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市”后,频频上榜的神木发生了什么?

文/冯丹

近日,《中国城市投资吸引力指数报告》发布。陕西省神木市登上2020年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十大县(市)榜单,再次冲击人们的视线。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心逐渐向长江以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所以,目前中国最繁荣富强的强市富县,大多集中在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受益于国家政策的辐射影响,地处陕、秦、晋、蒙三省(区)交界地带的神木,因其丰富的煤炭等资源,近十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并于2017撤县设市。

“撤县设市”的神木在2017年GDP重回千亿元后,保持了2018、2019、2020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元的成绩。并且在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中,神木连续多年上榜,其中神木2020年排名12。同时,神木位列2018年度“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和“202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2020年陕西省各县市GDP排名:雁塔区领先,神木市排名第三,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神木不仅是榆林市最强县,也是陕西省最强县,把江苏、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的很多县市甩在后面。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座与产煤大省山西隔河相望的县级市,矿产资源丰富。

神木市作为陕西省最大的县市,面积7635平方公里,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储煤面积4500平方公里,占60%,探明储量560多亿吨,占神府-东胜煤田总储量的1/4。是中国最大的产煤县(市),数量大,埋藏浅,易开采。

巨大的煤炭资源影响着神木的产业结构。在神木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以看到,第三产业占神木GDP的比重分别为1.53%、71.97%和26.50%。工业对神木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以煤炭为首的电力、煤化工、载能、建材等一系列工业产业是这个内陆县的基础。

在这一系列产业链中,原煤的生产和销售无疑占据了绝对的比重。可以说,神木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地理位置”的结果。虽然地处内陆山区,没有江海交通和平原拓展的无障碍交通,但“有矿”就是最大的自信!

神木市“靠山吃山”,充分利用原煤资源,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这个内陆小城在2017年完成了“撤县设市”。2018年,人均GDP 271498元,将力压四大一线城市(北京:1400元,上海:13500元,广州:15800元,深圳:24.2)。

神木撤县设市的历程:

目前陕西省共有7个县级市,分别是韩城、华阴、兴平、神木、滨州、子长、旬阳。此外,勉县、富平县、蒲城县、靖边县、绥德县、黄陵县等6县也向省政府报告,要求撤县设市。

抛开其他地区,曾经的神木县,现在的神木市,靠着煤炭“黑金”,发展的不错。特别是撤县设市后,体制、机制、政策更加灵活,有利于相关政策的落实,更好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与省内其他几个县级市相比,神木人口最少,但面积最大。矿产资源最多,但工业发展最单一;GDP是最高的,但也面临着最大的挑战。

所以神木羌是以资源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关注和探讨的突出问题。

神木撤县设市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避免步入资源枯竭型城市行列。

虽然神木依靠能源完成了财富的初步积累,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产业单一、资源不可再生、资本外流在当地没有形成发展的正向闭环,仍然是一个无可辩驳、无法回避的问题。环顾众多辉煌的能源型城市,不言而喻,我们还没有找到打破局面的方法。

“撤县设市”的完成是这个突破口的关键。

有业内人士分析,“市”的本义是交易市场和商业中心,“县”向“市”的转变是神木产业布局丰满、发展路径拓宽的关键。

铁路运输因其运量大、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一直是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

神木虽然受限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连接带的特殊地理位置,但商贸物流在整体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略低。但也不能忽视其特殊的区位优势,与山西、内蒙古接壤,位于陕西城市带的头部。

神木在铁路完成原煤运输时,巨大的车流量带来了约1亿吨的内部运能。神木能否借助“撤县设市”拓宽“发展车道”,提升物流产业和商业互动比例,成为神木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神木已经意识到其存在的巨大潜力。在“十三五”规划中,神木提出构建“五横七纵”铁路网。其中,通往华北黄骅港的黄慎铁路、包西铁路,以及2019年开通的连接内蒙古浩乐宝鸡和江西吉安的南北货运通道——浩吉铁路(原花梦铁路),都为神木提供了更强的货运能力和铁路网辐射能力。结合包茂、渝商、沈佳等高速线路,神木市的铁路、公路运输能力大大增强。

资料显示,2017年,神木每天迎来5000多辆货车和近万辆跨境列车,列车运能超过1亿吨。然而,这种强大的内部运输能力正面临空缺——空着来,满地走。神木撤县设市后,省内媒体和业内专家围绕神木“闲置产能超亿吨,能否成为商贸物流中心”的话题展开讨论。

如何将这种空虚的消费转化为物流的承载能力,也是神木成为陕西巨大的物流中心,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潜力的契机。

目前,神木西站物流园正在建设成为神木综合性现代物流服务基地、高端产业培育孵化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基地。

逐渐通达的交通网络给了神木联通四通八达的信心,可以说前景看好。

在神木建立之前,很多能源城市都在努力转型发展,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比如鄂尔多斯,其民营企业近年来浴血奋战,动作快,冲得猛。

2021,神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发展新亮点。实施财政投资项目456个、企业投资项目174个,完成到位投资235亿元。

神木以煤为主的工业体系也初具规模,兰炭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涵盖发电、化工、金属镁等领域的循环经济和产业集群。

目前神木市也要考虑如何避免同质化,借助“扩路”建立独特优势。

事实上,神木拓宽了“巷”的发展,丰富了产业结构。撤县设市也给神木带来了政策利好、资源优先配置的优势。更灵活的管理机制和更大的自主权正在帮助神木的经济进一步升级。

众所周知,在未设县之前,神木以“土豪”闻名全国,“钱”是人们对神木的第一印象。然而,2012年爆发的民间借贷危机,让以煤炭行业为主的神木经济陷入低谷。据估计,超过60%的私营煤矿停产或经营困难。民间借贷总额可能高达200至300亿元。

有钱却不花钱,在很多外人看来是神木的遗憾。其实早在2009年,就有专家建议神木做县域金融试验区。就连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镇也为此制定了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依托活跃而丰富的民间资本,通过合理的资本规划引入新的业态,建设金融中心,淡化因依赖能源产业和业态单一带来的畸形经济发展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规划当时能够成功推进,并且落到纸面上,或许这次借贷危机的“杀伤力”就不会那么大了。幸运的是,重重摔倒的神木终于站了起来。

提升了“财商”,找到了“钱生钱”法的神木,有了更长远的发展规划。

神木县“十三五”规划已确定实施“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推动金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根据规划,神木政府将建设金融街,引入基金、证券等多种业态,希望将神木打造成西北地区的金融中心。虽然县级市已经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但在中国还没有案例。但以神木的巨额现金和经历过次贷危机的人,正是在需要“正规金融活动”引导产业发展的时候,“基础+需求”才可能带来成功。

目前,神木重点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设立6543.8+02.5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201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669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94.24亿元。

除了仍需努力的金融业,神木也有发展旅游业的“资本”。

神木地理位置特殊,是“南有关中,北有河套,左有晋阳之险,右有夏玲之冲”的边陲要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了神木大量的旅游资源。

从有“神湖”之称的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碱淖,到有“驼峰山”之称的二郎山;被称为“中华文明的前夜”的石角遗址和路遥《平凡的世界》所在地高家堡镇,是极其宝贵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此外,神木市在挖掘城市文化方面,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展馆传承城市文明的功能;依托煤炭形成、开采和利用的历史,发展工业旅游,建设世界一流的煤炭地质主题公园,表达城市精神,展示城市魅力。

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神木市都有着珍贵而丰富的资源。能否形成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人文景观为润色,是发展神木地方旅游产业的关键点。

神木撤县设市已经四年了。目前,正按照“推进‘136’,建设新神木”进行总体布局,“黄河之字形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神木市能否借此契机继续腾飞,丰富产业布局,实现城市发展转型,让我们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