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生活一无所知的孩子该如何应对?
很多家长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接送,又因为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关心孩子,更没有时间陪孩子聊天。
但是家长要知道,除了天生活泼,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孩子,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是需要和父母多问多聊,才会主动讲幼儿园生活的故事。
我家姑娘下半年出生,性格比较内向。上幼儿园之前参加了几个月的全日制早教班,但是孩子每天都很抗拒,断断续续的说不想去,甚至在早教班门口久久不肯进去。
后来和孩子聊天,才知道为什么。原来孩子不喜欢小教室,每次课前都想去大厅玩,但老师以要照顾其他孩子为由拒绝她去大厅。
正是因为老师的拒绝,孩子不喜欢老师,不喜欢上幼儿园。甚至有一次在门口忍住哭,不肯进去。
孩子不是成年人,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的情绪。这种能力是需要后天学习的。正是因为他们不会表达,所以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孩子沉默背后的情绪。
所以,学会和孩子聊天很重要。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谈论幼儿园?
孩子不爱谈幼儿园,这是家长对孩子最大的误解。不是孩子不爱说话,而是家长不懂得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语言。
孩子的沉默是由语言能力决定的。
上幼儿园的孩子都快4岁了,最小的可能才3岁。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具备把事情说清楚的能力。孩子的语言能力只有陈述一些事实的能力,这是由他们的认知局限决定的。
很多孩子会陈述简单的事实,但是孩子没有这个事情的逻辑。
比如我女儿刚上幼儿园,有一天回家问她在幼儿园吃了什么?她说同学给过她药,是白色的小药丸,但是很甜。
因为孩子说不清楚,就赶紧给老师打电话,了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孩子的沉默是大人提问方式的问题。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是习惯不说话。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父母的沟通方式有问题。
很多家长问的问题太笼统。比如很多家长会问你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这就像问一个成年人,你的工作怎么样,很多人会说还可以,还过得去。但是让一个孩子怎么回答。
问孩子,你在幼儿园吃了什么?孩子回答,面条。父母问,什么面。孩子保持沉默。
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面条,甚至孩子都没有吃过。
父母的沟通本身就有问题,难怪孩子总是三缄其口。
孩子不想说家长应该怎么做?
面对孩子的沉默,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办法沟通解决问题。
学会正确提问。
问题越具体越好。
很多人在和大人交流时会刻意委婉。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正好相反。你需要直截了当地说出你的想法,不要拐弯抹角。
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想知道什么就问什么。
例如,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不要问一般性的问题。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就是玩耍、吃饭和睡觉。把这个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
例如,你午餐吃了什么?你有什么蔬菜?是米饭还是面条?
比如你中午睡觉了吗?你睡了多久?
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如何?把它拆成具体的小问题来问,把幼儿园的生活放到实践活动中去,这样孩子回答的方向会更明确。
学会问启发式问题
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要学会抛砖引玉,用启发式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话。
很多家长提问,但总会尝试一点。比如问孩子中午吃什么,孩子说米饭,吃什么菜,孩子说完,问题就完了。
比如问一个孩子午饭吃什么。
妈妈:你中午在幼儿园吃了什么?
孩子:米饭。
妈妈:你有喜欢的菜吗?(启发孩子思考)
孩子:对,我吃了鸡腿。
妈妈:你喜欢幼儿园的饭菜吗?(引导孩子多说话)
不要问关于负面情绪的问题
很多家长都很担心孩子上幼儿园,这种担心会体现在语言上。这样的问题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焦虑。
在问孩子问题时,一定要客观、中立地问,一定不能问容易引起孩子负面情绪的问题。
比如你问一个孩子社交,你可以问你和哪个孩子玩的最好。别问了,有同学欺负你吗?
想知道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可以问,老师有没有和你玩游戏,而不是,老师有没有打你?
家长要尽量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联系,让孩子把幼儿园和一些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因为孩子一旦开始说话,很多问题都会自己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