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会不会越长大越笨?为什么?!

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中科院心理所博士生导师施建农研究员表示,天才儿童有遗传和先天因素,每个人的生物学基础不同,认知和学习能力也不同。但先天素质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后天环境中培养,后天的教育干预可能会对先天的大脑生物结构进行调整和修饰,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没有良好的后天教育,任何有才能的人都很难成为有用的人。相反,一个智商一般的人,经过科学合理的后天教育,也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有早教专家认为,人的先天智力差别不大,关键是胚胎形成后,成人对其智力的开发程度。有研究表明,人的一生对大脑的开发和利用不可能达到65,438+00%,婴幼儿的大脑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他们一生中90%以上的时间会在7岁之前得到发展。施建农研究员认为,教育等外界刺激并不是越早越好、越多越好,只有适当才有意义。比如0 ~ 3岁是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如果12岁以后学习,口音可能不太纯正。过多的早教超出了孩子的大脑和心理承受能力,会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一个超常的孩子在最好的教育时期得不到适当的教育,久而久之他的机能就会懈怠退化,或者误入歧途。比如一些被视为多动症的调皮孩子,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智力和精力没有得到适当的开发和发泄。

25年来,合作组对国内数百名超常儿童进行了调查、教育和跟踪研究,对数千名不同年龄的正常儿童和超常儿童的认知、人格和创造力进行了比较。目前,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跟踪的上百名超常儿童中,有不少已经上班了。大部分都是聪明的,成熟的比较早,但是就像古人说的,30%是老了,1%甚至是退步了。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发展上的分化?

查子秀教授说,这和孩子的内在素质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性格倾向、个人品德和创造力。她打了一张幻灯片,上面有三个交叉的圆圈,分别代表智力、个性和创造力。大量的比较研究和跟踪研究表明,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体。不同类型的天才儿童这三个方面的组合有其独特性,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难以健康成长。很难想象一个自私、狭隘、唯利是图的“聪明人”能做多少事;一个智商高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此外,创造力对成功尤为重要。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学以致用,不会解决问题,缺乏创造性思维,所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很容易碌碌无为。

环境因素对个人的成功也非常重要。国外研究认为,天赋或才能不仅仅是一种个体素质,还会随着环境因素而出现或消失。比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很多习惯了传统物理学研究模式的“天才”需要重新适应,而精通计算机的物理科学家成功的机会更大。另外,社会规范严格的方向性限制了人们未必能在真正适合自己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

传统意义上的智商是用来反映智力的,情商是用来衡量一个人的情绪智商。如果说智商分数更多的是用来预测一个人的学习成绩,那么情商分数则是预测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成功甚至人生成功的更有效的指标,它反映了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情商和智商并不相互排斥。情商高的人可能智商高,智商低的人也可能情商低。其实智商和情商是有一定关联的:比如高智商和极低情商,或者高情商和极低智商在生活中很少见。虽然智商和情商反映的内容不同,但是无论哪一方有缺陷,个人都很难成功。

纯粹的高智商型,几乎是一种夸张可笑的知识分子型。知识的巨人,生活的白痴。但是男女之间略有不同。男人的特点是:有广泛的智力兴趣和能力,有野心,有效率,不灵活,固执,不容易被自己的问题困扰;此外,他骄傲,喜欢评论和断言,自我抑制一丝不苟,在性和感官快感面前总是疏远和冷漠。高智商的女性:对自己的聪明才智充满信心,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知识面广,有审美情趣;平时内向,多思,焦虑内疚,悲观失望,容易冲动,但不容易公开表达愤怒,反而用间接表达代替。

相反,情商高的人大多社交能力优秀,性格外向开朗,不容易陷入恐惧或担忧,容易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人和事当中,平时直爽,富有同情心,感情生活丰富,但并不出格,对自己和他人都能游刃有余。

虽然智力在成功中占了很大比重,但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更多的是性格、世界观、价值观、耐心、信心和毅力。

智商与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勤奋可以弥补。而且经历也可以提高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