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今天有幸听了姜老师的讲座,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希望能改变自己的教育模式,同时帮助更多的人。

?姜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认证导师,多次获得个人先进奖。15年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经验丰富。

第一,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

如果说孩子的成长像一棵树,根在父母,茎在家庭教育,枝在学校教育,叶在社会教育,果在孩子的成就。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事业忙,送孩子去有老师的培训班是可以的。其实是大错特错。孩子最初的认知来自父母的语言,这是根本。如果根基没有打牢,孩子以后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技能,但是情商可能不高,没有安全感,不快乐。

案例一:合肥一中国际班的一个同学,因为孩子抑郁有自杀倾向,被学校辞退了两次。孩子学习能力很强,但是心理问题很大。

案例二;李天一:4岁当选中国少儿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建明。8岁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文志;获得无数钢琴和书法奖项;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就读人大附中,美国留学;后来,他的前途被犯罪毁了。

?追根溯源,他的父母对他的教育影响很大。他妈梦见给未成年儿子送宝马,导致以后挨揍。我们都知道18岁才能学驾照,但是她妈妈知道不能,但是她还是做到了。

案例三:西西是学生。刚入学时,他就出现了异于常人的表现:比如喜欢爬,喜欢跑来跑去,不坐凳子。他喜欢抢别人的玩具。别人抢他自己的东西,他就喜欢打人。而家长则认为孩子只是有多动症,控制不了。老师在厕所给一个孩子脱衣服,发现孩子的PP上有很多被打的痕迹,老师问:“这是谁?”西西说:“这是爸爸在卫生间用铁丝做的。”。后来老师和西西的家长沟通后发现,西西的爸爸经常对孩子施暴,妈妈有二宝,大宝也有疏忽。他妈妈喜欢玩手机,不怎么陪孩子玩。另一方面,奶奶非常喜欢她的孩子,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后来老师制止了爸爸的暴力行为,要求妈妈每天至少花30分钟-1小时陪孩子,不能玩手机,还要求奶奶不要惯着孩子。过了一个月,西西的情况有所好转,后来西西变得很好。有没有多动症要看医疗结果,没有证据不能判孩子死刑。如果大家都认为自己有多动症,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会非常不利。

以上案例可以说明,一个家庭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与孩子、夫妻之间也非常亲密和谐,孩子就会被感染,充满爱和被爱,在3岁之前就会建立起安全感。

第二,父母语言的重要性

?孩子在婴儿期就能充分分泌应激激素(简称皮质醇)(皮质醇过多,容易导致身体疾病和抑郁)。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决定了孩子能充分分泌多少皮质醇。父母微笑着,温柔着,孩子的皮质醇也能分泌出来。如果父母脾气暴躁,经常骂孩子,那是负面的,会对孩子的认知行为、学习能力、自我、情绪能力产生影响。

孩子在9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学习的落差,3岁时的读写水平决定了以后上什么大学。这个说法也是有实验证明的。(本实验及收文摘自《父母之语》)

医生给同样的两个听障儿童植入了人工耳蜗。三年后,对两个孩子进行随访,发现其中一个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另一个上的是残疾人学校。医生很困惑。我给了他们两个人工耳蜗,都是一模一样的。他们听了,没有任何问题。结果医生走访他们家发现了。第1个孩子,他的父母、爷爷、奶奶、哥哥、姐姐,都不停地和这个孩子说话,让他的听力基本和正常人一样。嗯,另一个孩子,家里人很少和他说话,大家都很忙。忙于生计使他无依无靠。

先看一组数据:13-36个月的孩子听到的平均句子如下:

脑力劳动者家属:480句/小时

工人家属301句/小时

领取福利的家庭为176/小时。

3岁儿童积累词汇的实验结果如下:

脑力劳动者家属:约4500万字

领取福利的家庭:约13万账单。

差距是:3200万字(这里的字是按照英语单词的词汇量计算的)

3岁儿童能掌握的词汇实验结果如下:

脑力劳动者1116字。接受救济的家庭只有525个字,相差591个字。

父母、爷爷奶奶、家人和孩子每天说很多语言,这些语言可以刺激孩子的神经元。

神经元又称神经元或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有长突起的细胞,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组成。神经元链接的建立可以提高儿童的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促进孩子神经元连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声音刺激,比如用音乐刺激听觉,色卡,讲故事,用手触摸物体等。)

第三,父母语言的4T原则

(A) * * *对返回的关注

给孩子讲故事时,孩子有时会注意其他的事情,比如摸其他的玩具和床单。这个时候,大部分家长都会说:“你怎么不听听我的故事?你不听,我就不说话。”。快看这里,别玩别的了,不然你睡觉我下次不告诉你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要骂孩子。在孩子关注其他事情的时候,要用眼神关注孩子的情绪,帮她解释,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来,摸摸这个,这是床单,这个玩具不可爱,我们讲完故事就和你玩。”

* * *关注爱情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交流的时候眼睛盯着孩子。传递重叠词(喝妞妞,拿着),他觉得有节奏,好记。

(2)不停地说Talk?更多

例如,一个孩子说,“爸爸”。这时候你可以说:“要不要爸爸抱抱?”“要不要爸爸陪你玩?”类似的组句。这样,孩子们将学会用爸爸这个词造句。这就是用语言拓展的方式跟孩子多说话。

比如,你带孩子一起玩,看到一棵树就可以对他说:“这是一棵大树,它的英文名是tree。

这是草,草的名字叫草。宝贝,看那边的花。你可以触摸它们。我们不能摘花。会疼的。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对吗?“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让他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

给孩子吃东西的时候,拿出一些来数一数。第一个给爸爸,第二个给妈妈,第三个给爷爷,第四个给奶奶,第五个给宝宝。.....

这样,孩子会从父母的不断讲述中学习到其他内容:丰富的词汇、数学、英语、古诗等等。

(C)轮流说话。

父母和孩子说话时不应该使用封闭的、命令式的语言。但是要学会利用因果关系。

比如“别碰剪刀”。孩子会停止探索,大脑神经元没有办法链接。正确的做法:“因为如果碰剪刀,很容易割破手指,所以流血就会痛。”让孩子知道前因后果。

?不要使用命令:“不要哭”......

(4)转它?关了?(关掉手机和电视)

很多家长不陪孩子玩,直接扔给孩子一个pad,或者直接玩电视、手机。为什么要关电视手机pad电子产品?因为他们违背了以上三个原则(手机和电视无法关心和安慰孩子,无法和孩子很好的交流,更谈不上建立充分的对话)。

有句话说:“在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情商低。”孩子接受的信息语言是通过电视传递的,而父母给予的却很少。电视上有人被打,被摸,哭两次就好了,孩子感受不到痛苦。那么多孩子在学校打架,跟看电视和家长关注度关系不大。

?第四,孩子需要成长,家长需要多学习。

(一)幼儿期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交流。

?孩子长大后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世界充满好奇,所以总喜欢问为什么。

这个时候,家长需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言。他们不应该用大人的思维方式和孩子说话,而应该转换成孩子能听懂的语言。不要因为不解释自己的态度而直接扼杀孩子的探索。

?比如,妈妈带着孩子在散步,看到一棵大树上的叶子掉下来,孩子会问:“为什么叶子会从这棵大树上掉下来,妈妈?”会有n个答案:

1,理科生:“因为地球有引力”。?——孩子不懂,什么是重力?还是不明白

2.文科生:“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因为叶子老了,它们会脱落,这样新的叶子就会长出来."

4、直男:“摔了就摔了,这么多废话。”你这么说,是你父母的态度有问题。不如想想树叶为什么会落下。"

5.“因为你看地球是不是黄色的,树叶想念地球母亲,她穿着黄色的衣服。”。这是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

?(二)青春期应该学会用书面语言交流。

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禁止对孩子说“不要谈恋爱,会影响学习,连大学都考不上。”。这样孩子会反感。

?青春期本身就很敏感,有时候只需要点一下。这时候父母可以用书面语言交流。

比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人生路漫漫。目标高的时候,有些人注定要和你在一起一段时间。

(3)交流时,要注意少用禁用词,多用主动词。

医生征得55个家庭的同意,给了他们一些这样的虫子:不同的家庭对他们的孩子说不同的语言。中产家庭说正面词素远多于负面词,而那些忙于生计的家庭往往负面词多于正面词。

?这会影响孩子的智商,原因,语言处理的速度,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成功能力和潜力。

?脑力劳动者听到166000个正面词,26000个禁忌词,62000个禁忌词和36000个领取福利的家庭,26000个正面词和57000个正面词。

?到4岁,孩子听到的正面词是劳动者家庭,禁忌词是660000,104000,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是104000,禁忌词是228000。正是这些话,逐渐塑造了孩子之间的差异。

(三)镜像效应

孩子95%的语言来自父母,孩子是父母的复印机。如果父母和孩子说话粗暴(滚蛋,我不要你,让警察抓你,我不喜欢你,你再哭我就杀了你等等。),孩子会变得孤僻,缺乏爱、安全感,时间长了容易出现心理疾病或抑郁,孩子将来也会有言语暴力。

如果父母和孩子说话轻声细语,态度温柔,孩子以后会变得温柔,更自信。

孩子最能体现父母的教养。如果孩子变得不守规矩,叛逆,从自身找原因,改变方法。

?平时孩子叛逆不听话的时候,我会经常看一些教育方面的书,从中学习。我可能一直以为以后会把孩子养成习惯来培养优秀的孩子。现在看来我的认知是错误的。再多的培训班和早教都不如家长的教育,语言才是让孩子拉开起跑线差距的关键。

笔名小,(巫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