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早期教育

让孩子在课堂上多学知识,训练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有害的?

钢琴、绘画、英语、唐诗、算术...学得早很多有什么好处?

周末,很少见面的闺蜜带着刚上小学的孩子来看望。自从几年前她成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忠实粉丝后,我就没怎么见过她。我只听她说,孩子刚出生几个月就开始早教,大一点就上昂贵的幼儿园,周末上各种兴趣班,从英语、钢琴、心算到围棋,所有的孩子都没有落下。于是,每个周末,她都忙在陪王子学习的路上。对你来说,向她要一杯咖啡和见一个政客一样困难。这个周末,我真的受宠若惊,她有时间来喝茶。然而,当我看到她孩子的脸和暗淡的眼神时,我知道她有麻烦了。折腾了这么多年,她的孩子可能早就“累在起跑线上”了,才赢在起跑线上。

果然,我一把游戏室的孩子安顿好,她就扑倒在沙发上,把头埋在大垫子里。她很沮丧地告诉我,孩子刚上二年级,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他们在家庭作业上特别拖拉,他们的成绩直线下降。他们简直得了“上学恐惧症”,动不动就哭着喊着不去上学,兴趣班更是望而却步。“我真的很害怕,这样下去,他会有心理问题。”她说。

看着她沮丧的样子,我不禁感叹,又一个执着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受害者。我不知道这个口号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从哪里验证科学。在让早教商人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很多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好奇心和自发探索世界的热情。亲密的孩子们暗淡飘忽的眼神就是最好的证明。我真的不应该再沉默了。还不如跟女朋友把这个口号的荒谬性辩清楚,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责任。

生活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

“为什么那么相信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她疑惑的看了我一眼:“电视上,网上,大家都这么说。我身边的妈妈都信,你不信。养孩子就像放羊。”

“你一定同意赢在起跑线上只是一个比喻。在什么样的比赛中,赢在起跑线上尤为重要?”

"当然是100米短跑了."她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以为人生是短跑吗?还是希望孩子的生命像百米冲刺一样短暂?”

她立刻白了我一眼:“这太不吉利了。谁希望孩子的人生是一场冲刺?如果非要打个比方,那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讲到这里,她突然停了一会儿。“是啊,马拉松好像没怎么说赢在起跑线上。”

“既然你觉得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为什么那么在乎孩子是否赢在起跑线上?马拉松比赛中,有多少赢在起跑线上的跑者能笑到最后?要善于保持实力,还有很多人后来居上吧?”

“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那只是个例,话说回来,人家三岁学英语,你孩子不学,你就不怕他跟不上吗?人家学珠心算,你家孩子不学。你为什么不担心?央视春晚的小姑娘把所有的姓氏都背下来了。你的孩子连李千孙赵都不认识。你不怕丢脸吗?”她似乎有点焦虑,说话像连珠炮。

看来三言两语说服一个人真的是错觉,只能猛药:“我真的不急,也不怕丢脸。面子和焦虑是成年人的心理问题。你担心孩子三岁不学英语,不做心算,将来跟不上。那是瞎担心,因为孩子的认知和学习规律根本不是那样的。中国古代有方仲永的白宁,他们小时候都被称为神童。长大后就平庸了。可见人生真的是一场马拉松,赢在起跑线上是靠不住的。虽然莫扎特是早期智慧的典范,但他英年早逝。据考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早年读书太用功,身体不够好,心态不够健全。最后,他又穷又病。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成为莫扎特。我希望他是海顿。他虽然大器晚成,却能健康长寿,成绩斐然。”

她突然对它生气了,眉宇间满是不服气,坐在那里猛喝茶。如果没有问题要解决,恐怕我早就离开了。在观察了言辞和感受后,我决定改变策略,“诱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