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公开课的收获与反思
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可以不断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幼儿园公开课教学反思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个参考!
对大班音乐活动“拉拉狗”教学的思考:这个音乐活动就是唱歌活动。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感受歌曲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情绪演唱歌曲前后两个部分。让孩子在课前讨论:你最喜欢的好朋友是谁?和好朋友吵架后是什么心情,和好后又是什么心情?根据现有的经验,孩子吵架后心情会不好,和好后会很开心。《拉拉狗》是一首歌词简单,唱腔朗朗上口的歌曲。歌词内容非常符合儿童心理,是儿童生活的一种反映。歌词既有情节,又有细节。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理解歌曲中生气争吵、勾勾和平和的情节。用音乐和自己的表情来表达。通过唱歌,可以激发孩子与同伴沟通和解的积极心态。
活动一开始,我就弹着钢琴,唱着有感情的歌,让孩子们欣赏。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老师放歌曲,孩子们跟着钢琴低声唱。教了两次唱歌,就放了孩子们的音频。同时,我来到孩子们身边,指导他们边跳舞边根据伴奏的音频学习歌曲。在我的带领下,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同时及时表扬了表现好的小朋友,小朋友学歌更有干劲了。在童声的基础上,我创作了动作。我先指导孩子们唱歌表演。个别小朋友演绎的很棒,邀请好朋友一起表演对比形象。经过同伴的示范和老师的指导,孩子们的表演变得更加投入。看到孩子们结对合作,从小组到小组再到个人,改变表演模式,让孩子们体验各种表演形式的乐趣,让每个孩子都有表演的机会。全班气氛非常活跃,我也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不足,孩子唱歌时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情感对比不明显。
大班音乐《再见,老师》教学反思?时间,时间就像一只小鸟,滴答,滴答,向前奔跑。今天我们毕业了,明天就要上学了。我忘不了幼儿园快乐的笑声和老师亲切的教导。再见,老师,再见,幼儿园,幼儿园。当我戴上红领巾时,我会向你问好。?再过半个月,班里的孩子就要离开他们快乐生活的幼儿园了。毕业班的孩子们即将离开幼儿园,他们一定有话要对老师说。《再见,老师》这首歌正好表达了孩子们的感受。通过唱歌,激发孩子们对幼儿园生活的依恋,激发他们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音乐是神奇的,快乐的,跳跃的。是最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活动之一。音乐就像生活中的阳光,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如何引导孩子一步步走近音乐殿堂,感受音乐的存在,聆听音乐之美,接受音乐的沐浴和启迪呢?大纲中有指出?儿童的艺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达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歌唱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策略来促进儿童的主体性发展。我认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应该创造一切条件,从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力入手。
在开始《再见老师》的演唱活动之前,我以为这些天真的孩子无法真正理解离别的意义,无法理解歌曲中表达的对老师的依依不舍。于是我选择了在学这首歌之前和孩子们聊一聊,和孩子们一起回忆过去三年的点点滴滴。我用了这三年孩子成长的资料,照片,图片。在观看的过程中,孩子刚入园的场景显得历历在目。在讨论中,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然后说老师和孩子会分开,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陪伴。老师的话一个字一个字传到孩子们的心里,渐渐地孩子们进入了状态。然后对话进入主题,萌出孩子的告别之情:离开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你有什么感受?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有很多祝福要告诉老师或者好朋友吗?然后进入教学的基础部分:欣赏歌曲,学习唱歌,最后整个活动以表演歌曲结束。
有孩子突然哭着说,老师,你一放这首歌我就哭。有孩子说,我一唱这首歌,就想起了过去。也许这些天真的孩子并不能真正理解分离的意义,但从歌曲中,他们表达的是真的舍不得老师。艺术是儿童表达知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尽量让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和想象。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是自由表现或创造性表现。通过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激发孩子对幼儿园的依恋,流露对老师的热爱和依恋。他们都表达了想成为一个守纪律的学生的愿望。孩子已经初步掌握了三拍的弱律。
再过几天,班里的孩子就要离开他们快乐生活的幼儿园,进入小学了。两年了,我们一直在一起,一起玩游戏,一起笑。习惯了每天早上听到温柔的声音问候;我习惯了每天晚上阳光般灿烂的笑脸。童真的心,像尖尖的荷叶上的一滴露珠,晶莹剔透,让我的心里永远荡漾着母爱的温柔。孩子,我想我会舍不得你的,虽然有时候你太调皮不让我?生气?但也许你心里知道老师很爱你。幼稚的内心充满了幻想、好奇和希望。希望没有耽误你,但是我真的已经尽力引导你了。如果我们再次相遇,亲爱的孩子,你还会记得我吗?你还会想我吗?我一直记得你很懂事,在老师忙的时候端了一杯水。我还记得你的小手带我去看你刚刚搭好的积木。我怎么会忘记这一幕呢?
好好长大,没有什么能阻挡你的快乐!
大班音乐活动《熊过桥》的教学反思该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反思如下:
首先,在准备上,因为选材上的问题,孩子们一开始就已经回答了介绍中无关紧要的问题。我是不是用彩色积木搭了一座又长又细的桥?问题?这是什么小木桥?孩子们回答说这是一座彩色的桥。
解决方法: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我们班地板上拼凑的木块进行准备。反正都是松的,可以用。
其次,还是限制了孩子提问的想象力。一开始我跟大家说熊要去外婆家,直接告诉我们要经过一座木桥,挡住了孩子们的想象力。?熊害怕了。他过不了这座独木桥。谁会帮助他?小熊让妈妈抱他,熊妈妈不抱小熊。她说要熊?每一个问题,每一个说法都很直白,如果能结合现实生活可能会更好。
解决方法:刚开始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想象:如果熊去了奶奶家,可能会发生什么?这样会发散孩子的思维。在后面?熊害怕了。他过不了这座木桥。谁来帮他根据孩子的生活提问?谁会首先想到熊?生活上谁来照顾他,孩子很容易想到妈妈,这个环节自然过渡。在后面?小熊让妈妈抱他,熊妈妈不抱小熊。她说要熊?你能改变它吗?妈妈觉得,等小熊长大了,她会对小熊说些什么,孩子们可以自由想象和讲述,老师可以在这部分总结和组织歌词里的话。
第三,这个活动的重点是歌曲的表演,而我在指导孩子们表演歌曲的时候,想让他们唱,想让他们表演,但是孩子们唱的时候忘了表演,表演的时候忘了唱。
解决方法:可以提前准备歌曲的录制,让孩子不用唱歌就能专心表演。
最后,因为这个活动是作为教研课展示的,所以应该更深入地聚焦礼仪内容。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像熊一样让我们害怕的事情。如果遇到他们我们该怎么办?孩子会经历的少,说的少,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况会有太多的局限。
解决方法:有一本绘本《勇气》,里面有很多关于勇气的知识。我们可以拍一些照片,引导孩子观察,告诉他们如果获得了勇气,挑战困难,向他们渗透更多的礼仪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