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晚正常吗?
儿童语言学习有一个基本过程。比如1岁以下的孩子发音一般是无意识的或者只有简单的单音节。1-3岁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如果孩子3岁了发音还是不清楚,甚至别人都听不懂,那就有问题了。
儿童语言发育障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儿童有先天性发育异常,如软腭或舌带过短,影响正常发音。这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药物治疗来纠正。二是后天环境不好,比如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教育不好,孩子不良的语言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还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好、口吃等问题。对于没有先天畸形的孩子,如果出现了发音不清、口吃等问题,家长应该尽早开始纠正,因为越早纠正,孩子从小就越容易有一个清晰、条理分明、规范的语法基础。如果孩子有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形成习惯,改正错误的难度会更大。纠正语言问题时,家长不要训斥或嘲讽孩子,而要耐心示范。孩子们也可以听听广播电视里播音员的声音,鼓励他们模仿正确的发音。当发现孩子模仿不良发音时,如口吃、方言等,要及时制止,并告诉孩子正确的发音。否则,不正确的发音要等到学龄甚至成年后才能纠正。
“我一直用高尚的话语安慰自己,但看到同事家的孩子唱儿歌,背唐诗,我家宝宝还停留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之类简单的名字上。父母能不担心吗?"
“我在梦里几次梦到宝宝说话。每次她爷爷奶奶打长途电话问‘宝宝现在话多吗?我嘴上安慰他们,心里却不是个滋味。" ……
说起孩子说话慢,早教QQ群里有这个困扰的家长还真不少。事实上,婴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异是相当大的。有的宝宝很早就能说很多话,有的宝宝2岁了还“张不开嘴”。如何让孩子早早流利表达?本期我们将请专家和家长分享这方面的育儿经验。
专家意见
在宝宝2岁之前,关键在于“理解”
孩子们学习语言,不仅仅是通过说话。
爱婴早期教育中心的创始人王会文安慰了这些焦虑的父母。宝宝两岁之前,说多少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理解”。如果他能很好地理解成年人的话,那么他的语言就没问题了。
同时,学习语言不一定是“说”。王会文指出,语言只是一种符号,包括言语的“声音符号”(利用听觉)和“书面符号”(利用视觉)。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宝宝明白,但没必要让宝宝说出来。
那么宝宝一般什么时候表达能力好呢?一般2岁以后,尤其是2周以后,5到3岁,是宝宝语言突飞猛进的阶段。
也许你以后会有这样的经历:宝宝从某一天开始会突然说很多话,有些不是父母刻意教他的。这说明宝宝一直在学习语言,只是因为他没有表达出来,所以大人没有注意到。
在教婴儿说话时,父母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宝宝说话时快时慢,如何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徐维维的建议是,父母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一、对牛弹琴: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父母要经常带着表情和他说话,讲故事,读儿歌。他们还可以经常播放合适的儿歌、童谣、唐诗等。对自己的孩子,不求多理解,只求语言刺激。
二、拖延和滞后:生活中要刻意督促宝宝使用语言,而不是用手势或动作来表达。比如宝宝指着水杯喝水,家长不要轻易满足,要鼓励宝宝先说“水”或者“喝水”,再给他喝。
三、装聋作哑:当宝宝有需求时,家长可以假装听不清楚,一步步不断询问宝宝的意图,刺激宝宝用更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宝宝想让妈妈拿球,妈妈可以故意拿错。如果孩子不愿意,妈妈会趁机教他:“这是车,不是球。”那就把球给他。
妈妈的心经
有了这些招数,孩子的说话能力提高了。
郝:我经常和我的孩子正面交流。
孩子出生后,我们要和他们保持沟通。不要以为他们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宝宝几个月大的时候,我一有时间就把宝宝抱在腿上,抬头看着她。当宝宝看着你的时候,你用表情告诉她,慢慢的,清晰的,比如“宝宝,这是苹果”“宝宝,我是妈妈”...当宝宝开始说话的时候,他不只是张着嘴说,而是听多了会试着说。
宇通妈妈:教孩子言简意赅,开门见山。
女儿说话早,四个月大的时候话很多,持续十几分钟。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的经验是,和孩子说话要简洁,要有重点。比如“宝宝的手”,你可以先教宝宝说“手”,然后告诉她,这是“宝宝的手”,然后是“宝宝有一双灵巧的手”,最后是“宝宝的手能做什么……”有的家长整天跟宝宝说话,却没有一点意义,宝宝还云里雾里半天。
豆豆妈:从最简单的元音开始给他成就感。
两周前,儿子只给父母打了电话。看到身边朋友的孩子会背唐诗,会背儿歌,他着急了。后来去省二院做了检查。医生建议的方法是教孩子从最简单的元音A、O、e开始说,让孩子看着你夸张的口型,摸摸两边的脸颊,边做边感受学习。反复教导,对了马上给予鼓励,体会到成就感,孩子就会有张口的欲望。
妈妈青青:有一个相似的发音。正确地扭转它。
女儿从小由保姆照顾,到1第8周才会是“阿爸马恩”。最近发现了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当孩子想和你交流的时候,总会有一些相似的发音,你可以正确的扭转来教他们。比如有一次女儿傻笑,我就教她顺手说“哥哥”。一开始她说的不准确,我就有意识的引导她和小弟弟玩,鼓励她叫“哥哥”,后来又说了几次。
专家提醒
孩子不说话,尽早排除自闭症的可能。
近年来,自闭症吓坏了许多家庭,孩子不说话是判断孩子患有自闭症的显著标志。为此,家长们有过这样的担忧。孩子说话慢正常吗?为此,记者特意咨询了福州市资深特殊教育工作者、福建省小风车儿童发展中心负责人潘先生。
潘指出,由于自闭症和语言发育迟缓都具有语言功能低下的特点,很容易将自闭症误认为单纯的语言发育迟缓。
“由于发病率低,很多老人没见过自闭症儿童,但听说过或见过说话慢但日后发育正常的儿童。所以,很自然的会认为孩子说话晚了,没关系。长大了就自然了。有的家长一再犹豫要不要看医生,最后把孩子拖到了语言发育的年龄,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导致孩子终身没有语言。”
如何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有自闭症的隐患?潘提醒家长,除了孩子的沉默,自闭症还有其他表现可供参考,如:
1.有沟通障碍,没有沟通能力和沟通意识:很多自闭症儿童缺乏社交能力,不能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不能很好地玩玩具等其他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不喜欢参与多人游戏或根本不参与;
2.行为异常,脾气古怪:喜欢单一的做事方式,不喜欢随意改变。一旦养成了习惯,就不容易改,有时候很难养,让人觉得筋疲力尽。
3.有的孩子语言退化:有的孩子从小就有语言和发音,甚至会说话。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能力下降,发音下降。
相比之下,语言障碍没有交流障碍。他们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互相交流,通过肢体语言交流。
另外,孩子学习能力正常,能听懂所有指令,掌握新知识,喜欢听故事,想象力丰富。而且这样的孩子没有退化过程,其他能力和同龄孩子差不多,智商正常。
简而言之,语言迟缓只是表现在语言能力滞后的同龄孩子身上,其他方面都是正常的,而自闭症孩子在各方面都与同龄孩子不同,尤其是在交际学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