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奏的训练方法
有节奏的休息练习会造成内心的紧张。训练中要克服内心的紧张,以平常心面对,不要一遇到这种节奏就打乱原有的速度。要注意稳定内心的速度感,加强内心的节奏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在心里默念休息的持续时间,这样对于练习者来说,可以更准确的把握休息的持续时间。
切分音的出现会改变节拍强弱的规律。练切分音的时候要注意,切分音所在的拍子里,第一个音不是重音,重音转移到第二个音,所以第二个音的出现比拍子里其他音强。
音乐中经常出现点状节奏型,比如××。, ××.诸如此类。我们往往忽略了依恋的持续时间,往往在依恋的持续时间不够延长的时候就停止了。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养成持续时间还没有足够延长就停下来的坏习惯。还会影响音乐中后点的节奏类型的特点和音乐的表现力,所以一定要把后点的持续时间延长的足够长。
在连奏的练习中,连奏的节奏会在固有的节拍中表现出它的特殊性。练习时注意节拍的时长,在固定时长内均匀分配音长,更注意其与其他节奏的衔接。
02、节奏的练习。
节奏运动具有强烈的情感效应和独特的表现功能,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对应。良好的节奏感是对节奏各种因素的敏锐感知和准确表达。节奏感是音乐感知和理解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节奏感的训练可以从培养节奏感开始。比如用节拍器练习数节拍。先用节拍器打一个音,两个音,三个音,四个音,然后自己数平衡密码练习走路或跑步。很容易让平衡的拍子在心里感觉很牢固,可以有一种内在的速度和拍子的平衡感,这是发展节奏训练的基础,可以为学习节奏打好基础。
节奏的训练也可以加入背诵。我们生活在语言环境中,语言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生动的节奏。从语言节奏上掌握音乐节奏相对容易,要从节奏型阅读入手。比如有节奏的读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赋,或者即兴编一些有节奏的词,边读边用手敲打节奏。
如果你有节奏地读诗:
× ×.× × ×— | × ×.× ×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 × ×— | × ×.× × ×|
更上一层楼,看得更远
这样,我们既练习了节奏,又培养了自己的文字创作能力,还体验了节奏感。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基本的指挥手势,对节奏的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用嘴读节奏,同时用手打拍子,并保证每个拍子的速度一致,则应从慢速练习开始,慢慢加速练习,使强拍的动作比弱拍的动作更明显。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正确读出每个节奏所要求的标准速度,同时有助于培养音乐表现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方法的改革。今天,我们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音乐是声音和听觉的艺术,听觉记忆有着广泛的含义。听觉记忆是发展记忆的重要前提,良好的记忆心理准备是影响听觉记忆的重要因素。
1节奏概述
节奏是音乐中最早的形式元素,也是音乐中最具活力的表现元素。与其他音乐元素相比,节奏“与音乐中‘时间’的所有因素有关,这不同于音乐中音高的方面”。节奏是人们在音乐领域对时间元素的表达和感知,对节奏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狭义上只是发音点的长短和组合,是关于具体形式的问题。但在实际音乐中,性质相同、发音点数相同的节奏单元可能因作品不同而不同,它与音乐中的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如速度、持续时间、节拍、重音、小节等。,特别是在音型组合过程中,具有相同性质和相同发音点数的节奏单元可能是由于。广义的节奏还会涉及到音乐作品的时期,即“句法”或“音乐结构”的划分,比例与平衡的问题。
2节奏听力和记忆训练方法
对于一些基本的节奏划分,正如李重光所说,“再复杂的节奏,经过细分之后,都是由2: 1的最简单关系组成的”。也就是说前半拍和后半拍是同等接受的,每半拍拍一个音符。这个节奏看起来很简单,似乎每个人都能做到,但要准确、真实地掌握它并不容易。很多人就是因为觉得简单就不认真训练,所以在没有打好扎实准确的基础的情况下,进入复杂节奏训练就无法掌握。只要掌握了“2: 1”的基本关系,所有属于基本划分的节奏练习,都可以通过类比绕过。比如切分音节奏就是一种普通学生觉得很难的节奏。其实他们只要能准确唱出每两个八分音符,切分音节奏不过是把中间的两个八分音符连接起来。掌握大切分音(也就是两拍以内的切分音节奏),其中八分音符变成两个十六分音符,然后就可以掌握更复杂的切分音节奏了。如2/4 xx | xx | xx | xx | x-‖。
再比如:点状音符。通常,一些学生对虚线音符的认识不够准确。后记或长或短,后记后面出现的音符或早或晚。训练的时候要把附点训练成音符,分成2: 1的比例。举个例子,可以把附带的四分音符写成2/4拍的X X,然后把两个音符连起来。如果不能正确发音,可以把第二拍的第一个音读成A,也就是xx,然后把A读轻了就成了xx。
另外,无论基础分拍子的节奏有多复杂,分拍子的训练方法都可以通过增加单位拍子值变成非常简单的节奏。要反复训练和模仿我们学过的基本节奏模式。基本节奏及其变体多种多样,但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掌握了它们的一些最基本的节奏,那么让它们反转、拆分,加上词缀、休止符或延音线,衍生出来的复杂节奏就迎刃而解了。
3培养节奏感
节奏训练,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准确表达音乐情感。这种音乐情感的表达,恰恰是在节奏的实际训练中对节奏的感受,也就是所谓的“节奏感”。我们通常说某人节奏感很好,主要是指这个人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很强,能准确快速地把握节奏,并能在整首歌中保持这种符合音乐节奏规律的速度。
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速度感、节拍感和音值的正确组合。在构成音乐的时间因素中,节奏、节拍、速度是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所以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节奏是靠节拍实现的,速度感就是节拍感。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均匀跳动的能力。保持稳定很重要,就是不能越来越快,不能越来越慢,不能越来越慢。这是最基本的节拍感。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摆动拍子(国外训练中也有打腿、跺脚、捻指等拍子方法),让学生以正确的拍子感觉为标准来衡量节奏。
但是节拍感的训练是和节奏的变化交织在一起的。节奏越复杂,越难稳定节拍感。因此,节拍感的训练需要贯穿于节奏训练的始终,让学生在内心听觉中有一个稳定、确定的节拍感,从而在复杂、多声部的关系中不至于手忙脚乱。其中,节奏重音和节奏重音的把握非常重要。不管是什么节拍,小节都是用强拍来划分的,也就是节奏重音。这就是节奏重音的感觉。如果节奏重音和节奏重音弄错了,小节就会划错,无法辨认。
音乐节奏的训练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学习再到感性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践和理论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懈的训练才能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