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玩具废弃物的分类
一个人拿着包走在日本的大街上,你会看到跟着父母的孩子都背着自己的背包,小小的身体背着一个可爱的背包,有的甚至还要背自己的水壶。相对于中国那些大包小包承包出门的家长,日本家长都认为要一点一点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锻炼孩子的责任心和吃苦精神。
孩子也要参加运动会,幼儿园也有运动会!!但都是以好玩为导向,主要是配合团队协作和身体协调,不计较输赢。所以运动会就是把整个幼儿园班分成红蓝两队,然后一起玩一些合作游戏。基本上不会有个人比赛,要求各队配合。
教育就是教会孩子“笑”和“谢谢”。日本幼儿园学习的重点其实是“教孩子学会微笑,学会说谢谢!”虽然没有太多的知识教育,但是通过综合教育,孩子往往能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这真的是意想不到的。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应主要教育孩子的道德人格,促进孩子道德品质的提高。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礼仪教育在日本,家庭对孩子礼仪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也就是在孩子稍微懂事的时候就开始家庭教育。第一,家长要教会孩子礼仪,鞠躬和餐桌礼仪,也要教会孩子一些必须学会的行为规范。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日本人鞠躬;在日本家庭中,孩子要向父母鞠躬,弟弟要向哥哥鞠躬,孩子向长辈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鞠躬时,要等对方吹了头才能抬起头。
餐桌礼仪也是孩子的必修课。日本父母从小就给孩子详细讲解餐桌礼仪。比如,他们吃饭前一定要洗手,坐在餐桌上后,要先双手合十,说“ぃただきます”(意为“我要吃”),但这个“我要吃”是接收的意思。
毅力教育日本父母认为,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所以他们也注重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
在日本,幼儿园的孩子不管冬天多冷都穿很短的短裤去上学,很多孩子很快就感冒了。日本妈妈对此的看法是“孩子被送去幼儿园是为了让他们生病。”久而久之,孩子们锻炼了自己的抗寒能力,很少出现发烧感冒的情况。这就是重视培养孩子的恒心教育。这在其他国家是很奇怪的行为。其实有深层次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在古代的日本,土地贫瘠,人民贫穷,物资匮乏,棉花和布料都是奢侈品,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吃苦耐劳的习惯。在古代日本,他们并不发达,他们的抗寒能力是一种必然的产物。如果你问他们冷不冷,他们都说冷,但是冬天穿短裙是一种习俗。但是放学回家的路上,有的女生会把裤子塞到裙子下面。日本首都东京,冬天的气温和上海相差无几,极寒零下几度,大多在0-10度之间,但比上海干燥很多。除了这些,家长还要从小教孩子收拾被褥、玩具、打扫卫生。这些看似琐碎的举止透露出一个社会的良好风气。同样,日本的孩子从幼儿园毕业,也会经历大学毕业一样的庄严仪式。园长、老师、家长、孩子都会穿着正式,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仪式,各种仪式伴随孩子一生成长。可见,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礼仪,对孩子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知道现在很多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都会举办毕业典礼,但是说实话,每次看到朋友圈里的妈妈们分享孩子穿鸭舌帽、长衫之类小衣服的照片,我真的看不出相关的仪式、创意或者准备过程。人们感觉中国的幼儿园毕业典礼只注重华丽的形式,却忘记了初衷。这真的是拍照分享的仪式,对孩子的礼仪传承毫无帮助。其实学外国没有错,但是学了外面的东西不治本有什么意义呢?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日本的温雅和礼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日本的传统教育来看,他们非常重视礼仪的传承教育。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大学,最后是社会。而且我会在自己的社会生涯中不断完善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一切都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前提,我会在一切事情上优先考虑别人的立场,让自己的为人处事方式尽可能完美。日本的教育真的那么完善吗?当然不是。首先,日本幼儿园的活动很多,需要妈妈花很多时间帮助孩子参加,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女性生完孩子就不干了,很难兼顾职场和家庭;
其次,日本的校园欺凌现象很多,还有所谓的妈妈朋友圈,据说是按照老公的收入水平和阶层来划分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友好;
另外,日本学生的学习压力其实挺大的。记得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日本的小学生也要上很多课后班,和中国挺像的。
所以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没有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100%适用的,但是家长可以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