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寄托在大鱼——坤身上。
中国的吉祥图腾——海中游的紫林鱼
鱼是人类认识最早、相伴时间最长的生物之一。在原始社会,人们靠杂草为生,并且已经捕鱼为食。鱼的形象逐渐嵌入人类精神领域,并被赋予了许多意义。比起“鲲鹏展翅”,人们把远大志向寄托在大鱼——鲲身上;在“鱼跃龙门”中,人们把对好运的美好祝愿寄托在鲤鱼身上。
相对于其他动物,鱼更倾向于群体出行,更容易被抓到,而且“子孙众多”层出不穷。人们视鱼为吉祥之物,希望鱼能保佑他们有取之不尽的食物和生生不息的后代。在古代,人们会将打磨好的鱼骨涂上美丽的颜色,然后用细绳作为饰品佩戴。在北京周口店的穴居人遗址中发现了带孔和彩绘的草鱼眶上骨。
不仅如此,人们还在陶器表面绘制鱼的图案,鱼的图案出现在大约7000年至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其中比较著名的是面鱼纹盆。
从《诗经》到《山海经》,关于鱼的文字记载随处可见,庄子也多次提到鱼。《庄子逍遥游》写道:“北明有鱼,名曰鲲,鲲之大小,数千里不明。”这条大鱼在北海快乐地旅行。其身千里,背如泰山。其鱼拍水,可激起三千里之浪。
除了大鱼,庄子也写过小鱼。据《庄子·秋水》记载,庄子看着水中的迪奥鱼,感叹鱼的幸福。他的朋友惠施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反驳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又道:“我不是你,虽然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鱼的快乐;你不是鱼,所以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显而易见的。”
庄子又说:“我们从头说起吧。你刚才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这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所以你问我怎么知道的。在普水的桥上就知道了。”在庄子的著作中,无论是大鱼还是小鱼,都寄托了神秘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