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以下内容转自搜狐教育。作者:学前教育杂志。

父母往往认为自己足够爱孩子,为他努力,经常加班,周末陪他上各种兴趣班,仿佛为了他放弃了一切。但是孩子的反馈是,他不确定父母是否像他们说的那么爱他,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孩子要么对父母非常依恋,要么就是疏离叛逆。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缺乏高质量的陪伴而导致的亲子关系不佳。

孩子的成长时间一去不复返了。不管我们有多忙,我们都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怎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从陪伴变为享受,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孩子创造一个高质量的快乐童年?

其实孩子只是希望父母陪他的时间能真正属于他。和他交流的时候,要多一些轻松和幽默,多一些倾听和鼓励。请家长暂时抛开自己的事情,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关注和重视他的需求,做到心灵* * *健全。陪他,现在,可以* * *享受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一顿好饭,一场游戏...

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其实就是把一个精神栖息地给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隔离出来,给我们一个积蓄能量重新上路的机会。

创造高质量的家庭学习环境

于振友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前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ESEC儿童语言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创新阅读专家论坛”指导专家。

国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具有特殊的意义。

什么是高质量的家庭学习环境?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一起理性地解决问题,理清概念,评价活动,展开故事等。双方都要在思维过程中有所贡献,并表现出思维的深化和拓展,也就是“一起保持思考”。这种学习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类型的亲子活动和活动中的亲子互动。

高质量的亲子活动主要包括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去图书馆,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或画画,教孩子学歌曲或童谣,和孩子讨论周围环境中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主要表现为孩子有机会发起互动话题,家长和孩子经常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深入讨论。这样的家庭学习环境很容易激发孩子对周围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兴趣,为他们提供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机会,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但是,很多家长经常误入歧途。比如只关心孩子是否记住了刚学过的故事、儿歌、歌曲、数学公式,却忽略了引导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和体验这些内容的意义,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只关心孩子学习舞蹈、绘画、钢琴、英语、书法等才艺的效果,却忽略了孩子在这些才艺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自信心培养。

为了提高亲子互动的质量,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看绘本或讲故事,一起讨论如何玩游戏、绘本或故事中的人物或情节。这样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助于孩子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2)对孩子的问题给予正面反馈,尽量正面回答。即使一时答不上来,家长也要明确告诉他们,通过不同的渠道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习惯。

(3)鼓励孩子给朋友讲或唱自己的故事或歌曲,并随机将自己熟悉的故事或歌曲与孩子一起改编表演;鼓励孩子用脑、用手想出多种方法来玩同一个玩具,从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信心。

(4)在与孩子讨论时,家长不仅需要引导孩子思考他感兴趣的现象,还需要认真倾听他对事物的看法,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顺着他的思路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对事实问题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提出“怎么做”、“为什么做”、“你想怎么做”等问题,从而唤起孩子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孩子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总之,只有鼓励孩子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参加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倾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被动接受大人的想法,才有可能在家里营造出高质量的家庭学习环境。

让游戏搭建桥梁

景成宏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心理学教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婚姻家庭研究生班兼职教师。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也是孩子密语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所以,家长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一起玩游戏是非常重要的。

曾经有人说过,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有三种状态:一种是看着孩子玩,主要是保证孩子不出现安全问题。二是陪孩子玩,因为孩子缺少合作者,帮他一把。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的游戏玩起来,比如在玩当医生的游戏时当病人。三是和孩子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忽略孩子的年龄和身份,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三种游戏状态各有其必要性,类似于成人参与儿童游戏的职业方式。大人需要根据陪伴孩子的状态进行调整,选择合适的游戏,努力把家庭变成游戏场所。

比如,对于新买的积木,家长可以带领孩子用以下五种方式做游戏。

第一种是旁观者游戏。孩子大多数情况下看父母的比赛,偶尔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家长可以适当听取孩子的建议。这个时候孩子其实已经参与到游戏中了,这就为后续的游戏做好了铺垫。家长可以和孩子协商,先操作新买的积木,让孩子从中学习,积累自己的想法。当然,如果孩子需要先玩,家长也可以先看。家长看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感。

二是一个人玩。孩子和家长在交谈的范围内独立玩不同的游戏。双方都专注于自己的游戏,互不搭理。这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进步,但不要评价孩子的游戏,比如孩子玩积木,家长玩拼图。

第三种是平行游戏。孩子和家长独立玩相似或相同的玩具,彼此不交流。家长离开不会影响孩子继续玩下去。这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的离开,看看孩子是否继续玩。

四是合作博弈。孩子和父母一起玩,玩类似的游戏。比如用积木搭建房子,家长可以主动向孩子借一些积木,搭建不同的房子,并在孩子的要求下提供相应材料的支持。如果父母一方有事要离开,另一方可以继续参加。

五是合作博弈。比如孩子和家长计划用积木搭建一艘船,然后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讨论船的形状、结构和材料。游戏过程中,家长和孩子要保证参与的时间和精力,谁也不能提前退出。

如果你正在经历育儿的困境,并且你相信游戏的作用,请注意这几个步骤:了解游戏的意义,了解你目前家庭游戏的基础,找出你想通过游戏解决的问题,最后确定游戏的类型并创造性地使用。比如,对于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孩子,父母可以和他一起玩“机器人游戏”。孩子和家长是手拉手的,孩子是中间的机器人的“大脑”,家长是两边的“手”,这样才能共同完成一件事。

希望你能感受到游戏的力量,也希望游戏能帮助你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

享受亲子阅读

李征

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9项科研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研究。出版《学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儿童文学》等专著,主编《学前儿童互动阅读指导》等教材,在《学前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现在的家长都很忙,在家陪孩子的时间少了,但是不管时间多紧,陪孩子读书的时间一定是空闲的,因为亲子阅读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从而提供有益的指导。

家庭中的亲子阅读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如何进行?

儿童阅读与其他年龄段的阅读活动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缺乏对书面语言的解读能力,在阅读书面文本时具有依赖性。家长必须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孩子和阅读材料之间搭建桥梁,帮助孩子进入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这就决定了家庭中的阅读是一个以文本为媒介的一对一的人际互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孩子听父母读故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享受。书中的情感和现实中的情感相映成趣。我们认为,在家阅读本质上是一种亲子互动,互动和情感交流的水平决定了阅读活动的质量,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营造温馨的情感氛围。在选书的时候,不妨先从母爱、父爱为主题的绘本入手,比如《逃跑的兔子》、《小熊》、《最好的爸爸》,还有流行的《猜猜我有多爱你》,让孩子充分享受父母的爱和阅读的乐趣。

学者们发现,儿童的阅读等活动是混乱的、无差别的,与整个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幼儿来说,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与其他活动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与成人不同,儿童的阅读大多是为了特定目的的娱乐性和游戏性。家长要选择充满游戏性和童趣的优秀书籍,以游戏的形式再现故事,通过游戏让孩子体验、发现、拓展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意识和技能。

游戏的玩法有很多种,比如角色扮演游戏。比如在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和《逃跑的兔子》时,家长和孩子可以模仿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对话。有些是动手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读《采东集西》。简单抽象的方式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收集分类游戏,将孩子小时候用过的物品和家里其他有趣的物品进行分类,让孩子从中感受到成长的乐趣,提高分类能力;有些是艺术游戏。比如读《我爱我的裙子》时,文中的裙子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色。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剪纸、绘画等形式的服装设计游戏。

所以家庭中的早读是一种亲子游戏。游戏形式的阅读可以让孩子享受到父母和孩子的爱,享受到游戏的快乐,从而对阅读产生好感,深深爱上阅读。

当然,亲子阅读会牺牲一些家长的时间,但也是一种有意义的享受。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一点一点发现孩子的成长。和孩子一起享受这个过程。

陪,忌身在曹操,身在汉。

林毅

著名早教专家,亲子畅销书作者。目前是央视《宝贝一家》《宝贝书》节目的特邀专家,为多家育儿杂志撰写文章。出版了《别以为你会爱孩子》、《不用担心上幼儿园》、《林艺说早教》、《林艺教你玩游戏》、《0-3岁宝宝生长发育测试卡》等畅销书。

在被家长咨询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在大多数家长眼里,陪伴就是在一起而已。这种“在一起”本质上是一种在曹颖,在汉朝的状态。

比如很多家长在陪孩子的时候心不在焉,或者在陪孩子的时候打电话,上网,和别人聊天...但他们很少和孩子互动;要么就是互动的时候很不耐烦,要么就是几乎没有互动,有明显的敷衍痕迹。当我们以这种状态陪伴孩子时,孩子感受到的只是敷衍和应付,而不是爱和关注。因为缺乏爱和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会不断用各种方式考验父母,试图获得关注,验证父母对他们的爱是否真实,是否经得起考验,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所以这种陪伴是无效的、低质量的,无法给孩子带来满足感和愉悦感。

好在有些家长已经意识到了陪伴的重要性,多陪陪孩子,也经常耐心陪孩子玩,但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去虚情假意的接受。这样的陪伴质量并不高。父母很快就会发现,虽然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但往往收效甚微。孩子反而“变本加厉”,变得更加粘人,试图获得更多的关注。原因是问题还是不在孩子身上。陪伴的质量高不高,还取决于陪伴者的情绪状态。错误的接受也会导致孩子不断尝试和索取的行为。

那么,什么样的陪伴才是高质量的呢?高质量的陪伴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与孩子愉快的互动——你眼里只有他,他眼里只有你,两个人都享受“身心在一起”的过程。看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会感叹:这个要求太高了!我们都很忙,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怎么能这样陪伴孩子?

其实只要注意以下两点,并不难做到。

首先,真诚的和孩子在一起,尤其不是身体上,而是想着工作或者其他的事情。其实孩子是否满意,并不完全取决于父母陪伴他的时间有多少,更多的是取决于他是否从中得到满足和享受。而不是花很多时间敷衍孩子,彼此都不怎么享受。还不如把时间缩短一点,提高陪伴的质量。

其次,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让互动更有创意,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又能避免家长过于勉强。比如,当父母需要做家务,不能陪伴孩子的时候,为什么不扩展成一个与孩子间接相连的游戏——母亲是服务员,孩子是顾客,负责提出各种要求,指导服务员一一完成家务。这样,我们虽然和孩子各做各的事,但也融为一体,自然各有各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