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15以内的加减法?

第一步:让孩子学会熟练数数。这些要求是:

1,能熟练地从“1”倒数。

2.能够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字开始数。比如老师说:从4开始数;从12开始计数。

3、能熟练地从中间某个数字开始倒数。例子:老师说:从4开始倒数,从12开始倒数。

第二步:让孩子熟练掌握数字之间的关系;

比如5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8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从5开始向前计数,向后计数,从

11向前计数,向后计数。

第三步:让孩子熟练掌握数字之间的关系:比如7和8哪个大?12和4哪个大?

第四步:让孩子学会读题。很多孩子会看题,但是看不懂。孩子知道“+”和“-”的写法,但不知道怎么读。让孩子读出来做下一次计算,告诉他们读“加”的时候是倒着数的。当他们读“减”的时候,他们向前数。

第五步:教孩子认识单位和十,让孩子熟练说出两位数中的单位和十是什么。比如:15,单位是5,十位数是1。

第六步:教孩子计算。

扩展数据:

算术是数学中最古老、最基础、最原始的部分。它研究数字的性质和运算。最古老的数学——算术,是在应用过程中积累和整理数字的性质以及数字之间四则运算的经验而形成的。古代所有的数学都叫算术,现代的代数和数论最初都是从算术发展而来的。后来出现了算术和数学的概念,取代了算术的意义,包含了所有的数学,算术成为了它的一个分支。

近代初等数学教育可以说是从清末颁布癸卯学制(1903)、废除科举、设立中小学之后开始的。当时小学有算术课,中学有数学课(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学、簿记)。民国初年(1912 ~ 1913)公布“壬子癸丑”学制,中学由五年改为四年,数学课程不再教授簿记。实施时间最长的是1922公布的任旭学制,将小学和中学改为六年,初中两个年级,初中四年,高中两年,初中三年。初中数学教算术、代数和平面几何,高中数学教平面三角形、高中几何、高中代数和平面解析几何(高中分文理科,部分理科科目增加了立体解析几何和初步微积分)。这个学制基本一直用到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小学教育进行了改革。学制大多改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初中逐步取消算术班。20世纪50年代,高中数学停止了平面解析几何的教学,之后恢复并增加了微积分、概率论、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百度百科: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