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丹尼尔早教

为什么家长急于给孩子报早教班和兴趣班,一点都不心疼钱?

为什么父母要带着孩子环游世界,即使孩子长大了也不记得了?

为什么父母要带孩子去各种重要的活动、比赛、社交场合让他学习?

都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没错,父母的直觉是对的,但背后真正的原因可以用脑科学来解释,那就是人的大脑是可以被塑造的,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可以直接塑造我们的大脑。

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在畅销书《全脑教育》中描述了塑造大脑的过程。

大脑中有数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与成千上万个其他神经元相连。当我们经历新的体验时,一些神经元会被激活。当神经元被一起激活时,可以建立新的连接。这样,我们的大脑就被重塑了。

孩子的经历大部分来自父母,所以父母为孩子选择和提供的经历可以直接塑造孩子成长的大脑。例如,有三种方法来度过同样的三个小时:

不同的经历会带来不同的大脑内部联系。长此以往,大脑的塑造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我们帮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其实是在帮孩子开发左右脑。比如数学、编程对应左脑,音乐、艺术、创意对应右脑。从表面上看,孩子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其实这些经历也在塑造和改变他的大脑。开发大脑对他以后的人生发展非常重要。

但是,有一点家长可能忽略了,大脑不仅要开发,还要整合。

先解释一下左脑和右脑。脑成像显示,这两个大脑不仅在解剖学上可以分离,而且在功能上也有很大不同。

我们上学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理性处理事务,用语言组织句子,都是借助左脑。

当我们在创作、欣赏艺术、与人交流、微笑、哭泣、恐惧、害怕等情绪时,右脑在工作。

为什么刚上幼儿园的3岁小孩会崩溃哭闹,会分离焦虑?

支配情绪的是右脑在起作用。宝宝太小,还不能像大人一样用左脑思考,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只能让右脑的情绪崩溃泛滥。

为什么只有小孩能抢玩具,大人不能?

为什么孩子容易发脾气,违反纪律,不做作业?

都是他们的右脑情绪在起作用,情绪波动剧烈,但缺乏左脑的理性平衡。因为宝宝的左脑是从2岁开始发育的,在6岁之前,右脑先出现,左脑最后出现。时间、逻辑、秩序、责任这些概念都来自左脑,孩子不会第一时间叫左脑。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帮助孩子整合左右脑,孩子很容易陷入迷茫,情绪暴躁,甚至攻击他人。

只有左右脑和谐工作,像团队一样完美配合,孩子才能静下心来,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有更好的心情。

先看一段5岁儿子和他妈妈的对话:

一般来说,妈妈有两种回答方式:

第一种:急于保护自己。

第二种:与逻辑对抗。

这两种方法听起来都很有效,但实际上,他负责逻辑的左脑已经完全失灵了,这只会让孩子更加抗拒,更加强烈。

想要让孩子安静下来,必须整合他的左右脑,可以分三步来做。

虽然孩子的话听起来很傻,但他的感受是真实的。他又难过又生气,希望得到安抚。父母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比如“我知道你很难过”,然后用非语言的信号、柔和的语气、关心的面部表情、温柔的肢体接触,让他知道父母在回应他的情感需求,他在被“照顾”,这正是他想要的。

冷静下来后,帮他回忆刚刚发生的一幕。“你刚才很难过。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当一个孩子愿意回忆和分享他的经历,就意味着他正在被治愈。因为这个复述过程,孩子需要用左脑理顺细节,用语言表达出来。同时,他们需要调用右脑来重温自己的情绪,左右脑最终开始团队工作。

当孩子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他的情绪已经平静了一半。这时候家长可以给出解决方案,进行逻辑引导,让孩子的左脑参与其中。这时候推理和定规则的效果是最好的。

在《全脑教育法》一书中,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针对0-3岁和3-6岁提供了不同的整合方法。

教孩子理解情绪和行为的后果(比如咬人疼)。也要设定界限,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是合适的。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逻辑思维还很薄弱,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不会思考就让他突破底线。不尊重他人、伤害他人和乱扔东西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

此时的孩子语言并不丰富,大人可以帮他复述经历,让他辨别不同的感受,逐渐学会用文字描述。

拥抱孩子,用关心的语气和表情连接右脑,引导孩子回忆自己的经历,鼓励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我理解左右脑整合的方法。下一篇文章,我会告诉你如何帮助孩子整合上脑和下脑。欢迎关注《智慧育儿》,和北大妈妈一起用脑科学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