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老师的失职

最近经常有家长被老师踢出家长群的新闻:

开跑车送孩子走被家长踢出局...

没有根据答案抄问卷,被踢出家长群...

家长质疑作业被踢出家长群...

家长半夜被踢出家长群@老师…

这让家长们不仅困惑,还义愤填膺:老师,你错了吗?我说不通,但是我又不能跟我爸妈说,把他们踢出群。你练过佛山无影脚吗?生气归生气,但是被踢出去就没办法了。这个群是老师建的。老师可以踢你,但你不能打老师。

家长们显然越来越不满自己在家长群中的弱势地位,于是微信官方账号中出现了很多抨击家长群内部现象的文章,比如:

父母间的宫廷斗争...

父母之间的成人表演...

父母是好的执行者。没点演技就别进来...

这些文章看似在说家长中的一些令人讨厌的现象,其实也在影射老师是买账的。

这些文章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受到了欢呼。甚至有人高调表示过几天就退出家长群。

但是退出家长群能解决问题吗?父母之间经常出现问题。仅仅是因为群里有很棒的父母吗?那为什么每个群体都能找到同一类型的恶心父母呢?

透过现象看本质,要透过家长群里的问题看更深层次的问题!

批评家长群里的家长,那些你讨厌的家长是否触及了你内心的痛点?

讨厌爱炫耀的父母:

如果你讨厌炫耀孩子的父母,那么你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因为你的孩子没有特别的长处让你炫耀。如果你的孩子德、智、体、美都很优秀,你也会在群体中炫耀吗?

如果你的孩子很优秀,你不在乎炫耀,你还介意别人炫耀吗?反正我家孩子比他家孩子强,越炫耀越显得可笑。

讨厌奉承者的父母:

如果你一直讨厌那些奉承老师的家长,崇拜老师的决定,经常表扬老师,那么你要想一想,是不是因为你不了解老师的情绪,怎么说话才能让老师开心,你的情商很低?

如果你情商很高,可以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老师的想法,可以说恰当的话,让老师欣赏你,你也会对你教育出来的孩子刮目相看,那么你愿意让老师经常表扬你吗?

讨厌攀比的父母:

如果你很讨厌那些经常在群里向孩子炫耀自己花了几万块钱的校外课程,暑假去了哪些国家,是因为你没有条件为孩子做这些吗?

毋庸置疑,如果父母有雄厚的财产,可以带着孩子去万里路,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确实可以提前孩子的起跑线。如果你有钱,你可能也会这么做。如果你给孩子报了更贵的课程,带孩子去了更多的国家,却不想炫耀,那么你不会介意别人炫耀,只是一笑而过!

有句话很现实:越缺越在乎。

如果你很优秀,你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很优秀,再优秀的群里的家长,你也没时间管,更别说聚众批判了。与其攻击不满,不如强化自己。

家长的各种问题,本质问题是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理念不一致。

这其实很正常,因为父母的教育程度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价值观不同,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不同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人总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或者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的认可。于是,他们去群里找* * *明,为自己的想法寻找支持,同时打击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这就在家长中形成了派系,会导致各种奇葩事件。

如果家长有一颗坚定的心,清楚的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建立家长群,那么就没有必要去责怪群里你不喜欢的家长。

那么,家长有没有考虑过老师为什么要建立家长群?

从功能上来说,教师设立家长群的目的很简单,无非是以下几种:

通知作业:让家长了解孩子作业的详细情况,以便家长检查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同时,也可能会给家长布置一些作业,比如和孩子一起做手工等等。

发布学校各种活动和信息:通知运动会、联欢会、家长会、学校放假,方便合理安排孩子的衣服和饭菜,安排孩子假期的安置。

公布学生在校情况,包括奖惩情况。这些情况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提醒家长一些注意事项。把太多的问题反映给家长,把学校里的案件造成的影响释放给家长,让家长多关注。

以前没有微信群的时候,这些功能都是群发短信通知的。但如果只是这样的目的,那你用短信就可以了,何必建微信群呢?

其实老师建立家长微信群的主要意义就是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配合学校实施家校教学!

很多家长对老师布置给家长的作业不满,认为给孩子检查作业是老师的职责,不应该转嫁给家长;认为老师不是学生家长的领导,无权给家长布置作业。

但是老师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恰恰是为了让家长知道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这不就是每个家长对作业的理解应该知道的吗?

给家长“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家长有时间陪孩子。光靠在学校学文化知识,孩子是成长不起来的。学校更多的任务是教给孩子文化知识,父母的陪伴才是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教育。

所以,老师建立家长群更重要的目的是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希望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借鉴优秀学生家长的良好教育经验,积极与学校合作,从孩子自身情况中学习,从而有一个更好的成长。

毋庸置疑,家长群其实是一个加强家校联系的有利平台。老师作为这个平台的管理者,面对几十个有不同想法的家长,有自己的好恶。

老师不喜欢的家长:

无脑型:

明明通知上写的清清楚楚,我还是不停的问。这反映了父母的懒惰思维。懒得看通知的家长怎么教育清楚自己正在思考的孩子?

提问类型:

老师说的每句话都会引起怀疑。老师的通知是站在全体学生的角度,而家长的角度多是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所以要综合考虑问题。有问题可以私下和老师讨论,没必要在群里质疑。这样的父母没有大局观,教育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唱圣歌:

不管老师说什么,他都会说很多赞美的话,甚至是感谢的话。虽然老师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但无意义的表扬只会让老师觉得啰嗦和烦躁。这样的父母可能习惯做表面工作,没有扎实的专业技能。

老师喜欢的家长:

说话温和的父母:

有的家长在群里基本不说话,但是一被点名就立马回应,说话简洁得体。即使孩子因为点名被批评,他们也会简单回复,和老师沟通。这样的父母情商高,通情达理。

可以做老师助手的家长:

有一次,一位老师特意感谢了一位家长。是那位家长自己做了一个表格后,把孩子的作业错误进行了归类总结,这样更容易看到孩子的弱点。后来有家长把这个表格发到群里,也有家长在用。把总结发给老师后,老师可以通过表格总结大部分孩子的理解。这样的父母往往专业性很强,对孩子的学习极其负责,也乐于分享。

积极配合老师的家长:

学校往往想多了解孩子,家长需要填写一些问卷,或者有一些家长希望参加的社交活动。这种时候,能认真对待的家长,说明家长很重视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而不是一味的把孩子的教育丢给学校。

虽然概括了父母在微信群里的表现,但其实这就是现实中父母的不同类型。在网络中,父母或许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真面目。

老师可能会很夸奖自己喜欢的家长,对不喜欢的家长很苛刻。这不是基于自己的情绪,而是因为这些家长暴露出来的问题会影响到孩子。

父母的言传身教有时候比刻意的说教更有效。这是老师对家长的提醒和引导,需要家长反思和警醒,而不是盲目的从自己的情绪出发。

即使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家长,有些家长也不一定愿意“讨好”老师:我凭什么讨好老师?我的孩子上学了,学校和老师有义务教育好我的孩子。我不是老师的员工,也不是老师的“小妾”。我需要看老师的“脸色”来讨好老师吗?

但是,要不要做一个老师喜欢的家长,不是简单的谁讨好谁的问题,而是你对孩子教育这个主体的认知问题。这个问题是家长和老师沟通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值得每一位家长反思和反省的问题:

为什么对老师布置给你的作业会有情绪?为什么不想在父母中地位低?为什么觉得老师在群里批评你会觉得丢脸?

那是因为你们从孩子上学那天起,就把孩子教育的任务留给了老师!

但是,如果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很可能会毁了孩子的成长!

每个家长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是你的。即使把你送进了学校,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也应该由家长来承担,因为只有你才会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孩子的成长质量也只有和你密切相关。

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你就会知道:

学会和老师沟通,可以让老师更了解孩子,更精准的帮助孩子。

学会和老师沟通,这样你就能了解孩子在学校做什么,长大后更好的引导他们。

学会和老师沟通,让你的孩子在学校更好的展示才华,学习知识,获得最大的收益。

所以,你必须明白:

你不是“讨好”老师,而是明白老师的初衷是帮你教育好孩子;

你必须服从老师。虽然你不是老师的下属,但你必须比下属更听话。你可以因为对工作不满意而辞职,但你不能辞去家长的职位。

你应该尊重老师。虽然你不是老师的“小妾”,但也要赢得老师的“芳心”,因为孩子是你的,不是你的,也不是老师的。如果和老师打架,结局由孩子承担。

亚里士多德说:“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的。”

这句话值得所有家长的鼓励:教育孩子很辛苦,这其中包含了洗尿布的肉体痛苦到与老师交流的精神痛苦,但孩子小时候付出的辛苦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如果你不费心,那么孩子会让你辛苦一辈子。

神话中的“家长群”在近两年随着微信的广泛普及而迅速发展。在很多地方,如果孩子开始上学,无论是上早教、课外班、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家长肯定会加入一个甚至多个属于这个阶层的家长群。作为一个00后,微信、QQ、WiFi普及的时候,也是我初中的开始。我妈初中的时候加入了四个家长群:一个所有家长的学校群,一个年级群,一个有班主任的班级群,一个没有班主任的小班群。作为两个宝宝妈妈,我在各种“群”里潜伏了很多年,总结了一下家长群。

真的忍不住想吐槽父母之间的精彩。

朋友A的女儿现在在幼儿园上小班。幼儿园中午午休不用睡觉吗?午休后,很多女生的辫子都乱了。

班上有三十个孩子,十四个女孩由四个老师照看。老师很忙,给女生扎头发,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么配合。

幼儿园放学的时候,有家长来接孩子,发现孩子头发有点乱。他们开始在群里公开指责老师:你们没有师德,不能一碗水端平,这对我的孩子不公平。然后和人午休后,头发就不乱了...

朋友看到这个指责,无言以对:孩子在幼儿园午休后,老师该不该再给孩子扎头发?什么时候成了衡量老师有没有师德的标准了?这是多么大的一件事啊!

孩子在幼儿园上完厕所后,老师教大家洗手,但现在不是冬天,大家皮肤都容易干,老师就“多管闲事”,用护手霜给大家擦手。

老师把这个视频发给家长,家长又火了:我女儿手很娇嫩,现在是疫情期,孩子都用一种护手霜。是不是太不卫生了?

去年教师节,班里的家长还想送老师一份礼物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现在幼儿园不允许收礼物,家长就想了一个办法:让每个孩子对着视频说一句话或者笑一笑,然后把短视频发给我朋友,我朋友再剪辑一下交给老师。

家长无数次在群里,要求大家在截止日期前把短视频发给我的朋友,但就是有一个家长没发。

我朋友还在业余时间给大家剪了这个视频。她不知道视频里的孩子是谁,就把素材来源全部编辑好,按约定在教师节那天发到家校沟通群里。

一发出去,这位家长就炸了,在群里发火,给我朋友打电话:什么意思?视频里的孩子都露了脸,除了自己的孩子。你想孤立我们的孩子吗?

这样的家长还真不少。据说有家长为交班费付了假币,最终导致老师自己掏钱。没办法,老师只好出台新规定:用铅笔在人民币上写名字,验钞机验钞通过后再擦掉名字。

最近朋友B的孩子班上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

家长用课时费授权老师帮忙买孩子的学习用品,比如彩纸。彩纸买回来,老师给了学生,但是后来,有的学生没有得到自己喜欢的颜色...

毕竟这件事,孩子抑郁两秒,总能更快的找到快乐。然而,一个孩子回家跟父母说,他拿到的彩纸不是他喜欢的颜色,老师不公平。

父母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所以他们和老师谈论这件事。老师被欺负了,心情不太好,就回去了。家长们感到很生气,所以他们去找校长投诉。最后他们去了教育局,说老师违规收班费...

好吧,最后校长和老师说好了,以后不给学生买任何学习用品。

最终形成一种情况:有时候学生用画笔,家长也被要求去文具店买。文具店不仅卖,要卖还得买一盒,所以每个家长都要多掏跑腿费和开销...

第二件事是这样的-

学校要组织文艺演出,文艺老师拟定了参赛名单。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名单已经被父母知道了。

像朋友B这样的父母,在处理这些事情上,一直都很佛。b连自己的孩子什么时候参加文艺汇演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孩子会参加什么项目。直到父母吵架,她才去看。

在群里爬了半天楼梯,她才找出原因:家里有两个孩子平时很调皮,这次文艺汇演没入选,而几乎每个项目都有一个高个子女生参加。

这位家长首先问老师:你是对我们的父母有意见,还是对我们的孩子有意见?

后来这位家长在群里公开发难:有的孩子(说是自己的孩子)参加一个项目失败了,每个项目谁能参加。这里面有什么猫腻吗?教育公平呢?

另一个没入选的调皮孩子的家长也附和:对,对。

后来,老师不得不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解释他为什么选择那些学生。刚开始,他们做参赛表格的时候,根本不想针对任何人。他们只是根据孩子们的注册情况,他们的外在形象以及他们在音乐和舞台课上的表现来选择这些名单。

看到这种情况,B出离愤怒。

相对于孩子整个漫长的一生,这真的只是孩子人生旅途中芝麻绿豆大的一件小事。参加工作后,孩子遇到过这种“自觉不公平”的事情。

标准不同,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人眼中的不公平,在别人眼中却是恰到好处。家长也要学会“抓重点,看长远”,不要把老师的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让老师腾出时间和精力抓学风,抓成果。

朋友B告诉我,她孩子班上有两个男同学家长,芝麻绿豆那么大的事,总是找老师找校长。今天孩子被同学撞了。他们去学校,要求老师为撞见儿子的孩子公开道歉。明天儿子又打了人,去学校找老师,要求老师查明孩子被打的“真相”。也许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公,因为这个孩子在家里通常很好。

他们经常在凌晨给老师打电话,发微信。教师有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处理他们的投诉和疑问...但是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也有限。次数多了,老师也不耐烦了。他们一接到这些家长的电话,看他们的微信,就会头疼。

当老师不耐烦的时候,这些家长就更没有安全感。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回家后,父母怀疑老师针对自己,发表个人恩怨。

如此,恶性循环。

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老师的耐心、时间和精力也是资源。老师对这些不讲道理的家长念念不忘,所以放不下手脚去抓班风和成绩...所以,全班的班风和成绩在全年级排名最后。

我只能说这些家长真的很闲。

公立学校的老师是功能性的,不是服务型的。

想要服务型的老师,拿钱买私教服务,比如一个月2万到3万。舞台上的C位就这么多。只要孩子不能站C位,你就要闹。你要求老师如何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

职场中谁升职谁降职。在商业领域,这个订单该给谁做,不该给谁做...我们大多数人都懂得尊重游戏规则,不会要求领导或者客户的父亲给个说法,因为他们不敢。

当涉及到孩子的时候,老师总是站出来解释...不是“欺软怕硬”。

送孩子上学,你真的把自己当成角色了吗?别的孩子要给你的孩子让路,老师要给你的孩子提供下跪服务?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这样委屈。我可能真的不想管它。比放屁还大的事情,要花那么多力气去回应和解释。为什么我还要这样教书?

能当老师的都有教师资格证,大概率通过逻辑测试,懂教育心理和技能。为什么有的家长一个个上蹿下跳干扰老师的教学工作?

每次遇到一点小事,孩子们现在可能一直在蹦蹦跳跳地玩,这件事在他们心里已经过得无影无踪了...但是家长就是过不去,就是要去学校要个说法。

他们怎么会这么容易受伤呢?我认为这只是把我最深的恐惧和焦虑投射到别人身上。如果不能解决内心的冲突,就得找个目标发泄负面情绪。

让他们承认自己的孩子是熊海子,是普通的孩子,那么难。

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说,教书是教师的专业,是教师的工作。学生回归学习本身,学习知识、纪律、道德、诚信、荣辱...如果家长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一直消耗老师的精力,老师还有什么精力去教孩子?

退一步说,这个老师换了,下一个老师可能会对一些家长不公平。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的标准不一样),这一点小孩子不懂,但我们这些天天被社会打的成年人应该懂。

如果你觉得不公平,要么你辞掉工作,考取教师资格证,申请去孩子的学校当老师,带孩子的班,否则你解决不了“自觉不公平”的问题...

这年头,谁没有搬砖的压力,谁没有孩子要照顾?老师也是别人孩子的家长,拿工资只是做一份工作...家长可以让老师带着开心的心情管教孩子,凭什么要让别人带着委屈的心去做事?

“如果你想站起来做人,如果你想达到它,你可以成为一个男人和父母”。

老师只是陪伴孩子踏上旅途的人。他们做的一个又一个决定,并不能决定你孩子的一生。孩子的成长是多种因素* * *的结果,甚至出身家庭中父母的影响更大。

作为父母,大家不仅要搬砖还要养孩子,要学会“着眼重点,看长远”,让孩子以后有样学样。以后当你步入社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你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把它们一个个分开。

我个人的态度是:大部分学校的事情都是交给老师来决定和解决的(除非老师失职,让人生气)。父母主要还是做好自己,管理好和孩子的关系,给孩子心理上的支持。

谁也不要越界,天下太平。

最后,我想再说一句:如果我有超能力,我真想掐死淹死那些为了更大的事情让老师、班级、学校不得安宁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