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的一年——我眼中的上海女人
电影《花样年华》中,张可颐身着旗袍,精致优雅,憧憬生活,神秘莫测;虽然是发生在香港的故事,但真的是我小时候对上海女人的印象。长大一点,听到张爱玲的冷峻,听到陆小曼的凶狠,也把这样的场景编织到上海女人的画面里。
刚来上海的时候,和爸爸一起出去吃饭。一个上海女孩因为没有在拉面里放一点牛肉,生气地对店员睁大了眼睛。她骂了几句我听不懂的话。当时她真的惊呆了:上海姑娘太可怕了!
接触上海人,从同学开始。同学中有两个女生,对上海小南的印象很深。
在我的同学中,ZLL是一个老而漂亮的上海女孩。人如其名,水灵白嫩,圆润润泽,红唇白牙,十分可爱。
求她指点上海话。她手里拿着一支笔,举起来说:一字笔;想起我们每天都要打热水,就说热水袋叫:聂四平。这是我长大后第一次因为小女儿长得好看而真心想跟她说话。看起来很娇小,确实比我们老练。你问什么她都能告诉你,一点大小姐的派头都没有。成绩很好,然后就跳过了其他专业。因为我是上海人,在学校呆的时间比较少,后来就见的比较少了。大三的时候,看她瘦的很明显。过来的时候明显看到了锁骨,把头发剪短染了。它仍然像洋娃娃一样美丽可爱。
兰也是我的同学。头发总是平滑的披在肩上,又黑又亮。走路,轻松,圆圆的眼睛,总是温柔地微笑。在电话里听她说话,软软的声音让人感觉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一天晚上,当我从一个俱乐部会议出来时,我看见她从一个很好的会议中出来。她一看到我,马上把头埋在我的肩膀上,说:开了很久的会。我一下子觉得自己是个男人了,拍拍她的肩膀说,结束了,没事了。很抱歉的说,我真的没有忘记这一幕。这种温柔有活力,作为女生都受不了,何况是男生。可惜这么多年了,还是没学会。
叶紫姐姐是上海人,下班后和我联系很深。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一切的典范,或者说是上海人“精明”的代表。
每天上班或者出门,叶子姐都是妆容近乎完美,看不出疲惫的样子。工作上,我一丝不苟,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罢休的。对我的同事和老板,我是满心欢喜。问一些问题,她可以给你解释清楚原因和后果。我们做同事的时候,总有一种她能把一切安排妥当的感觉。有一次我过生日,早上过来看到桌子上有个小礼物。当我看到它包裹在精致的包装中时,我立刻猜到那一定是她。
后来我离职了,然后就有了朋友圈。我对叶子姐的了解,大多是朋友圈,或者是外面的偶遇。对女儿的照顾程度,总让我为一个觉得我为女儿倾吐心声的人感到羞耻。为了给女儿吃最好的食物,她忙得不亦乐乎,瘦得皮包骨,哺乳了近两年。知道她睡觉很轻,很难想象她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毅力和勇气。我以为她一定会憔悴,不想最后一次见面,她就越来越年轻,越来越瘦,完全停留在28岁。
有一次我们在早教课上遇到Eva,她立马告诉我这里哪个老师最好。我从来没有问过这些问题,总是抱着玩得开心的想法去上早教班。幼儿园旅行结束后,我们正好是同一天,早上就要走了。我们看到了叶姐的朋友圈,把女儿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准备了各种美食,用漂亮的盒子封起来。我想她一定是化了漂亮的妆,所以我现在只能问阿q,马上补点粉。
我们去迪士尼的时候又相遇了,这也是命运的安排。我们排队很累,下午四点多就准备投降回家了。我们觉得人太多了,我们对上海迪士尼有点失望,那里一点也不受限。但是,叶子姐家却玩出了别样的味道。他们一大早就冲进了最早的会议。进去拿快通道卡,安排好各种时间,每隔一段时间刷一次快通道卡。结果当天他们几乎打完了所有的赛事,排队的也不多,一直打到晚上七点半。同样的钱,我们发挥了不同的效果。且不说,在这一点上,上海人的精明和细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是吗?
上海的老阿姨没有知心朋友,但却是我见过最奇葩的。
在大街上,在景区里,或者在外面的地铁上,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场景:头发“一丝不苟”,发根分明,颜色染过,有一种在床上翻一夜也破坏不了的“走钢丝感”,直立在大妈们的头上。她们会穿着旗袍,戴着墨镜,戴着珍珠项链,戴着围巾,胳膊上挎着包,穿着高跟鞋。虽然脸上有皱纹,但一定会化妆,至少会涂口红,在人群中会特别妖娆。但是,我从来没有和这样的阿姨聊过,也从来不知道她们打扮起来要去哪里。
来上海之前,总听人说上海人排外。我想我完全可以纠正我的名字。呆了这么多年,确实没有一个上海人对我特别狠。当我怀孕的时候,我坐地铁。上海阿姨看见我了。虽然她没有给我让座,但是只要我旁边有座位,他们马上就下了命令。不要坐,让我马上坐在那里。想想就好笑又感动。
小区附近的阿姨熟悉后都很热情。一天早上出门,阿姨知道孩子生病了,问我有没有人带。经常看到我带孩子出去玩,会夸我能力强,很努力。楼下的叔叔阿姨每次见面都会热情的讲他们的故事,和你家乡的叔叔阿姨没有太大区别。
晚上看到小区的阿姨们在跳舞。一个舞跳得好的阿姨在领舞,因为她的小孙女,我们认识。我一直以为她以前是做文艺工作的,所以舞跳得那么好。后来听她说她退役后喜欢照着视频学舞蹈。我不禁佩服。从那以后,她就很热情地给我介绍工作,多次像奶奶一样叫我女儿。看了我的文章,给我一个长评论。
其实中国文化就是熟人文化。一旦熟悉了,隔阂就消失了,哪里都一样。
你觉得上海的人都过得好吗?
朋友小溪的妈妈,退休后报读了老年大学,学摄影,Photoshop,养猫。它非常可爱。出门在外,总能看到大叔大妈们成群结对,说是要出去玩。当然也有困难。电视装修节目里,几代人一直住在老巷子里的房子里,难以想象。外国人总是不屑的说:我们没见过这么小的房子。
小区里有大妈,为了省钱会背着背包走很远的路。他们会去很远的菜场买更便宜的菜,给孙女上更便宜的幼儿园,每天早上带着孩子去挤公交。看着也会觉得可怜。我在学校的时候,有几个朋友去找我室友拿钱。朋友带饭来学校吃,留了最后一块肉问我要不要吃。一个同事找了一堆几块钱的东西,让我猜猜花了多少钱。所以,到处都有生活困难的人,看你怎么过了吧?
这么多年了,你被上海女人同化了吗?仔细想想就很难说了。恐怕别人看得更清楚。我只是觉得我每天都要戴上口罩,我要穿漂亮的衣服,我要把东西做得漂亮。我想学上海女人,但是一直没学。想学张爱玲的写作,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