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孩子的“倔强敏感期”,如何应对?
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在3岁左右的时候,对自己的想法非常执着,经常不配合父母的管教。有些家长会对此做出过激的举动,认为这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必须严加管教。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真的适合现阶段的孩子吗?显然不是。孩子3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凸显,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家长的强力干预,显然不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其实这个时期孩子的偏执行为是“倔强敏感期”的一种表现。
一、什么是“顽固敏感期”?大概1。3岁是孩子的“倔强敏感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行为表达特别固执,当事情的发展与自己的想象不相符时,会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孩子3岁的时候,这种表现非常明显,对自我观念的设定非常执着,经常有哭闹的情绪表现。
2.往往伴随着秩序感的形成
儿童内心的秩序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伴随着秩序感的产生和发展。孩子的思维有自己的逻辑,不是大人能控制的,也不是强大的教育观念能纠正的。当孩子的秩序感被破坏时,他们会感到无助。
3.孩子最初的反抗期
在这个阶段,为了维持内心的秩序,孩子开始有反抗心理。有时候甚至为了反抗,孩子不考虑自己的坚持是否正确,同时孩子更渴望建立环境秩序,对父母的管教往往置若罔闻或者唱反调。
可见,这个敏感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孩子的想法开始浮现和形成,孩子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得更叛逆。这时候家长的命令式教育方法就完全没有用了,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会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反其道而行之”。
二、孩子的“固执”是如何形成的?1.孩子们渴望表达他们的想法
与之前的成长阶段相比,孩子不再愿意配合父母的引导,绝对服从父母的教育。孩子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表达和实现。这种内心的表达欲让孩子显得过于执着。
2.儿童暴露在不同的环境变化中
这个阶段孩子接触的环境变化更加复杂多样,学习能力增强。在此基础上,孩子对事物的看法更加丰富,不满足于从父母那里听到,而更愿意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尝试获得新的体验。所以孩子不愿意配合父母的控制。
3.我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儿童独立的个体意识越来越明显,儿童希望自己的行为表达能够得到关注。这种关注让孩子有存在感。同时,对关注的渴望也刺激了孩子的表达欲。这时候父母会认为孩子爱逞强。
可以说,虽然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行为会有些叛逆,父母的管教也更难落实,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孩子的思维能力、行为能力、性格特征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孩子不再是“乖宝宝”,而是更有思想。
第三,家长要学会处理“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他们要有原则,懂得变通。
这个敏感时期是对父母育儿技巧的极大考验。家长需要教会孩子一定的规则意识,但同时也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所以对于父母的文化程度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需要家长讲求原则,但为了不给孩子太多的限制,家长需要变通。
2.命令式的语气不如让孩子多选。
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多吃水果,孩子的回答往往是“不!”然而,如果家长的问题是“儿子,你想吃苹果还是梨?”孩子通常会做出选择,他们的想法得到尊重,父母的目标得以实现。让孩子多做选择,可以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孩子通常会给出明确的答案。
3.保持理性,理解孩子的情绪。
很多时候,家长会对孩子的固执不耐烦,情绪很容易被感染,使自己的教育理念被情绪化所干扰,掩盖了教育的初衷,容易发泄情绪。当父母保持冷静时,孩子的想法是可以被父母理解和接受的。
4.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
通过奖励来规范孩子的言行,通常能得到孩子的及时回应。奖惩制度可以让孩子明白行为本身的对错。避免错误的行为会加强对奖励行为的印象。让孩子明白,哭不会让他们的想法成功,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惩罚。
当父母被孩子的固执和无知所困扰时,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倔强敏感期”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证明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抓住这个敏感时期,足智多谋的父母可以让孩子快速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