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在学说话的孩子遇到方言奶奶的故事怎么破?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已经到了学说话的年龄。平时在家她主要跟他说方言,有时候也会说几句普通话。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影响宝宝说话。研究发现,如果多种语言混合使用,可能会导致婴儿说话晚。专家建议,为了避免让孩子“不会说话”,教孩子说话时最好使用标准普通话。

1,妈妈疑惑:复杂的语言环境对宝宝说话有影响吗?

家里爷爷奶奶说方言,爸爸说粤语,妈妈说普通话。家里复杂的语言环境让我妈很担心。儿子宁宁两岁了。除了叫“爸爸妈妈”,其他都是口齿不清。看到一些同龄的孩子语言流利,妈妈真的很着急。医院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发生了什么事?是因为家庭成员「说自己的话」对宝宝学说话有影响吗?

有研究指出,说两种以上方言家庭的孩子比只说一种语言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发展性语言障碍,2至3岁的孩子更为突出。所以家庭语言环境太复杂,就像宁宁家,多种方言并存,会把正在模仿大人学习语言的宁宁搞糊涂,结果就是她说话晚。

2.语言混合对宝宝说话有什么影响?

宝宝很迷茫,很难开口。

家庭中的交流语言不统一,宝宝很难模仿和学习。他不知道哪个声音是正确的。另外,宝宝辨别能力差,让孩子学不会跟谁说话。这样一来,学习语言的阶段就拉长了,最后他就说不出一套完整的语言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婴儿在合适的年龄不会说话。

严重可能失语症

更严重的影响是,多种语言环境可能会让宝宝变得“哑巴”,即患上失语症或自闭症。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统计,目前美国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率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0倍,每300名儿童中就有1人患有该病。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生活在一个多语言的文化环境中,他们的宝宝因为不适应这种复杂的语言环境而无所适从,患上自闭症。

混乱的语言,混乱的思维

家庭中多种方言并存,宝宝身边的一些人说这说那,让宝宝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中成长。比如一个年轻的妈妈每天晚上用普通话给宝宝讲故事。同样的故事是她奶奶白天用方言讲的,故事里的名字不一样。当妈妈给宝宝讲故事来辨认某样东西的时候,宝宝充满了不解的眼神,因为用多种语言说话,造成了宝宝语言思维的混乱。

3、家庭语言杂乱,如何教宝宝语言?

孩子开始学说话,我们真的要注意各种方言对他的影响,尤其是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但有研究发现,在宝宝1岁之前,家长可以放心地让孩子的大脑储存不同的语言,多和宝宝说话,尽可能地开发宝宝的“语言识别能力”。但家长要注意及时把握语言表达的关键期,在1岁以后教孩子说标准普通话。

坚持一种语言

如果父母都说粤语,可以选择粤语作为宝宝的第一母语。然而,如果家庭语言环境复杂,边肖建议用普通话教育孩子。注意不要混合方言或者儿童语言。

在宝宝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家人要说的清楚明白,让宝宝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模式。不要因为普通话水平差就放弃和宝宝说普通话。要知道,即使是带有方言腔的普通话,也比单纯用方言和宝宝交流更有利于他学习语言。

及时指导或纠正

如果你发现宝宝在指着什么东西说不出来,可能是因为他缺乏这个词汇,或者是各种方言的表达方式把他搞糊涂了。这时候你可以用标准的普通话告诉他“我要桃子”,然后鼓励他重复,下次他就学会说什么了。如果还是发现孩子有明显的方言口音,要及时耐心纠正,但不要对孩子责骂或发脾气。

帮助孩子说完整的句子。

宝宝学语言的时候说的多是简单的几个字,比如“饼干”“见爸爸”。大多数父母理解宝宝的意思,给他想要的,以至于宝宝在被强化后变得“懒得表达”。所以妈妈要鼓励他说完整的句子,教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

丰富语言学习的材料。

家长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安排孩子听广播上的少儿节目,适当看电视上的少儿节目(每天不超过半小时),或者听你给孩子买的童谣或者讲故事的光盘。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孩子们接受更多来自普通话的影响。

为孩子创造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点对点的伙伴说的是同一种语言,说话的热情很高。家长可以带孩子走亲访友,或者去公园,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而且孩子天生说话就“半途而废”,要想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强迫自己的话清晰完整。所以这也是环境压力下对孩子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