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是积木吗?

国内很多家长认为乐高是积木,其实还包括乐高教育、乐高酒店、乐高乐园。而我们说的“学乐高”,指的是上乐高教育的课程。

我觉得乐高和所有校外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抽象,不具体。不像你们学英语的,你们会知道我学过英语,学艺术就是学艺术,要想学得开心,家长们直觉认为孩子去学积木了。

乐高教育其实就是通过乐高教具的使用和模型的搭建来完成儿童STEM课程的学习。搭建是乐高的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目的。而我们的教具就是家长们俗称的乐高积木和玩具。

但是也有很多特殊的教具,比如螺丝刀,螺丝,轮胎,履带,包括螺旋桨,各种吊杆,齿轮,衬套,涡轮,蜗杆等等。

一、乐高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1,思维方式的培养

科学家说,孩子的手(尤其是7岁以下的孩子)是孩子的大脑。孩子的手在尝试的时候,大脑其实在积累很多经验。通过乐高课堂上的“动手”,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虽然会模仿,但是不喜欢跟着模仿别人。他们喜欢有自己的风格,经常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观点、回答、意图和成就。比如让孩子造一辆车,在同一个高度的斜坡上滑下来,看哪辆车跑得最远。孩子会不断尝试改变车身的重量,车轮的大小,甚至车身的整体结构,从四轮车变成三轮车等等。

2、观察力和专注力的培养

玩高了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专注力。孩子坐汽车,可能只知道轮子是圆的,但是自己坐的时候,发现轮子是由轮子和轮胎组成的。还有拿挖掘机和推土机的孩子。刚开始他们会把水桶放在驾驶舱后面,因为平时在家里开车,爸爸都是坐在前面的,但是造好了才发现不对。铲斗应安装在驾驶舱前面,以方便驾驶员操作。动手搭建,和现实对比,然后探究原因,孩子的观察能力会提高,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

3.品格培养

玩高了对孩子的性格培养也很有帮助。如果一个孩子自己做过动作,失败了,他的忍耐力、抗挫折能力、合作能力会强很多;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会知道做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他的包容度和忍耐力会更好。

二、乐高课程的大秘密

乐高积木可以在家里玩,也可以带到乐高课堂上玩。两者有什么区别?一般来说,玩具突出趣味性,让孩子玩得开心;教育突出硬乐趣,也就是玩的过程有挑战性。

1.首先,设备不同。大部分玩具都是德宝系列,乐高城,英雄工厂之类的,可以根据施工图搭建。乐高教育设备有自己独特的备件,如齿轮,涡轮,杠杆和EV3机器人。该设备的教育版将是教育性的。

2.其次,从孩子玩耍的角度来说,自己买乐高玩具和在早教功能室玩乐高玩具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孩子自己在家玩往往是随意的、有趣的;乐高教育机构的优势在于,课程由乐高教育R&D部与麻省理工、剑桥等知名高校的科学家、教育心理学家共同开发,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制定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兴趣,比如3岁的孩子针对的是自我认知和社群理解,4-6岁的孩子针对的是技术、空间等外部理解。7到8岁是科技系列;9岁以上是头脑风暴机器人。

乐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兴趣编写课程,分为学龄前和学龄阶段。学习内容不一样,体系是一步步上升的。

A.学龄前儿童:完整儿童的教育发展观

学龄前是儿童一生中语言、智力、思维、想象等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儿童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丰富合适的智力玩具,启发和满足他们未知的欲望。

因此,这一时期的乐高教育是一种“完整的儿童教育发展观”,即全面培养儿童,让儿童在乐高搭建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知识、智力、情感、肢体和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B.学龄儿童:介绍多学科知识和社会活动

学龄儿童,即小学阶段7岁至12岁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比较抽象的知识,具有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具备独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能力。所以乐高教育在7岁以后的课程中加入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学科知识,比如机械、结构、工程、机器人编程等。能力培养中增加了收集分析数据、逻辑运算、策划安排活动、参加大型机器人比赛等社会活动。

学龄儿童的课程主要是根据美国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课程标准设计的。还有动力机械、绿色能源、空气动力学的课程,最后到机器人课程。这些课程循序渐进地教授孩子们科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不怕失败的科学实验精神。

3.最后,我们谈到了乐高对培养孩子性格的帮助。和孩子玩的高,孩子之间有一个学习和互动的过程,可以培养孩子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向别人学习,也可以学会接受自己的失败,加强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

第三,给父母的建议

1.首先,乐高学习强调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所以孩子是主体。家长要做的是激发和引导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从原有的知识中成长新的知识和经验,学会如何处理和转化知识,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简单地告诉他们一个结论。

2.其次,乐高是“从面到深”引导孩子,所以在孩子学东西的时候,家长要陪着孩子学到一定的深度,观察孩子的成长,比如孩子哪些方面有所提高,还有哪些不足,帮助孩子成长。这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

再次,家长不应该处于评判的角色,而应该好奇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表达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拿过乐高的家长会知道,真的不容易。自己出招的父母和没自己出招的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大相径庭。所以要明确过程比结果重要,构建过程中的积极思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