学评价测试表明,绝大多数的宝宝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为体验最深的家长,他们对这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深信不疑,对宝宝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前后的变化深有感触。

内向的宝宝性格开朗;

胆小的婴儿敢于;

孤独的婴儿是群居的;

害羞的宝宝很大方;

当他们听到音乐时,即使是在陌生人面前,也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而且是那么合拍;当他们听完前奏后,会准确地唱出学过的儿歌,并伴有即兴的歌曲表演;当他们听到不同节奏的鼓声时,他们会想到不同动物的脚步,他们会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当他们拿起各种打击乐器,弹奏从未听过的音乐,是那样的和谐;当他们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时,他们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跳秧歌或迪斯科;现在有的宝宝已经上幼儿园了,能够顺利融入集体生活,是班里成长最快的孩子。一些宝宝开始学习钢琴、电子琴等乐器,专业老师对他们良好的节奏感、乐感和接受度表示惊讶。有的宝宝加入了各级少儿艺术团,音乐感知能力、情感表达能力、集体合作能力、排练能力都很突出。

……

虽然奥尔夫的低龄音乐教育受到宝宝们的喜爱和家长们的称赞,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这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奥尔夫低龄音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一代“四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