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希望散文
谢江(大竹县)
“推窗望五峰,白鹭上青天。开门见岛湖,碧水托舟帆...啊,醉竹是人间竹之源,每一张笑脸都绿得发亮。”最近新歌《醉美大竹》每天都被县电视台和各大广场的led反复播放,还有手机铃声。带有浓郁竹乡地域气息的歌词,配上川东小调优美的旋律,让人沉醉,沉醉。这首歌的原创者是著名词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王希怡先生。
在我书桌的右边,总是放着一套《竹国神韵》,是我们县重要的宣传产品。里面包含了两个东西:A盘,一个制作精美的宣传片《美竹请你来》;B盘是一组清新优美的影像歌曲,歌颂了竹子的故乡。其中一半以上是王希怡先生创作的歌曲,如《走进竹笋之乡》、《竹笋娃娃》等,很受欢迎。
王希怡先生和他的母亲是高中同学,我经常从大人的口中听说他非凡的才能,所以我很小就开始崇拜他。没想到,由于工作原因,与王老的近距离接触成了常态,我也更加真切地欣赏到了他的智慧和才华,对他的尊重倍增。王先生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曲艺家协会会员,原文化局副局长。他的所有作品都高举主旋律,歌颂真善美,这与旧知识分子的意识不无关系。他的创作没有政治任务,没有经济报酬,全靠他对文艺事业的热情。他常说“大河涨,小河满”,只有国家、民族、个人才会好。
香港回归当年,《北京颂》词曲作者田光亲自作词。他感到非常幸运,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居然为他的歌词谱曲。天津著名词曲作家王诜一生创作了许多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是《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希怡的歌词《信仰》启发了格朗德,他决定为它谱曲,作为礼物送给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创作期间,王诜得到了帕金森病,在他弥留之际,竟然颤抖着坚持作曲,这让王希怡非常感动。我记得XX发表了一篇纪念王新的文章,题目是《信仰的力量》,里面特别写到了他在弥留之际坚持写作。文章特别引用了王希怡《信仰》中的歌词:“向日葵有不变的理想,永远向着金色的太阳;少年有一个不灭的信仰,他们会一直跟着* * *产党走……”这首歌被天津电视台拍成MTV,迅速在全国传唱。2011年是中国* * *产党成立90周年。当他得知大竹县将举办《歌颂党》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时,他写下了《科学发展观颂》。当这首歌被宣传系统以合唱的形式呈现在3万多名观众面前时,瞬间将整场晚会推向高潮。“真理的阳光普照塞北江南;智慧的雨露滋润着亿万颗心……”这首歌后来被拍成了MV,每晚在大竹电视台播出,一时间成为县城的主题曲。为了讴歌中国梦,他创作了《大接力》、《追梦》;为了呼应法治,他创作了《与法同行》和《法律在你身边》。为了表达鱼水深情,他通宵达旦地写下了《群众路线之歌》。“群众是山,党是海,山海之间的风景最美。群众是天,党是地,天地一体书写伟大传奇……”在干部群众中广为流传。县委书记何洪波听了这首歌后,亲自给他打来电话,对他的作品和敬业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与他亲切交谈。春节还专程去看望他,让老艺术家倍感鼓舞和荣幸。
墙里花开,里外都是香。2010盛夏的一天,四川音乐学院师生进行了“送文化到竹乡”的慰问演出。我和王老去陪他。川音男高音、老师谭雪生提着行李刚走进东湖宾馆大堂,王就迎上来一个关键的台阶,紧紧握住他的手。当时谭学胜很惊讶,以为我不认识这个人,当下也很不解。王老刚介绍完自己后,对方突然抱住了这个戴眼镜略显瘦弱的老人,声音急促而激动。原来,十年前,谭雪生凭借一首《走进西部》进入了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曲大赛决赛。在央视直播上,他以98.5分拿到了当晚那场比赛的最高分。在当时西部大开发号角大响的背景下,选择这首高亢豪迈的歌曲参赛,无疑是明智之举。这首歌由作词,江苏电视台资深编导于作曲。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已经唱了十几年了。今天,他有幸见到了作者。他为什么不兴奋?他说那首歌已经作为专辑《走进大西部》的主打歌排在了第一位,成为了“开场曲”。而且二炮文工团男高音、全国声乐比赛金奖获得者乔军也非常喜欢唱这首歌,两次收录在自己的专辑里。
自古以来,全国各地都有无数赞美老师的歌曲。王希怡先生20多年前也写过一首,叫《红烛颂》。这个题材看似普通,但他用独特的笔写出了“老师”的新意,用民族唱法演唱,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精彩亮相。这是他第一首在国家电视台播出的歌,别提有多开心了。1993的除夕,对王老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杭天琪是当时最著名的歌手之一。她在央视一场《春之歌》专场的华丽舞台上,用通俗唱法唱出了这首歌,但歌名少了一个词,叫“红烛”。当电视屏幕左下角的“歌词”一栏打出“王希怡”四个字时,他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喜悦,这无疑是他收到的最珍贵的新年礼物。
如果说党性是他人生的支点,家乡就是他创作的起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竹人,以音乐、文学、曲艺等形式向全省宣传大竹及其精神,赞美家乡的山山水水,是他一生的信仰。几十年来,他创作了大量赞美大竹的作品,获奖无数,大大提高了大竹这个小县城的知名度。大竹县因“竹多、竹大”而得名。竹文化是不言而喻的地方特色,竹唢呐和竹乐器的演奏是展现这一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此,他倾其所有指导创作了《金凤凰展翅》、《支竹词》、《竹谣》、《竹乡唢呐梦》等精品。有志者事竟成。这些节目先后获得中央电视台《乡村世界》7套,参加国际(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展演,获得“民族唢呐英雄”最佳花式奖。此外,他还对如何美化家乡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考和宝贵的建议,如写作、绘画、吟诵、唱歌、跳舞、塑造竹子等。
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大多以平视的眼光反映社会生活,表现形式活泼、喜庆、祥和。王老可谓巴山曲艺之花,对曲艺的体裁研究颇深。一般他创作之前都要去实地收集想法,然后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笔触去构思。创作反映科技兴农的四川荷叶《温室里的歌声》,获四川星星奖金奖;四川车灯《买年画》在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中多次获奖,获得最高奖“金土地奖”;川菜“五大特色”在“文化下乡百项行”中获得好评。他退休不休,潜心创作,以文艺演出舞台为平台,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即使他病得很重,他也坚持在病床上写作。去年我去拜访他的时候,他还在为在四川印青创建竹乡茶馆而担忧。梅花香自苦寒来。该节目在全省首届农民艺术节和西部12省美展上获得两项金奖。
当你走进他的歌声,你就走进了他的内心。记得先生曾告诉我,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化馆一个叫彭的音乐干部给他送来900元钱,说他创作的儿歌《悄悄话》在重庆搬上了舞台。他很乐意描述自己的作品是如何第一次出现在不同的舞台上,那么天真,像个孩子。其实他一直童心未泯,特别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创作了很多欢快的儿歌,宣扬价值观和传统美德。他的《月光豆豆》被广西少儿艺术团改编成歌舞,登上了央视舞台。“小蜘蛛,织网,抓虫子当食物。蚕,织网盖房子真美。小兄弟,撒网抓鱼填舱。解小姐,上网和信息王国珍藏。”这首寓教于乐的《网》获得了“达州市优秀童谣”一等奖。他为许多作品感到自豪,但熊猫宝宝是其中最好的一个。受文化部特别邀请,作为中奥建交40周年文化交流活动代表,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这是该省唯一的入围作品,获得了巨大成功。王老的很多歌词不仅登上舞台和银幕,还发表在《词》杂志、儿童音乐等刊物上,歌曲超过500首。
如果你有事要做,王喜欢来我的办公室。即使在街上碰巧遇到,也要聊一会儿。我经常被他的坚持感动,也经常被他生动的画面感染。我时不时会感叹,像他这样热爱事业,有梦想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大竹之所以能连续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的荣誉,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老黄牛”,才名副其实,硕果累累。
也许是上天嫉妒他的才华,故意让他这辈子有遗憾。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白送黑发。王希怡先生只有两个未成年的女儿,都不幸因病去世。他的妻子也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经常住院。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他把眼泪吞进肚子里,把悲伤深埋心底,从不向命运低头,在我们面前永远是阳光灿烂的笑容。从他的口中、眼中、心中,他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没有怨言,只有对党和社会的感激。记得那是2011的一天,我带队,和刚刚评选公布的首届“感动大竹”前十名一起,在各大系统和乡镇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报告会上,我们含泪分享了王老师题为《竹叶绿了,不肯黄了》的感人故事,现场观众多次鼓掌。他默默的付出和努力,加上他几次的抽泣,让我们从头到脚都被震撼和融化了。那一夜,我彻夜难眠。
为了防止青黄不接,王老特别注意发现和培养年轻的文艺人才,特别是在原创作品的构思、分寸、技巧等方面,毫无保留地悉心教导,帮助他们加速成长。在题材选择上,他经常鼓励年轻人坚持“三多”:反映基层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展现县域发展的成就和火热的生活,在群众关心的领域创作现实题材。为了顺利完成多场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的开幕式、闭幕式和专场演出,他经常到现场亲自指导青年演员在烈日炎炎、酷暑中排练节目,反复打磨,精益求精。
天道酬勤,道道酬勤。王希怡先生获得了我市多项第一:获得文化部、人事部表彰的达州市第一位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作词创作“晨钟奖”的达州市第一位词人;达州市第一位长期致力于以音乐、文学、曲艺等形式向全省讴歌达州的文化人...他的歌词包括泰山是你,春姨讲童话和你。他的歌曲有20多首在央视播出,作品两次参加央视青歌赛,四次获得全国儿歌创作大赛冠军,多次获得四川“群星奖”、“巴蜀文学奖”、达州“五个一工程奖”金奖。作曲后多部作品被编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或被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委员会、中国唱片上海公司、成都星星娱乐文化公司等制作成CD、vcd、MTV等。,或者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省级卫视播出。10年前出版了歌词集《巴山情缘》。十年后的今天,《岁月的CD》又出现了,我真心为他高兴。
多年来接触县里的文艺界朋友,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竹乡文化人很多,竹乡文化人真的很有文化,可亲可敬。文艺奖是对一个时期的文化人和文艺作品的最高褒奖,备受关注。去年,首届“大竹文学艺术奖”经过专家的多次严格评审,终于揭晓。其中“特别贡献奖”只颁给了两个人,一个是集编导、表演于一身的著名戏剧作家张尚全,另一个是集作词、诗歌、散文、曲艺、短剧于一身的王希怡。他们都是竹乡德高望重的文艺领袖,都是扎根基层的人民艺术家,都是我们特别敬重的“竹中瑰宝”。
记得几年前的一天,我去县档案馆查资料。在墙上的档案检索栏上,我一个一个地寻找单位名称,竟然看到了“王希怡”二字,这是继蒋、沈忠厚之后,作为当地名人放在档案里的。这是他当之无愧的荣誉,与他卓越的创作成就和对竹乡文艺繁荣发展的卓越贡献相匹配。
在王希怡先生的众多歌曲中,《巴山情歌》可以说是我的最爱,它几乎成了我每天起床后的第一首晨歌和音乐早餐。这首歌是他写的,由出生于祝融的音乐家陈爽作曲并演唱。非常好。下载到手机的酷我音乐盒里,经常分享给空间里的朋友。“是凉爽的秋风和黄色的树叶。秋叶唤起我久久的乡愁;看雁南飞,月如霜。飞鹅和霜月让我想起了我的乡愁。千里之外,山高水长。我是你的风筝,你是我的港湾……”
希望不一样,希望不一样,歌手永不停息。为时代、为人民、为生活歌唱,是王希怡先生对自己本名的生动诠释。
据悉,再过几天就是王老70大寿了,谨以此文祝贺。只愿王老师健康长寿,多出传世佳作,永远沉浸在欢乐的歌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