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哪些著名的早教机构?幼儿园?

1903年9月,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儿园在武昌诞生。它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先河,标志着现代意义上幼儿教育的开始。

探索中国学前教育的民族化和大众化。

幼儿公共教育起源于欧洲。从根本上说,是机器工业的产物。而湖北幼儿园诞生的时候,中国还没有真正具备幼儿公立教育的经济基础——机器工业。它的诞生既是西方殖民主义经济文化输入的结果,也是国内社会进步力量努力救国、加强法国和西方政治改革的产物。

1840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依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侵略中国,同时兴办大规模工业和学校。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是由外国教会创办的。

面对西方列强的全方位入侵,清政府不得不做出改革姿态,于1904年颁布了《奏校条例》,即“癸卯学制”。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明确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和地位,提出设立寄养家庭作为早期教育的专门机构。

真正拉开中国儿童公立教育序幕的,是湖北公立幼儿园的诞生。随着湖北幼儿园的开办,中国的学前教育突破了家庭教育的局限,迈出了社会化的第一步。接着,北京史静第一保育院、上海务本儿童学校、湖南保育院、福建公立幼儿园、天津偃师保育院相继成立。据光绪三十三年(1907)统计,全国共有寄养家庭428个,儿童4893人。

五四前后,以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张学门为代表的爱国教育家大力倡导幼儿教育。在陶行知先生的倡议和直接领导下,张宗麟、徐士璧、王京濮等人先后到南京郊区燕子矶兴办乡村幼儿园,探索经济、平民化、适合中国国情的办园之路。

同时,在1922中,中国* * *产党明确宣称:“完善教育体系,普及教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赣、湘、鄂根据地建立了一批农村托儿所。1934年,江西瑞金周霞区下洲村建立了根据地最早的托儿所——上五子托儿所和下五子托儿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政府普及了幼儿教育,包括寄宿制托儿所、儿童母亲轮流照看孩子的换班托儿所以及农忙时的抱婴小组和哺乳室。这些灵活多样的幼儿园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服务作用。

194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前教育普及进入新的里程碑。新中国一成立,我国政府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普及学前教育:改革入学考试制度,降低收费。敞开工农子弟接受幼儿教育的大门,降低门槛。

自1953以来,我国幼儿教育普及工作几经波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经历了一个平稳发展期,从1958到1961,为盲目发展期,从1963调整到1965。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确立了“公办园”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发展方针,幼儿教育普及发展迅速。全市基本解决了幼儿入园问题,入园率达到90%以上;农村学前教育,特别是一年制学前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一年制学前教育基本普及,正在向普及三年制学前教育迈进。1999年,中国西部11省(自治区)学前三年平均受教育率达到37.3%,学前一年平均受教育率达到67.9%,提前实现了学前教育“九五”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