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一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以热爱祖国和家乡为主题的温情文字。我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第一册的三个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I .教材简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温柔的文本。教材配有热情洋溢的插图,全文有8个自然段落。文字叙述了中国总理周恩来在1961参加傣族一年一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人们兴奋、幸福和难忘的心情。由于历史久远,二年级学生对周总理知之甚少。因此,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也可以请身边的长辈了解周总理的感人事迹,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一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中指出,要结合语境和现实生活理解课文中词语和表达的意义,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借助书中的图片阅读。基于此,在教学中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品词、析句、朗读课文。他们一方面能感受到泼水节的欢乐场面,另一方面也能体会到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兴奋、幸福和难忘。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揭示话题

1.老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而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有一个少数民族——傣族。你知道傣族每年都有盛大的节日。这个节日的名字是什么?

点名回答,在黑板上写:泼水节,引导学生读写“泼水”。

老师: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它通常在公历4月中旬庆祝,持续3到7天。

2.老师:1961年,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来西双版纳参加傣族泼水节。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

说出交易所的名称,老师会展示周总理的侧面像。

周恩(1898—1976)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是中国人民的开国总理。翔宇,浙江绍兴人,出生在淮安,童年在淮安度过。1949后,任中华* * *人民兼国务院(后更名为国务院)总理兼外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中国* * *中央副主席。在中美、中日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过程中,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老师:你们想知道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吗?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61的泼水节,看看难忘的泼水节!(老师黑板:难忘。)

4.指导老师阅读题目。你觉得这个题目应该怎么读?压力应该落在哪里?请全班同学一起读题目。

从谈傣族泼水节到周总理参加1961傣族泼水节,介绍了设计意图。然后开门见山,引入话题,达到“刚开始上课,意思也很清楚”的效果。通过引导题目的阅读,让学生初步明白读短语时应该重读哪个词,从而表达题目的意思。

(二)开始阅读课文,学习新单词。

1.老师:请自由朗读课文,并在朗读时做以下动作。

(1)遇到不认识的生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来。

(2)对于不认识的生词,可以用拼音或请别人正确发音。

2.展示新单词,检查学习情况

凤凰戴恩敲夹克,咖啡踩尾蘸寿。

(1)按名称读生词,用相机纠正发音。

(2)去掉拼音,按名字认生词。

(3)一起读新单词,想想自己会怎么记。

3.课件课后显示“我能填”,识别多音字,按发音分组单词。

好:hƕ o(好东西)hƕ o(爱好)空:k!天空(空缺)

乐:乐:乐:乐:盛: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时要尽量使用,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和记忆生词,为后面学习课文扫除障碍。

(三)重读课文,初学“难忘”。

1.按名称朗读自然段落中的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这篇课文有几段?标出正文中自然段落的序号。

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下,这篇课文的要点是什么?

2.群体之间相互交流。

3.通过名字交流。

正文* * *有8个自然段;本文主要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设计意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活动中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以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年目标对初二学生的要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仍有一定难度。教师注重教学方法,将生硬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改为“简单地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主要说的内容”,既降低了难度,又引导了学生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题目中感到难忘。

(四)细读课文,感受“难忘”

1.学习段落1。

(1)阅读段落1。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每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的泼水节就来了。)

(2)本段中有一个颜色词,请在文中用“──”画出来。关于这样结构的单词,你还知道些什么?雪白,金黄,翠绿,翠绿。)

(3)指导学生朗读1段落。引导学生以活泼愉快的心情大声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第二段。

老师:今年,傣族人特别-

生:开心。

老师:因为─

生:亲爱的周恩来总理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2)深入分析。

(1)“今年”指的是哪一年?(1961年)

②什么词可以用来表示“特别”?(例外)

(3)使用“因为...所以”来谈谈这段话的内容。

这段话让你意识到了什么?周总理深入群众,关心傣族人民。)

(3)指导学生带着兴奋和快乐大声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庆祝泼水节,那么傣族人民是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呢?

(1)点名读第三段,想一想:用横线画一句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

(2)名称沟通。镜头显示以下句子。

人们打着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

根据课文谈谈“各个方向”的意思。你能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中学到什么?有许多人参加泼水节。)

B.讨论:可以用“来”代替“来”吗

我不能。因为“到这里来”有一种迫切的含义,表明傣族人民渴望亲眼见到周总理。傣族人怕赶不上周总理的泼水节,早早起来赶着来了。

C.指示大声朗读这个句子。

人们把凤凰花的花瓣撒得满地都是,仿佛铺上了一层鲜红的地毯。

A.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象征性地)

B.类比是什么?把花瓣比作地毯。)

C.现实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鲜艳的红地毯?(庆典、婚礼)

D.这句话让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也感受到了独特的迎宾方式和节日气氛。)

E.指示大声朗读这个句子。

(3)一条龙舟驶过江面,一串串烟花升上天空。

A.“一条”和“一串”可以用“一条”和“一串”代替吗?为什么?

我不能。因为一条一串意味着多条多串。

b .这句话让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好像看到河上有很多龙舟经过,空中放了很多烟花。场面非常热闹。

C.指示大声朗读这个句子。

人们欢呼:“周总理来了!”

A.周总理出现的时候,傣族人是怎么表现的?(欢呼)

B.如果你是阿呆人,周总理来了,你会怎么办?你会怎么喊?

引导学生添加动作展现场景,引导学生情绪饱满,声音自然。

C.老师介绍:人们在欢呼——

生:周总理来了!

(3)一起读第三段。

4.学习第四段。

(1)老师:看,周总理向我们这边走来了(展示文字说明)。猜猜图片中的周总理是谁?(按姓名回答)

(2)自由朗读课文第四段,边读边用波浪线画一句描写周总理衣着和神态的句子。看课文中的插图。你猜对了吗?

(3)名称沟通。

(1)教师摄像读数:

老师:周总理穿着─

生:双排扣白色夹克和棕色裤子。

老师:有一个──缠绕在我的头上。

生:水红色头巾,笑遍人群。

②根据课文内容谈论“满面春风”的含义,说一句带有“满面春风”的句子。

(3)周总理为什么要穿上傣族的衣服?

因为周总理尊重傣族的风俗习惯,与傣族人民打成一片,入乡随俗。

(4)老师:周总理来到人群中。他做了什么?读第四段第二句,用双横线勾勒出描述周总理行为的词语。

(1)命名通信。(走,敲,踩,跳)

②你从这些描述周总理行为的词语中学到了什么?我意识到周总理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5)大声朗读第四段。指导学生以跳跃、快乐的心情大声朗读。

设计意图是把握关键词的味道,理解文本的内容,了解文本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感受“难忘”奠定基础。

5.学习第五段。

老师过渡: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如何泼水祝福的?

(1)点名读课文第五段,让学生边听边圈出周总理行动的单词。

(2)名称沟通。(拿着,拿着,蘸着,溅着)

(3)引导想象和阅读:

老师:周总理正举着─

生:一个装满清水的银碗。

老师:一只手拿着

生:柏树枝蘸水洒在人身上祝福。这时,他走到一位老人面前说?他又去找一个阿姨,她会说?他又走到一个小朋友面前,他会说?(姓名交换)

(4)教师过渡展示句子,进行句子训练。

①展示句子: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往周总理身上泼水,祝他健康长寿。

(2)谁能说“虽然……”这个时候?

随机轻推:同时做两件事,可以用“while ………”做成句子。

如果你在泼水节的现场,你还希望周总理做什么?(姓名交换)

设计意图阅读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接受文本,而是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填补文本意义的空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进入文中所描述的境界。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文本,抓住文本的空白,进行拓展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6.学习课文的第6、7和8段。

(1)这三段作者用了多少感叹词?表达的是什么?

(2)名称沟通。四个感叹词表达了人们的兴奋、幸福和难忘。)

(3)小组讨论:为什么1961的泼水节快乐难忘?

因为周总理亲自来到傣族人民中间,与他们共度泼水节,给傣族人民带来了幸福、欢乐和美好的祝愿,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4)指导学生带着兴奋和愉快的心情阅读课文的第6、7、8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理解中阅读,在阅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验,充分体现了“以阅读为本”。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在活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多元化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品味语言、训练语感,还可以增进感情、积累语言,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

(5)学习生词,指导写作。

1.展示课件《我会写字》中的生词,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朗读,用摄像机纠正发音。

2.让学生观察新单词,并告诉他们你是如何记住它们的。

3.仔细看生词,指导写作。

写“龙”字时,最后一笔是点;“恩”,上下结构,上面有“因”,提醒学生不能写“天”;“经”,左右结构,右边是“易”,提醒学生不要写“巴”;“鲜”,左边“鱼”的最后一笔应该写成提,而不是横;“凤凰”是半封闭式结构,第一笔必须写成竖笔,第二笔是横弯钩。

4.练习在课本上写新单词。(老师的镜头引导学生的书写姿势。)

5.显示反馈并组织评论。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写好生词。首先让学生观察生词的结构,然后重点指导较难的生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知道认真写作的重要性。

(6)总结拓展,升华“难忘”

1.老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周总理是一位平易近人、入乡随俗、始终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好总理。这时,在学完课文后,你能用下面的句型表达你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课件演示:这真是一个_ _ _ _ _ _ _ _泼水节,因为_ _ _ _ _ _ _ _。

老师:虽然周总理走了,但他对各族人民的关怀一直激励着我们。周总理曾经说过,让我们大声朗读并展示课件:我们热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的源泉。是啊!我们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热爱的地方,也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上课前,你收集了中国哪些民族的节日?谁来告诉我们这件事?课件显示:彝族有火把节,哈尼族有库扎扎节和十月,白族有大理的三月街,苗族有花山节,回族有开斋节。有机会可以参加各民族的节日,感受各民族的热情好客。

3.老师:课后请同学们找周总理关心各民族的事迹读一读。相信大家都会被他的事迹感动,难以忘怀!让我们再一起读读题目,表达我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怀念!

设计意图是鼓励学生通过开放式句型,用不同的词语总结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并体现自己的不同理解。结合周总理的名言,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加强思想情感的熏陶。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二教学目标1。能认12个新单词,会写12个单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泼水节的幸福和欢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交心有一定了解,对傣族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与周总理共度泼水节的幸福和欢乐。

教学中的困难体会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准备新单词卡片的教具

导学过程中的第二次备课

第一类

首先,讲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爱中国》老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56个兄弟姐妹。你能说出哪些民族的名字?

简介: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人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傣族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扛着象鼓,互相泼水祈福。在黑板上写“泼水节”。学习新单词“飞溅”

2.在“泼水节”前的黑板上写下“难忘”,一起读题目,质疑问难题。

第二,第一遍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在拼音的帮助下自由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读出正确的读音,读出句子,标出自然段落号。

2.根据名字,学生的评论和随机发音朗读课文。

你以为这是什么泼水节?你在哪里看到的?

第三,记生词,理解单词。

1.展示生词,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按姓名读,纠正发音。

3.说说你自己的识字方法吧。

4.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关键词。

按名字读凤凰,出示凤凰花的图片,填空:()的凤凰花。

对比:火红和火红的区别。

念句子:火凤花开,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了解“年度”

第四,布置作业。

仔细阅读课文。多看几遍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节课

首先,回顾和检查

1.按名字读课文。

2.通过名字识别新单词。

二、细读课文,理解。

1.1961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之处?

用“因为...所以……”来说明原因。

2.傣族人民是如何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段,画出相关句子,点名读,交流感受。

人们打着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

把握好“四面八方冲”的字体,会让人产生急于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人们把凤凰花的花瓣撒得满地都是,仿佛铺上了一层鲜红的地毯。龙舟划过江面,一串串烟花升上天空。

抓“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鲜艳的红地毯”,体会到撒花瓣迎客的独特方式和傣族的节日气氛。

掌握“一条一串”和“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人们欢呼:“周总理来了!”

把握“干杯”,感受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如何庆祝泼水节?

转场:周总理来了,他来到人群中。(展示文字说明)我们来看看他今天穿的是什么。引导句:周总理身穿双排扣白夹克,棕色裤子,头戴猩红色围巾,满面笑容地来到人群中。他穿着傣族的衣服。看到周总理穿这件衣服有什么感觉?善良一下子拉近了他和傣族人的距离,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同桌读第4段和第5段,谈谈周总理是如何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展示句子:周总理一手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树枝蘸水,泼洒在人们身上,祝福他们。在欢呼的同时,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他健康长寿。

拓展训练:

周总理给老人们倒水,给他们祝福。

周总理给年轻人倒水,给他们祝福。

周总理给孩子们倒水,给他们祝福。

总理的祝福说到人心,给人带来好运。人民衷心祝愿总理健康长寿。他们之间的祝福是什么意思?(关心,爱)

指导朗读。

5.周总理和人民为什么这么高兴?为什么1961的泼水节让人难忘?

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六至八段。

第三,复习课文,升华情感。

1.再看一遍插图,告诉我为什么周总理和人们笑得那么开心。

表演:傣族人笑得很灿烂,那是因为。

周总理笑得那么开心是因为...

2.1961泼水节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961的泼水节。给我看看:多么难忘,1961的泼水节!

一起看,谈谈你的理解。

(1)我们的总理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热爱他。他们的心总是紧紧相连。

(2)1961的泼水节,真是傣族孩子难忘的节日!

第四,指导写作。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每个单词的位置。

2.老师巡视指导,发现* * *性问题示范写作。

3.出示作业,让学生互相评价。

第五,布置作业。

在父母的帮助下,收集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三教学目标:

1.能认12个新单词,会写12个单词。

2.抓住关键词,感受泼水节里傣族人民和周总理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交心有一定了解,对傣族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场景,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信息资料:生词卡、泼水节多媒体课件、文字插图、师生收集的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类

切入并举起这对夫妇

1,对话导入。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今天,我将带你去傣族的泼水节。(板书题目)老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这些图片很有趣。给我看看课文的插图。人们在做什么?(人们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在黑板上写: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我们学习课文的时候就知道了。

对话平台

自我阅读

1.自由阅读课文,感受难忘的泼水节。

2.再读课文,圈出生词,读几遍生词。

3.限制时间,练习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

4、接龙阅读检查阅读。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这一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阅读效率。

学会阅读

1,分组查生词读音,注意读ban,句子读花瓣时加注音“花瓣”。读wèi的“因为”。舌有“浸”和“寿”,平舌有“步”。

2.交流识字方法。在小组里说说你怎么读,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检查游戏素养:抓“间谍”、“对号入座”、“买票”

本课有些生词在生活中与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发音也比较困难。在教学时,要尽量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

阅读和思考

学习第一段。

1.点名读课文,告诉我你读了什么。

2.单词变化对比:“火红”可以改成“红色”吗?

突出华丽的凤凰花,烘托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火红”还有什么?

在这里,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感受节日的喜庆和温馨。)

3、引导阅读——练习阅读——一起阅读。

学习第二段和第三段。

1.默读课文,与学习伙伴交流所读内容。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来谈论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把握人的动作词。

“来”可以用“来”代替吗?为什么?

你从“弦”和“条”中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聚焦“干杯”二字,体会傣族人的兴奋和快乐。难点是读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读前几句的时候要做好声音和情感的铺垫。读最后一句加油的话,感情要丰富,声音要自然,语调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个性。

练习

1,填充量词

一个()烟花一个()龙舟一个()花瓣一个()象脚鼓

2.想办法写词。

一串火红的

学习“恩、寿、凤、凤、龙、度”这几个词。这节课要写的单词中有四个是新认识的(恩、寿、丰、黄)。这四个字中,“凤”字比较难写,可以作为重点引导。(1)都是半封闭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竖着写,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弯钩”的弯写,要注意引导。(3)“风”字为“有”,故应与“风”相区别。另外,还要注意“风度”和“思想”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和练习写作。

2、教师巡视,根据实际写相机指导。

3.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打分。

4.可以多写几个不满意的字,直到满意为止。

延迟评价更容易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节课

对话平台

引入

1,读生词卡。

2.带着感情读课文的第一至第三段。

阅读和思考

学习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漂亮的句子。

2、小组合作,相互交流阅读收获。

交换;沟通

周总理穿着双排扣的白色夹克,棕色裤子,头上戴着粉红色的头巾,满脸笑容地向人群走来。

1,结合文字插图,理解“微笑”(和蔼可亲的态度,尊重傣族的风俗习惯。)

2.想象一下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拿着一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和傣族人一起跳舞。

1.掌握表达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友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写一个句子吗?

C.周总理一手拿着装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一根柏树树枝蘸水,向人们泼洒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给总理倒水,祝他健康长寿。

1.总理是怎么泼水的?你对傣族人民有什么愿望?

2.傣族人是怎么泼水的?你希望首相做什么?

3.练习说:“一只手…一只手”和“一边…一边”

抓住关键词,深入思考,及时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感受到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朗读

1.一起读最后三段,想一想:周总理和人民为什么这么幸福?为什么1961的泼水节让人难忘?

2.导读:练习阅读——模型阅读——小组阅读——竞赛阅读——同步阅读。

文章的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深情地读下去,读出无比幸福难忘的感受。再比如,读最后几个感叹词的时候,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你要结合现实,去读那种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实践

1.寻找并收集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2.用你学习伙伴的话说,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民族节日和民俗,开一个小型的介绍会。

练习写另外六个单词。

1,学生观察每个单词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 * *性问题示范写作。

3.展示作业,让学生互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