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那个爱发脾气,让家长老师头疼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由于小宇一直无法适应幼儿园,小宇的妈妈一年前来到“家庭支持”寻求帮助。老师经常反映他不听指令,经常和孩子发生矛盾。后来,他发展成脾气暴躁,甚至失去了对自己情绪的控制。

经过“家庭支持”顾问几个月的共同努力,小玉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征得小玉妈妈的同意,我们分享小玉这一年来的变化,以及她的感受和想法。

(以下内容摘自小雨妈妈笔记,文中“小雨”为化名。)

第一次受刺激,有一次参加幼儿园的开放日活动。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操场上跟老师做模仿练习,只有小雨一动不动地站在队伍后面。

接下来老师一直反映孩子在幼儿园不听指令,让家长带着孩子回去练习,并建议我们去医院检测。结果显示,社交退缩和发育商滞后。

然后情况变得越来越让我担心。

老师在活动室给小朋友讲故事,小宇会一个人跑到睡觉的房间;户外运动时,我总是一个人蹲着,不参与。老师描述,孩子虽然在教室里,但感觉和其他孩子在两个世界。

每天早上去幼儿园的路上,同班的小朋友跟他打招呼,他都会假装没听见。从幼儿园回来,他从来不提班里孩子的名字。

6月1日,幼儿园给每个孩子都安排了上台表演的机会,但小宇始终没有效仿,甚至在排练时拒绝穿演出服。当时他大发脾气,把发卡道具给弄坏了。从其他家长转发的一段视频中,我看到其他孩子都在跟着老师上台,但小宇一直蹲在他旁边。

演出那天,老师给我布置了安抚孩子们情绪的任务。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但是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回到教室,需要家长离开。这时,小宇突然跑回操场找妈妈。老师把他带回教室后,他就开始哭,发脾气,不停地开关柜子的抽屉,把钢琴上的布拖到地上。

此后,小宇的乱发脾气频繁发生。最严重的是中班第一学期。他在幼儿园经常有情绪事件。

有一次,我在操场上玩的很开心,不想和孩子们一起回去上课。后来,我在楼道里跑来跑去。被老师抓住后,我开始大喊大叫,发脾气。

有时候是因为别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他,特别是对方不及时道歉,他会对小朋友大吼大叫。发脾气的时候会把过来帮忙的老师推出教室,有时候还会在床上大喊大叫跳来跳去。

有一次吃饭时说话,老师提醒他。结果他在地上发脾气,老师去抱他的时候被他咬了一口。还有一次,我发脾气,不停地开关门。当时还弄伤了孩子的手。

每一次感情事件,不仅让我焦虑,我所有的家人都很焦虑。幼儿园老师也很着急,但同时又表示很无奈,担心他情绪发作会造成安全隐患,所以经常建议我们把小宇转学。

其实不光是幼儿园,小宇在家里的表现也很麻烦。

这孩子从2岁开始说“不”就没“顺过”。

吃饭要挑食,不喂肯定不吃;不能带着水冲洗澡,否则会歇斯底里的哭;拉屎的时候,不能上厕所;2岁的早教班,要么不进教室,要么进去后跳得满地找牙;5岁的时候,我报了一个英语班,哭着跑出教室好几次。身边的孩子有很多兴趣班,而我们有感官训练和沙盘治疗。

为了培养和孩子沟通的能力,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邀请亲戚朋友的孩子出去玩,但是几乎每次都会因为小宇的情绪耽误大家的时间,影响大家的心情。

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小宇的情况。去医院,体检,治疗,培训...效果并不好。

但是一年后,小玉变得不一样了。

愿意和同龄的孩子交往。

这是我日记的一部分:

控制情绪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也明显感觉到小宇变得比以前更加自信和勇敢了。

虽然小宇以前也爱发脾气,但面对挑战时往往过于谨慎。现在好多了。我亲眼看到他能跑几步,然后跳进游泳池。在水上乐园,他不需要父母陪着,什么高度都敢跟我姐滑。海盗船、激流、三层扩建工程、游乐场不透明的鬼屋,都可以挑战;去新注册的英语班和妈妈说再见。你可以头也不回地走进教室。

在医院扎手指的时候,他居然很淡定地伸手给医生,胳膊是直的,然后把头转回来塞到爸爸怀里。在针扎进去的那一刻,他的身体只是微微颤抖,一句话也没说。

是什么让小玉变化这么大?

回顾这个过程,我最深的感受是,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孩子情绪状态改善的结果,而情绪状态的改善,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我和孩子互动的改变。

过去,我对我的孩子很严格。我的想法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孩子做的不好或者做的不对都要有人管。“不,不”常常是我的口头禅。遇到问题也会跟孩子讲道理,但是没道理的时候会跟孩子发脾气,最后以“力”取胜。

孩子在幼儿园做错事,我回家批评教育,然后取消所有奖励。在孩子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和他站在一起。

现在,当孩子喊妈妈的时候,我一般会放下家务,先跑到孩子身边,因为我知道,做家务晚两分钟不是问题,但我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在这两分钟里得到了加强;出门的时候,爸爸领着孩子在前面,我会尽快跑几步拉着儿子的手说:“我也要领着小宇”;我会经常放下手机,和孩子玩一场酣畅淋漓的打闹游戏。

在全新的互动方式中,孩子的不良情绪逐渐减少,快乐的情绪在关爱陪伴和各种游戏互动中不断积累,整个家庭的氛围也与以前不同。

小宇变得开朗,勇敢,愿意和小朋友互动。奶奶不小心踩坏了他的玩具,正要发脾气,他居然说:“算了,再建一个吧”;当一起玩的小朋友拒绝加入他们的新朋友时,小宇会说:“这是大家的玩具。我们一起玩吧。”。这种甜蜜的变化让我坚信,爱情的重量有助于保持情绪平衡的稳定,游戏带来的欢笑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

我从《家庭支持》中学到的重要方法有:用行动(不是言语)安慰孩子情绪的方法,用游戏主动带给孩子快乐的方法。

我学会了用行动(而不是言语)来安慰自己的情绪。

以前我知道要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情绪,但是因为没有掌握安慰孩子情绪的正确方法,还是没有办法让孩子情绪化。因为没有办法处理,怕孩子有情绪。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很焦虑。我越焦虑,就越不好处理。

从家庭支持中最应该学到的是,安慰孩子需要的是“感性的行动”,而不是大人常用的理性语言。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看到孩子们在我的安慰中一次又一次的平静下来,我真的摆脱了焦虑,终于不再害怕孩子们的情绪了。同时,也是在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安慰中,我觉得自己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理解和接纳。

也学会了用游戏给孩子带来快乐。

以前孩子频繁的坏情绪让我疲惫不堪,我完全忘记了好情绪的存在。家人的支持不仅让我再次认识到好心情的重要作用,也教会了我如何通过游戏让孩子开心。游戏不仅改变了小宇的情绪状态,也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氛围。我在参与最初的家庭支持研究时,听到一个比喻。我现在的经历让我坚信了这个比喻:游戏带来的欢笑是不可替代的神经营养剂。

什么是「热门育儿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详情,可以私信预约“初会”。

为家长提供游戏化育儿指导。

+

为孩子提供游戏化的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