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安全早教视频教程

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提出以“1米高度”为视角,从城市、街区、社区三个层面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那么,这一政策在各地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指导意义是什么?相对于社区养老,物业服务企业(以下简称“物业企业”)在托幼方面并没有太大进展。这个短板怎么补?在各地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过程中,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应如何积极嵌入这片“新蓝海”寻求突破?

该指导方针指出,应在城市、街区和社区三个层面促进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

从“1 m高度”角度推进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与改造

《导则》提出,以公益为原则,兼顾特殊儿童群体需求,推进“1m身高”的儿童视角设计,根据年龄和需求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让儿童公平享受便捷、舒适、普惠的设施、空间和服务。

具体而言,指导方针明确指出,应在城市、街区和社区三个层面上促进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和公园绿地的“儿童友好型”改造,校外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建设。

其中,街区层面与15分钟步行范围相衔接,与城市街道管理服务范围相衔接,重点完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活动场地、慢行系统和学习路径网络,建设儿童友好型街区空间;社区层面与5-10分钟步行范围相衔接,城市社区管理服务范围相衔接。满足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日常需求的服务设施、操场和步行道优先满足儿童日常基本需求。

从相关设施来看,每个托幼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9平方米;幼儿园建筑面积不应小于2200平方米,用地面积不应小于3500平方米;新建居住区儿童游乐场面积不应小于100平方米;新建社区应建设不少于800平方米的多功能运动场。

同时,政策中提到了“儿童友好型”的理念,尤其是公共服务设施“儿童友好型”改造的内容。《指南》提出,结合儿童特点和成长需求,优先对教育、医疗卫生、儿童福利、图书阅读、展览和艺术表演、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儿童友好型”改造。,完善托幼服务设施建设,搭建儿童社会交往平台。

对此,中指院物业事业部总经理牛表示,此次政策明确提出“儿童友好型”改造,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温度,提高城市更新的内容,增加居民幸福感。

“爱幼”的概念应纳入社区规划和城市更新

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在儿童空间的配套设施建设方面进展相对缓慢,在基础设施、活动场地等场所的建设中忽视了儿童这一群体的诉求。相比之下,之前各方更注重养老和适老,尤其是在财产层面,不断探索“财产养老”的落地模式。

同策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肖云翔指出,虽然一些地方一直在推动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但《导则》的发布更有利于确立国家层面推动儿童空间建设的方向。“只有有了统一的方向,才能从标准化、规范化方面推进各地的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业内看来,《指引》中提出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理念,对房企而言,极具启发意义。“鉴于二孩、三孩政策的出台以及随后家庭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疫情期间儿童教育娱乐的出现,迫切要求各部门、各企业重视此类政策。特别是在住房和社区规划、城市更新和旧社区改造方面,需要积极引进这种设施和服务。”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严跃进还指出,此次政策明确了三个层面的推进流程,尤其是社区层面,这是目前房企重点关注的。后续房地产企业应结合社区人口规模,积极开展此类服务设施建设。此外,政策中提到了“儿童友好型”的理念,尤其是公共服务设施的“儿童友好型”改造,也需要在各地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引入。

“儿童友好型”物业服务仍有发展空间。

毫无疑问,作为与城市居民接触最密切的行业之一,在业务范围内提供“儿童友好型”服务,满足业主需求,有其先天优势。在提升小区业主幸福感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服务满意度。

在政策层面,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材料企业发展多元化生活服务。例如,03年7月13日,住建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城乡建设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实施方案》,鼓励物业服务企业为业主提供居家养老、家政、托幼、健身、购物等生活服务。

在此背景下,目前物资企业围绕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拓展社区生活增值服务。比如,以“未成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全生命周期为线索,针对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不同群体打造“全年龄段”多元化服务,布局儿童护理、亲子、零售、美丽生活、养老等领域,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特定需求。

其中在“托幼”工作上有很多做法,如绿城服务,以收购、自孵化等方式推进托幼早教业务,将文化教育服务作为其园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发展。此外,也有很多实体企业在儿童社区教育领域进行实践。

但总体来看,物资企业“适应孩子”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正如严跃进所说:“相比之下,物业公司在儿童看护方面并没有太大的进步,这个短板需要补上。该政策还明确,因地制宜加强婴幼儿护理设施供给,可利用现有公共设施开展家庭育儿指导。这对物业企业是有启发的。他们可以主动关注这样的需求,搭建好桥梁功能,为小区业主的育儿需求增加新的服务。”

企业如何涉足「适合儿童」的领域?

在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博看来,育儿服务的完善是育儿责任从家庭走向社会化的重要体现。应该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完善的监督机制来保证托幼服务的质量,真正让照顾者放心,让孩子健康成长。对于实体企业,尤其是大型实体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品牌效应来规范和严格要求一批示范性的托养机构,打造自己质量高、口碑好的品牌,这是目前他们在“爱幼”社区领域可以探索的路径之一。

但在江苏三三得久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志伟看来,物业服务在儿童看护方面的空间有限,因为目前在儿童安全、空间运用、投资回报等方面都没有支撑。而物业服务可以有所作为,主要是在培养孩子亲近自然和互动娱乐方面。比如,在社区合适的场地开设“认知花园”和“一米菜园”,帮助孩子识别常见的动植物;在合适的室外场地改建儿童游乐互动场所,方便集中活动和安全监管;在架空楼层、走廊、空置物业创建儿童阅览室、儿童文化长廊,供儿童学习交流,展示社区儿童文艺作品。此外,开发商可以在公园的规划和配套上适当增加相关设施,如“亲子园”、“老幼相伴步道”等。

韩毅物理研究所研究主任李燕杰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公共* * *服务的“爱婴”工作的推广,对于物质企业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开发商和材料企业要想在这个领域嵌入,需要做好前期的软硬件配套。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推广。

此外,李燕杰指出,与养老相比,养老服务属于专业性强、安全水平高的业务,实体企业目前可能还不具备这个能力。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提供社区空间,开设社区课。

展望未来,在牛看来,要想参与到“爱婴”工作中,物业企业除了优化社区环境外,还需要兼顾社区改造和安全保障。因此,物业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

考虑到儿童群体的特殊性,肖云祥建议,在社区“爱幼”服务领域,采取政府引导、监管、规范、市场运作的方式,促进托育行业的发展。从实体企业的具体做法来看,首先,在服务和运营能力上,实体企业需要获得业主的信任和支持,这是开展托儿业务的前提;其次,在业务拓展方面,运营能力和资金实力较强的实体企业可以自己孵化团队,从“术业有专攻”的角度来说,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合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新京报记者张晓兰

编辑杨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