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儿育儿早教系列

改造家庭成员,尤其是丈夫,一直是我们女人的一大乐事。尤其是生完宝宝后,新手妈妈对“御夫”的热情一般会迅速上升,比产妇荷尔蒙飙升的速度还快——我也不例外。六年过去了,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也积累了一些所谓的“干货”。分享给大家:

第一阶段:育儿是第一步。

所谓“未雨绸缪”,就是从育儿的角度出发,生宝宝之前要做足功课。

可是婚后三年,还没玩够,就被老公的七大姑八大姨催着要孩子,所以怀孕前从来没想过育儿。到了孕晚期,一想到我和婆家的教育观念不一样,我就莫名其妙的慌了。是啊!先照顾爸爸再照顾爷爷!于是,我立刻去求助家庭教育。

我四处寻找,找到了一本冯德全老师的《早期教育革命》。看完介绍,我赶紧下单了。但是,怎么对付一个人呢?你在开玩笑吗?这家伙是思想政治生。也许他会“但在他能征服之前,他已经死了”并首先与他反目。

先下手为强!一天晚上,趁他情绪高涨,我“深情地”捧着书说:“我做了长期调查,这本挺好的。我们可以一起学习吗?”然后吹大它的好处。

他不情愿地翻了几页,说:“你自己看吧!”

“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对孩子不好!另外,作为父亲,你很重要!我能读给你听吗?“我放了一块糖进去,然后后退一步。

“没关系!多长时间?”

“每天睡前十分钟!”

“啊!太久了!”

“五分钟?”

成交!呵呵,“面子效应”应用的很好。给自己点个赞!待宰的羔羊正好掉进了我设计的陷阱!

从那天起,我每天陪他读五分钟书。这厮心里有数,发现坑了就喊着念了三分钟。好吧,三分就是三分!过了一会儿,我连三分钟都不想听了!

我们做什么呢嘿,我有个主意!我和他商量,每天吃饭的时候趁着电视剧还在播,我们可以听几分钟书的附赠CD。别人的老师讲比我的好。

这一招极其有效!他第一次听完就闭嘴了,时不时主动和我讨论。

——两个人终于统一战线了!嘿嘿,第一步成功了!

父母过来了,温柔的婆婆自然对养孩子无话可说,公公却很有想法。他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很有信心。我们做什么呢

我又做了一次。你不反对我的育儿观吗?没关系,你继续吃瓜,我们继续唱民谣!每次老公坐在饭桌前,我打开电脑,公公已经吃完了,要么出去散步,要么回卧室戴着耳机听他的秦腔。家的南北通透,冯先生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几个房间间来回飘荡...

突然有一天,公公吃完饭没走,放下耳机专心听课!

我暗暗高兴,但表面上仍然面无表情。果然,十多分钟后,他主动和我们聊起了讲座,说真的很好!过了一段时间,他不再强烈排斥我的育儿理念。

还有一次,经朋友介绍去巴学园听讲座。一上午下来,我感觉很好。中午打电话求老公去。他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坐车来了一个小时。晚上回到家,公公问我学了什么。嘿!我一向笨手笨脚,一开口就结巴。尴尬之余,老公意外不请自来,当着父亲的面和侃侃说话...我欣喜若狂,想要这个效果!

哈哈,第二步成功了!

本以为事情可以以如此完美的节奏发展,没想到一个乌龙事件让一切彻底打回了原形。

有一天,在我的鼓动下,老公和公公陪我去听了讲座。到达现场后,由于座位几乎满座,我们坐在了第一排。老师一开口说话,甚至直奔儿童性教育。他还以电影为素材,演了很多“火爆”的场面。这些都让我难以接受,如坐针毡,更何况是我这个一辈子固守传统观念的公公!从上半场开始到结束,公公涨红了脸,不看屏幕,把头深深埋在两腿之间,掩饰自己的尴尬。他一到休息处,就跑出去透透气,再也没进来过!

后来我才知道,搞砸的不仅仅是这堂精彩的课,还有公公对我相关育儿理念的信任和接受。他对我的想法抱怨了很多,甚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比如孩子在一岁左右的时候对妈妈比较黏。上班前我得和他打个招呼。当然,每次他哭,我都会安抚他。老人受不了孩子的哭闹,让我躺着溜了。但我认为分离焦虑是孩子的正常反应,对他撒谎会造成伤害,所以我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有一次,我刚安抚完儿子下楼不到半分钟,就听到一声严厉的训斥和孩子突然的哭声:“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去!”“当我冲到门口的时候,紧闭的门和无助地站在门外哭泣的儿子瞬间撕碎了我妈的心,冲进来和我公公大吵了一架。虽然后来和好了,但是我们之间在育儿上的裂痕越来越深。

而我老公也渐渐不听我的“指挥”,依然我行我素。我渐渐意识到:老公还是公公,单干不如改造别人!

第一阶段,总结一下,叫做“育儿第一(父亲)”以惨败告终!

第二阶段:育儿自学“术”

《单飞》之后,我也大致看了几本书,包括蒙台梭利、孙瑞雪、李跃儿、尹建莉等老师的书,偶尔看一些文章,听几场讲座,有时有用,有时没用;我也接触过一些传统文化,发现他们各执一词,网络上的口水战很过瘾。就我家来说,我的“西方”和我老公的“中国”总是在打仗,孩子夹在中间,自然很痛苦。

就这样,我纠结了一两年,直到安德宇走出“状况”——中班第一学期,他的状态很不好,老师的反馈经常让我担心;第二学期,他严重抗拒送园。

当我冷静下来审视自己的时候,才知道儿子的状态和我有很大的关系。那时候我不擅长管理,刚上了一个全年级最聪明最有活力的班。最淘气的孩子中有五六个很聪明。虽然后来有了师傅的帮助,但还是觉得很累,很烦躁。工作上已经快累死了,回到家很难面对正处于中小学过渡期,需要妈妈全心陪伴的儿子。如果一个母亲没有力量,她就不能给她的孩子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渐意识到:

第一,在育儿之初,我把整个家庭都带入了合伙关系,看似是为了孩子和孩子的家庭,实际上是在操纵和改造他们。没有人喜欢被说教、被否定或被改造。所以会被抵制。

第二,《大学》开篇就说:“事物都有起源,事物都有始有终,知道了顺序,就找到了捷径。”相对于“托儿”、“御夫”(计划生育),“修身”更接近于“基础”。连作业都没做好,却跑到最后,当然一无所获!

三、古语云:“道无一技之长,技犹可得;没有办法止于手术。”我执着于学习育儿方法——“术”,却忽视了培养自己——“道”,这是另一种“本末倒置”。心里没底,面对各种育儿技巧,自然会迷茫。

所以第二阶段——自学“术”也宣告破产。痛定思痛后,我决定放下老公和对“艺术”的执着,先改造自己。

第三阶段:育儿是“自我改变”

第三阶段,开始致力于个人成长,核心是改造自己:坚持打坐,阅读成长书籍和文章,参加工作坊,甚至有心理咨询;站在母亲的角度,我也试着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情况逐渐好转,但我也发现,一旦自己没了精力或者心情不好,对自己的极度否定又会卷土重来;不仅如此,这种情况还会影响到丈夫和孩子。因为否定自己太痛苦,你会拿他们出气。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发现,“重塑自我”还是在和自己较劲。如果我不接受自己,那就更难接受和认可我的家人和孩子。

因为一切外在条件都是心情。

至少在意识层面上,我终于放下了“变身”的梦想!

第四阶段:育儿第一。

一次次碰壁,直到被撞破头,我才渐渐明白“育儿第一”这句谚语的真正含义。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出身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性格,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所以家庭对每个人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孩子年龄越小,这种影响越大,最重要的时期是出生后的头六年。

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在心理上还没有做好抚养孩子的准备,而且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婴幼儿在人格发展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损害,所以他们的心理发展会停留在不同的阶段。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表面上已经长大了,但人格的某些心理方面的发展水平还停滞在婴儿期,这就是心理层面的“创伤”。带着心理创伤长大的人,一旦遇到类似童年的情况,就会不自觉地启动早已内化的关系模式,让创伤重现;一旦有了孩子,这种创伤的代际传递会更加明显,形成神奇的轮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自己最讨厌的问题会出现在孩子身上,他们总会触动我们最强烈的情绪。

所谓的“成长”和“修身”,就是把我们内心的孩子养大,从那些停滞不前的阶段发展起来,逐渐养成成年人应有的成熟人格。而育儿的核心就是“爱”——也就是看、养、收。通过这样的充分滋养,妈妈自信阳光,轻松豁达,终于可以成就自己;受母亲的影响,孩子会自然放松,生活在丰富的欢乐中。我的朋友豆豆妈妈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妈妈。除了上班带娃,她还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事情。她一有时间就坚持学习和练习绘画。你可以从她的画中感受到这个女人内心的柔软和力量!我想,看到妈妈如此热爱一件事,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作为一个孩子,她一定会被妈妈感动,她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成长榜样!

(我朋友的练习都已经授权了)

因为你看到了自己,你真的可以看到孩子,丈夫和其他人。我逐渐发现,作为一个父亲,我的丈夫有许多可贵的品质:责任心、耐心、细心、体贴和童心...但当初,我那么盲目只是因为我自以为是。做好自己,同时守住边界,允许孩子和丈夫做好自己,即使偶尔有问题也会很快解决,家庭关系也会越来越健康和谐。

一天早上六点前,儿子起床让我给他读漫画书,但当时我正在上厕所。他不满地哭,吵醒了熟睡的父亲,被批评后哭得更厉害了。在以前,我会一个一个说。这一次,我没有责怪父亲,而是把儿子带到一间空房里,抱在怀里,耐心地等他哭够了再陪他学习。因为情绪的充分释放,儿子终于可以破涕为笑了。后来爸爸也来凑热闹,不仅避免了一场战争,还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我终于明白,没有所谓的“改造”——改造丈夫,改造公婆,改造孩子,甚至改造自己。所谓“育儿”,只有先尊重、看、接受、爱、做自己,再尊重、接受孩子和他人,让他们活出自己的样子,才能做到。

心理学大师荣格生前对他的学生说:“你永远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你所能做的就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你的光和热。每个人接受阳光的反应都不一样。有的人觉得温暖,有的人觉得刺眼,有的人甚至选择回避。种子破土发芽之前没有任何征兆,因为没到那个时候。只有你自己才是你自己的救世主。”

我印象深刻。

后记:估计我能坚持看到这里,很多想要“干货”的朋友都会大声呼被骗!只是希望大家能避免我犯的错误,避免我走过的“弯路”。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还有更广阔的大道等着大家去探索。

六年多了,我碰了那么多壁,走了那么多弯路,我还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我的儿子还是一个普通的宝宝。即使在别人眼里,我们还是有“很多问题”。但经过这个过程,我渐渐觉得自己的内心越来越顺畅,越来越通透,家庭关系也越来越健康和谐。物质层面,我们给孩子的很少;我只希望通过对自己的修复和培养,尽可能用温暖和视线浇灌他稚嫩的心蕾,让他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即使前路艰难坎坷,依然能相信世界和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