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教育的魅力——分享早教经验(三)

细心陪伴过婴幼儿的家长一定深有体会,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方式和手段是不一样的。通常,6-12个月的孩子喜欢通过味觉来感知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也就是说,只要你让孩子碰任何东西,孩子都会毫不犹豫地放进嘴里或者用双手咀嚼,不管是不是食物。大部分家长会立刻抓起孩子想吃的东西,对不会说话的孩子说:“宝贝,你不能吃,因为它脏了”。家长在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是不正确的,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和想象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事先挑选安全的玩具和物品给孩子玩,消毒后放在有盖的专用篮子里,只让孩子玩从这个篮子里得到的玩具或物品。在监控孩子吃饭的过程,确保安全的同时,要鼓励孩子,欣赏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和探索。这是感官教育的开始。

在我们专业的早教机构,使用专业的教具,观察孩子的自我反应。选择教具的秘诀是不要让孩子厌倦。比如通过一套三维几何模型教具,训练孩子对直径或面积的感知能力,同时培养孩子在参与过程中发现和纠正自己错误的能力。孩子的敏捷度和自我修正能力是通过大脑的各种感官训练和反复思考的过程不断提高的。

感官教育有以下几类:

1,触感

触摸:通过引导孩子非常轻微地触摸物体表面,让孩子体验不同物体的感觉。

2.温度感

温度:用一套金属小碗,在不同的碗里装上不同温度的水,让孩子触摸碗的表面,感受碗的温度。

3、重量感

重量:可以用不同重量的木块放在孩子手上,引导孩子上下移动双手感知不同木块的重量。

4.味觉和嗅觉

因为婴幼儿的嗅觉还没有发育好,嗅觉的感知是最困难的。我们通常用不同的花或其他东西进行训练,通过让孩子识别不同的气味来达到嗅觉感知的目的。

5.视力

我们用一些木制的几何部件,通过让孩子的视觉和手指触摸来帮助孩子认识形状,从而实现对世界形状的真正感知教育。

6、色觉

我们选择各种鲜艳的颜色,用不同的深浅来换64种色板。通过差异化训练,培养孩子感知颜色和记忆颜色的能力,让孩子感知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的颜色。

感官教育不仅能使孩子完成最基本、最普通的工作,还能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观察者。在感性教育方面,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感性教育优先于智育,2)帮助孩子身心自然发展。我们主要定位在两个层面:生物学和社会学。第一个层次是让孩子在认识自然的领域得到很好的发展,另一个层次是让孩子适应周围的新环境。

0-6岁是儿童感官发育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好奇,会密切注意周围的情况。在这个阶段,如果能有意识地、正确地给予引导,就能保证孩子接受的每一种感觉都朝着理性、科学的方向发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在此基础上建立清晰健康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