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尊重孩子话语权和维护家长威信之间找到平衡

但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所以也有很大的性格差异。有些家长很头疼。为什么他们的孩子总是那么懦弱胆小?他们的玩具被抢了,他们不知道如何找回它们...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一位家长这样描述自己的女儿:乐乐快三岁了,各方面发育都还不错,就是性格太软弱。我女儿正在玩她最喜欢的玩具。如果别的孩子来抢她手里的玩具,她不知道怎么拿回来,虽然女儿不高兴。即使我一再鼓励也无济于事。有时候,我会带她去公园玩游乐设施。她正在荡秋千。如果有孩子过来想玩,她会自己下来让孩子玩。不管我怎么努力说服她,她就是不听。

看到上面的例子,是不是有些家长也有同感?如果你的孩子有这样的性格,你是否尊重孩子的个性,然后慢慢引导他?还是无形中给孩子贴上了“懦弱”的标签?看似鼓励孩子要敢于尝试,不要懦弱,但父母却在言行上强化了自己是个懦弱的孩子,一次次暗示,最终孩子会认为自己是懦弱的人,因为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来自于父母的评价。我们总是在无形中按照自己认为好的性格去改变孩子,却不了解孩子自身的性格,不欣赏她的性格,以此来帮助孩子成长!如果一个孩子总觉得父母把他变成了别人的孩子,他会觉得父母不爱他。有些听话的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可能会委屈自己,努力改变。过程中的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而父母只看到了孩子外在的表现,严重忽视了孩子内在的成长。面对孩子不同的性格,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允许孩子软弱。

不同的性格表现没有好坏之分。孩子各种情绪的表现,比如不开心、闷闷不乐、胆小怯懦,都是孩子的正常表现。父母应该允许孩子不开心,懦弱,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通过哭泣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即使我们知道孩子的哭泣会让我们更加烦躁。父母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可以依靠,尤其是在孩子内心脆弱的时候,关心多于训斥和批评来激励孩子。家长要认清孩子的性格特点,帮助和引导孩子。

家长示范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即使孩子在性格上表现出我们所说的懦弱和怯懦,父母的积极表现也会继续激励孩子。如果父母本身是大胆独立的人,孩子也会潜移默化的学习。孩子也会表现出父母在紧急情况下的积极行为。如果父母在平时的工作中畏首畏尾,对诺诺言听计从,那么他们的孩子也是如此。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他们不是替罪羊!

教孩子沟通技巧

像案例中的孩子一样,父母可以试着教孩子如何与同龄人相处。有的家长会说,我都跟孩子说了,孩子还是没多大变化。我们不应该认为教育是一种会立即见效的“毒药”。教育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孩子的玩具被抢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说,你抢了我的玩具,我很生气。你能把它还给我吗?在孩子的改变过程中,父母需要积极的示范,耐心的等待,鼓励。在温岚早教课程“愤怒的小象”的故事中,小象的玩具被抢了。他努力表达自己的情绪,最后和小朋友一起玩。其实,在孩子之间的交流合作中,不仅仅是表达你好、再见、拜拜等问候,更要学会沟通,学会冲突中的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