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龄前儿童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情感?
第一,家庭要营造幸福、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有说有笑;有进取要求和自信,没有精神负担和压力。这就需要家长做到以下几点:1。家庭成员互相关心,和谐幽默,经常轻松地讲笑话,如果可能的话经常举办家庭聚会。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在日常交流中要自然礼貌。2.让孩子轻松参与家庭中的日常对话。他的话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不允许他们嘲笑他,指责他,而应该友好亲切地纠正。3.经常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拍照、购物、访友、探亲、看电影、去图书馆和书店,和孩子讨论活动内容,甚至在餐馆点餐时也要征求孩子的意见。4.应该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鼓励和感谢孩子关心大人的生活。让孩子适当了解家里的困难,让孩子参与克服。5.孩子的学习和锻炼要以鼓励为主,表扬为主,宽严相济,有时适当批评。严肃的批评还是要表现出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家长应该是帮助孩子学习和锻炼的“教练”、“指导员”、“参谋”、“顾问”,而不是“检查员”、“监督者”。6.热情对待孩子的同学和伙伴,适当参加一些孩子的娱乐、游戏和智力活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孩子的好朋友也是你的小朋友。7.父母要尽量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美好形象,比如热爱学习,工作积极,学习好,或者有正当的爱好,对人友善,知识面广。在孩子面前的行为要得体、庄重,这样孩子才会有信任、尊重和快乐。8.时刻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但不要引起孩子的注意),尽量让他保持在“开心、平静”的“最佳情绪线上”。当孩子的情绪处于这个水平时,他的心情是最快乐的,他的身体是最舒服的,他的智力活动是最专注的,他的学习、工作和锻炼是最有效率的。如果孩子情绪低于这条水平线,就要了解原因,帮助和逗他上升;如果孩子过于激动,得意忘形,控制不住自己,也要了解原因,泼点冷水,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情绪,让他更加理智和冷静。当孩子犯了错误,打乱了生活规律,就要严格要求,批评和纠正,因为溺爱和放纵自己的孩子永远不会快乐活泼。第二,在孩子的身心承受范围内,尽量丰富他的精神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形成一个中心兴趣和特长。关于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这本书从不同角度多次提到了它的重要性,提出了要丰富哪些生活内容,这里就不赘述了。但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对知识产生广泛的兴趣,并自然地逐渐形成中心兴趣,甚至表现出兴趣爱好和特长呢?这需要引导。家庭往往有以下几种引导方式:1。模型示范法带孩子看名家或同龄优秀儿童的表演,如看画家画图、发明家制作、看大姐姐操作电脑、看大哥哥做实验、看邻居叔叔下围棋、看专业户养乌龟、看著名演员歌舞表演等。,从而让孩子变得有趣、着迷、提问、参与对话等等。2.亲自实践孩子最初感兴趣的事情,并鼓励他去做,带动他去实践,最好是和同龄人一起。比如大家准备一个精彩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和孩子一起建立小实验室,做小科学实验;买个小动物,给它做个窝,养它长大;买花种、花盆、肥料或自制肥料,培育;父子学棋,邻居家孩子也参加,等等。兴趣是在实践的快乐中发展起来的。3.表现展演法孩子有强烈的欲望去表达自己有兴趣做的事情或者觉得自己有进步。一旦这种欲望得到满足,他们就能获得巨大的鼓励和快乐,同时也更有兴趣继续进步。所以孩子通过努力取得的东西一定要表演,表演不了的一定要展出,这样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在家里布置孩子的书画练习,或者整齐地展示孩子的手工成果;建议学校每年展示几次小学生的优秀作品,定期让孩子们表演音乐、舞蹈、朗诵、演讲、魔术等节目。居委会或街道文化室也可以举办类似的展览和演出。总之,要让孩子有一个展示成绩的地方,得到奖励和表扬,这样他会更快乐,更多才多艺。4.兴趣班培养法孩子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之后,由于自身素质差异、环境的不同影响以及教育的隐形引导作用,会逐渐形成一些特殊的兴趣爱好,从而产生一种“中枢兴趣”。但是,小学生的中枢兴趣是不稳定的,不应该过早地追求稳定的兴趣和特长,而应该允许其经常变化。当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对某项活动特别感兴趣时,就要送他参加相应的假期兴趣培训班,如儿童电脑班、游戏英语班、小发明培训班、自然夏令营、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围棋班、写作班、智力游戏班、武术班、摄影班、趣味数学班、钢琴班、小提琴班、电子琴班、手风琴班等等。尽量一年上一节课。如果当地没有这种兴趣培训班,就得请导师进行个别指导。但是,家长的指导思想一定要明确。让孩子参加一些“班”,不是定向培养“家”,而是让孩子掌握一些事物的规律和学习的规律;因为“字里行间无隔阂”,孩子会变得更聪明、更有能力、更快乐。至于儿童发展的专业方向,他未来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还是很广阔的。家长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短视”!5.比赛和发表方法孩子有一些中心兴趣,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应该鼓励他们自由参加这方面的比赛或者在儿童报纸上发表作品,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活力。家长要经常收集这些信息,鼓励孩子报名或投稿,并投入到活动中,积极准备,自觉锻炼自己。比如学校和社会的演讲比赛、钓鱼比赛、书法比赛、小发明比赛、征文比赛、歌唱比赛、电脑比赛、珠算比赛、数学比赛、球类比赛、象棋比赛、钢琴比赛、外语演讲比赛、环保知识竞赛等。,只要孩子做好了参与的准备,即使没有拿到名额,也会受到鼓励和锻炼,甚至永远不会忘记其中的酸甜苦辣。即使孩子在比赛中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发表了作品,也不应该过早地导向。根据“早教计划”,武汉市于淼儿童在整个小学阶段的13次全国、省、市、区比赛中获得40多个奖项。但这只是为了丰富孩子的人生,实现全面充分的发展,为她将来树立和实现远大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孩子后来被评为中国百佳儿童之一。武汉的另一个孩子朱宁,四五岁就学会了摄影、冲洗和放大技术,然后在报纸上发表他的摄影作品,成为了著名的小摄影记者。共青团中央、团市委等单位经常点名要他参加国家级、省级青年夏令营,担任“随军记者”。这不仅锻炼了他的能力,也培养了他认真负责的精神。上了中学后,他又成了“电脑迷”。第三,认真培养孩子观察、提问、爱思考的兴趣,形成不断探讨、探索的习惯,让他从认识身边的事物和世界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让他的头脑和心灵更加鲜活。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瞬间,都能激发孩子随意提问、思考。比如吃饭时聊到咸淡的食物,可以问盐从哪里来,为什么海里有盐,河里的水是淡水;也可以问为什么现在提倡加碘盐,碘对人体有什么用。当孩子明白了这些知识,明白了一点这方面的道理,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快乐的情绪就会油然而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快乐的心态。这种问题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存在。发现它,思考它,回答它,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比如叠衣服要先抓哪些部位,为什么主要领导都叫“领导”;为什么冬夜脱衣服经常会看到火花和噼啪声?什么衣服会产生这种现象?这和天上的雷电是一样的吗?穿棉衣让人暖和,但为什么冰棍和冰淇淋是用棉絮包裹而不是融化?看用活鱼做菜的过程问鱼为什么是流线型的,鱼鳞有什么用,背鳍、尾鳍、侧鳍有什么用,鱼体内的气泡学名是什么,有什么用;吃饭时讨论各种食物的名称、起源、味道和营养成分;看到精美的餐具,可以问瓷器是怎么制作的,和陶器有什么不同,仿瓷产品是用什么做的;当你看到象牙筷子时,你可以谈论大象和为什么你应该保护野生动物。野外行走时拔一根草取乐,问草为什么有根、茎、叶、花、种子,草是怎么长起来的,海外旅行者为什么要在大陆找“根”;为什么鸽子被放生到千里之外还能回家,为什么蚂蚁能排着长队行进而不迷路,为什么蝴蝶飞翔而蜻蜓扇动翅膀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