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大班教育的是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学会简单兑换人民币。

了解人民币的功能,知道买东西要付钱。

知道人民币有我们国家的国徽,就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有购物和接触或使用人民币的经历。

2材料准备:

教具:在一个夹子店里排列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夹子,每个夹子分别标有1-10。

价格,面值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

学习工具:儿童用书一本,录音笔一支。

活动流程:

1剪辑店

——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装饰成夹子店的教室,来到孩子们面前,观察教室里有什么。每个

这个夹子多少钱?引导孩子认识汉字“元”。

2认识人民币

——老师展示面值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你知道钱吗?

真的吗?这钱上有什么?你在哪个国家的钱?

——让孩子知道人民币是用来购买商品的,引导孩子了解每张人民币的面额。

3兑换人民币

——老师指的是一个价格为4元的架子。如果我想买这个架子,我应该如何付款?

让幼儿用人民币思考和演示,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他是如何支付的。为什么?

这个要付钱吗?

-有没有其他方式支付继续引导孩子的费用?比如你可以交四个1元,也可以交两个2。

元,也可以交1 2元和2 1元。

-请告诉个别孩子他们想买多少货架?我如何付款?

4儿童操作活动

-让孩子们选择一个剪辑,并思考如何支付费用。然后把它写在纸上。第二个环节,打结。

在班里安排的“手工作坊”里打工销售,让孩子玩购物游戏,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们对硬币的热情和兴趣。

活动反映:

这项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游戏中认识和理解硬币

兑换,但是由于孩子经验不足,钱币兑换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和欠缺的。

体现在讨论一个物品的支付方式单一,缺乏思维的灵活性,操作上比较币数。

当时很多孩子都没有正确掌握。班级里可以提供代金券,让孩子交换物品。

游戏,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实际参与购物的体验,真正掌握货币兑换。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