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早期教育经典系列-寻找孩子阅读摘录

蒙台梭利教育法尊重儿童和生命,从人性和生命的角度揭示了儿童成长的秘密和教育的本质,这是以往教育法所不具备的。

综上所述,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孩子生来就有“内在活力”,这种活力有无穷的力量。教育者应该通过这种力量让孩子得到自然自由的发展。

2.儿童有一个“心理(心智)胚胎期”,0-3岁的儿童正处于这个胚胎期。教育者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合心理胚胎发育的环境,使他们健康发展。

3.孩子有敏感期,比如嘴敏感期,手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在敏感期,最容易培养孩子的能力,教育最有效。教育者要给孩子正确及时的帮助,避免错过受教育的机会。

4.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他们可以通过无意识地吸收环境中的东西来学习,这主要发生在心智胚胎期。教育者可以借此让孩子学习语言,了解环境,形成个性。

5.孩子在“工作”中成长。蒙台梭利把儿童使用教具的活动称为“工作”,儿童的身心发展必须通过“工作”来完成。通过反复操作教具,孩子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创造,建立自己的人格。

?基于上述理论,蒙台梭利提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让他们自主探索,从而达到身心发展的目的。

这套书主要包括:蒙台梭利早教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寻找儿童、吸收心智、儿童自发成长。

?孩子不希望大人干涉他们的事情,除非真的需要大人的帮助。他们总想摆脱大人的控制,想自己做一切事情。我们的孩子总是很安静,专注,专注于他们的工作,这让我们感到惊讶。

这些都是孩子自然流露出来的自发性。

从一岁开始,尤其是两岁以后,孩子有一种把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放在熟悉的地方的倾向,每个物品都有自己固定的使用方法。

如果我们打破了孩子习惯的秩序,他会觉得不开心,抑郁,会想办法把东西放回去,让他安心。

其实孩子的这些表现,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秩序敏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种内在的能量刺激着新生儿的身体成长。一旦这种能量被激活,新生儿就会逐渐学会运动,学会说话。

?我们能知道的是,人类的内在发展要经历一个耗时且隐秘的内在构建过程。人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独特的内在意志可以促使他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不断前进。

新生儿出生时是虚弱无助的。虽然大部分宝宝都能顺利度过这段虚弱无助的时期,但是这个阶段的影响会深入到他们的潜意识中,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心理影响。

认为婴儿行动被动,头脑空虚,那就大错特错了。

苏格拉底的哲学观认为,婴儿可以继承前世的灵魂,成长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回忆前世的过程。(微信读书中一位读者的评论)

事实上,只有孩子掌握着他们内心世界的钥匙。孩子小时候就有相当的心智天赋,这种天赋总有一天会促使他们展现出强大的能力。如果大人干预不当,会阻碍孩子的自然发展。

孩子要完全掌握和运用自己的心智,还得经历许多困难和长期的努力,但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

隐藏在孩子身上的精神力量在茁壮成长,让孩子被动的身体一点点主动起来,一点点强化孩子的意志力,一点点唤醒他的意识。

就像生理胚胎一样,婴儿的心理胚胎也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它需要爱的温暖,需要人们对它存在的尊重,需要周围的人和环境完全接纳它,永远不阻碍它的成长。

在人类物化的过程中(精神是通过身体动作逐渐表现出来的),婴儿要面对很多内在的挑战。一开始宝宝没有意志,但最终意志会控制宝宝身体的各种活动。

?婴儿娇嫩的生命开始像花朵一样绽放。他开始有意识,对周围环境的事物产生了兴趣。他的身体、肌肉和器官逐渐活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会自己做出努力,我们一定要尊重这一点。这个阶段是孩子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尽力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他们提供一个合适的成长环境。)

关于语言:

?孩子流利的口语不是遗传的,不是因为父亲,也不是因为母亲,而是因为周围环境中自身的语言资源,完成了对自己语言能力的塑造。

语言习得是由内在心理作用引起的复杂变化。人类的语言不仅会进入孩子的头脑,还会让孩子去模仿,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婴儿的头脑是一个吸收性的头脑,它起着我们想象不到的巨大作用。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些不同的阶段,有自己的特点,是与生理发育阶段相适应的。

第一阶段:0-6岁的孩子变化很大。他已经从一个弱小无助的婴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会走会跑会说话会唱歌的孩子。

?0 ~ 3岁,大人无法影响和干预孩子的心智;3 ~ 6岁时,大人可以用特殊的方式干预孩子的心智。

第二阶段从6岁到1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只是单纯的成长,身心并没有发生大的质变。在这个阶段,孩子一般会显得平静听话。

第三阶段为12岁至18岁。这个阶段对孩子来说,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巨大变化的时期。孩子的性格会很不稳定,很多孩子会叛逆,放荡不羁。

?如果只是给他们灌输知识,他们很难成为有独立判断和自由意志的人。实际工作经验会让孩子真正成熟。

在新生儿的心理层面上,没有什么现成的心智器官会在某个敏感点周围形成,并通过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的印象。

?当宝宝的心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很多敏感点。这些敏感点最终会形成宝宝的各种能力,语言能力就是其中之一。

婴儿生命中个体的内在人格和自我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只能自然发展。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实现自我,清除他成长过程中影响自我实现的各种障碍。

动物吃某种食物不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也是为了完成大自然的一项使命。

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物质,所有成员的巧妙合作都是为了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存在。

这种适应工作只有孩子才能做,成年人不像孩子那么容易适应环境。

或者说,成年人会喜欢某个环境,但这种喜欢只能是把环境当成一种外物留在心里。(感受:求职者很难把自己的家乡当成自己的家乡,应该是一个道理。而孩子则可以不自觉地吸收这个环境中的一切,并使之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

3岁以前,孩子是用心吸收事物,现在是用手探索世界。

3岁以后,孩子的成长必须依赖环境,可以在环境中自由活动。只有这样,孩子才有机会运用前三年创造的能力继续发展。

?孩子们希望能够触摸环境中的一切。如果总是玩不能开发心智的玩具,他们会变得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心理会逐渐偏离正轨,甚至人格扭曲。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完美。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孩子也可以参与这些事情,在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让孩子为自己的人生做好准备。

所以,真正科学的教育方式是给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力量和体型的物品,能吸引他们从事活动或工作。和大人一样,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家和农村,让孩子成为环境和物体的主人。(通过动手操作带来成就感,成就感带来快乐,从而正面激发他参与事物的热情)

?3岁的孩子内心有一个老师,会准确的引导孩子。当我们说一个孩子是自由的,这意味着他在遵循自己的内在指导,进行自由的活动。

?如果我们不去管孩子,让他们自由,他们就能专心工作。如果孩子对做事很感兴趣,他就不会觉得累。

?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表明,孩子不用自己的手是无法思考的,还是要不停地走来走去才能思考。对于孩子来说,行动和思考是同时进行的。(感受:老人们在带孩子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永不停歇!老师们,包括幼儿园老师,总是要求孩子坐直,总是想方设法打扰他,想尽办法阻止他。

?老师应该做的是判断孩子可能需要什么,并提供给他。

在孩子面前,老师要懂得谦虚,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且老师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孩子的工作,为孩子进一步的工作准备素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