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八景介绍

第一篇:《走进章丘八大景》。它的“巍峨险峻的山和神圣的井”。

危山,位于章丘明水城西,山后寨村南,地处平原与山区交界处,面积约四平方公里。海拔约205米。在南侧,远远就能看到太乙山系北侧的一些山丘,被山前平原所环绕,于是海拔较低的险要之山就成了矗立在周围平原上的“高山”。目前,危山下有“盛京广场”、“水笙池”、“齐鲁圣贤墙”、“盛京福寿顶”和高标准娱乐区。近年来,雄伟的元音寺,元音塔,讲堂和玉皇阁已恢复和建立在山上。正所谓“山不高,仙不过名。”说到险山,我得给你讲一个关于圣井的小故事。

据说古代危山周围三年不下雨。土地干燥龟裂,颗粒无收。住在这里的人连饭都不吃,后来连水都喝不上了。

一天,突然来了一个和尚。说他是天竺来拯救众生的。又说观音菩萨游东海,路过此处。看到百姓的悲惨境遇,她动了恻隐之心,用圣水柳枝摸了摸水井。哈哈!反正东西都搁了几千年了,没办法研究。我就这么说吧,文艺的朋友都听着就行了。这个话题暂且放下吧。让我们回到之前的话题。再说天竺和尚领着人到了山上,四处看了看,然后指着一个有禅战的地方说:“这个地方不深,为什么不在这里挖一口井呢?”大家一看,发现脚下的地方干干的,没有开裂,地面湿漉漉的,杂草丛生。大家喜出望外,纷纷举起镐来挖井。果然,我得到了一股清泉。但我看到泉水汩汩喷涌而出。喝一口,甜如甜汁;一把手凉脾。老百姓视天竺和尚为神,称其为“圣僧”。那口井也叫“圣井”,那口井里的泉水叫“圣泉”。从那以后,圣井的水就一直从山上流下来。她不仅滋润着险峰周围的土地,也养育着当地的父老乡亲。而且泉水一直流入平陵城的护城河,哺育了古老的龙山文化,滋养了平陵城的经济繁荣。

不仅如此,相传汉初平陵王刘必广死后葬于危山。所以有人把险峰称为“铁墓顶”。反正在明清时期,“圣井旁,陵寝旁”早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古树参天,寺庙掩映,亭台楼阁。

在农历三月初三和八月初八,当地人会在危险的山上举行庙会。一方面是感谢天竺圣僧拯救众生,一方面是一箭双雕,繁荣地方经济,方便生活。庙会期间,人潮如织,喜气洋洋,商人络绎不绝,蔚为壮观。微山寺的“圣泉书院”里,文人墨客不计其数,或讲学探经,或探揽胜;或者背诗写诗,泼墨。那个场景是一个伟大的景象。

沧桑巨变,时代变迁。

如今的险峰早已超越了昔日的辉煌。蜿蜒如玉带的盘山公路和沿途的花草树木,足以让你流连忘返。更不用说新建的元音寺、元音塔、讲堂、玉皇阁等名胜古迹了。俗话说:眼见为实。新的险峰景区在向我们招手!

这里借用小乔文友的新作《险峻山景》中的一些描述来结束我的话题。

“有一个风景宜人的好地方。她就是章丘危山风景区。最近,我利用闲暇时间参观了史静东路沿线的景点。一踏进危山景区的广场,就被青山绿水、亭台楼阁、鸟语花香所吸引。那真的是一个井井有条的景点,让人目不暇接,心中升起无比的舒适感,普遍的感受和景区淳朴的田园风光,处处都有一种清新的感觉;伟岸的“丁”就像一个强大的守护者,为整座险峻的大山增添了雄伟的奇观。

享受着青山、绿树、草坪的芬芳,我来到了离丁300米远的长匾墙上。匾墙正面刻有诸葛亮、孙武、蒲松龄、李清照、李开鲜等齐鲁历史名人。,而匾墙背面则是“危山诗”,详细记载了危山的历史渊源,见证了章丘的历史骄傲。

欣赏完齐鲁的名人风范,我拾级而上,向山顶走去。看着山上越来越多的花草树木,看着鸟儿时而在绿树成荫的丛林中飞翔,时而躲在果树的花丛中,叽叽喳喳发出动听的声音。夏日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枝,洒在通往山顶的小径上,洒在登山者身上,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健康的自然沐浴。这一幕就像是在享受最好的音乐,融入了调理身心的仙境。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危山“圣井”的源头。站在水泥边的井口边,我向井里望去,却看到清澈的圣水泛着细微的涟漪,仿佛在向游人详细讲述这座山、这口井、这水的来龙去脉,给每个人的脑海里又增添了一个记忆故事。圣水是这座危险的山的特征。因为有了“圣井”,这里才有了灵气,山也因为有了“圣水”的滋润而更美。

喝完圣井的水,来到了山顶的“元音寺”,就在寺西南不远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险山镇的“塔”。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增添了山景的壮丽。寺内多了些闲情逸致,音乐悠扬,香气飘荡在整个院落,给人一种思绪万千的感觉。

逛完危山景区的最后一个景点,休息了一会儿,往下看。山路幽幽,微风习习,花木飘香。整个身心都沉浸在大自然环抱的青山绿水的氛围中,庆幸自己没有虚度此山之行。"

第二篇:绣江春涨水声。

江秀河,也叫盲河或盲水,发源于明水的多处泉水,向北流到金盘村与西八楼河的汇合处,穿过秀晖街,流经章丘大亨孟洛川的故乡九郡村,最后注入小清河。曾有一位无名氏诗人说,“绣出一座小春城的源头,直扑小清河”。蜿蜒的绣河,全长30多公里,是章丘最大的河流。自古以来,川流不息的绣河水滋养了两岸的土地,哺育了沿江的人民。漫步绣江,你现在是在江南水乡。春天到来后,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江秀河水突然上涨,水流湍急。两岸绿柳掩映,景色壮观。也曾有诗赞曰:“绣江之水如此清,荷花随稻花香。”“绣江春涨水声”是章丘八景之一。

第三章:百脉冷泉珍珠卷

齐文化和鲁文化在这里相遇、融合、变异;现代商业文化与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在这里碰撞、交配、升华;粗犷与浪漫,简约与唯美,豪放与婉约这两种特质在这里融合。甚至自然景观汇聚了所有的河流,吸引了所有的海洋,从而形成了世界奇观——百脉泉。不知道是谁的诗:“一弦,二弦,三四弦,五弦,六弦,七八弦,只有春花从水底冒出来,却又都不见在散水里”,是形容百脉泉的水。你没看到无数串闪闪发光的珍珠从水底摇曳而出,美丽典雅的景象是如此迷人!

第四篇:学校礼堂里的夜雪粉妆城

湖塘岭,位于相公庄街以北约三公里处,是从石龙庵一直上升到西平的一个高丘。东北不仅仅是长白山的山峰。它面向西部的高东村。海拔只有60多米。方圆只有4平方公里。但却是章丘的一大景观。从远处看,湖塘岭就像一只趴在地上的梅花鹿。所以古人有“真鹿卧洛河西”的描述。最重要的是有海市蜃楼般的奇幻景观。夏秋的黎明,山脊上会升起霜状的东西。像一座裹着粉和妆的城墙。走在其中,脚下会有咯吱咯吱的声音,仿佛走在雪地里。由此,“湖塘夜雪粉妆城”成为章丘八景之一。

第五篇:金川烟雨总是滋润的。

旧章丘城西门(今章丘市秀晖街)有两个门,外门叫通济门,内门叫金川门。“金川的雨雾总是滋润的”意思是:如果你在春秋时期一个美丽的早晨登上金川的城门,仰望北方,初升的太阳下的女儿山将是热气腾腾,云雾缭绕;山中的寺庙,佛寺,在烟雨中若隐若现,宛如玉宇琼楼,景色十分壮观。向西望去,却见百川汇流,江秀河水如白水,蜿蜒流向白云湖,景色十分壮观,令人陶醉。因此,“金川烟雨常滋润”成为章丘八景之一。

第六篇:陇东的风越来越清。

龙藏洞位于章丘明水城东南,闫家峪乡赵八洞村南,天藏岭东,一个叫四季山的半山腰里。又名:龙堂洞;当地人把它们叫做东龙洞和赵八洞。是一个天然溶洞,宽8m,深52m,高5m,离洞不远。右侧有一个天然洞窗,高13.6m,直径约2m,可以仰望蓝天白云。洞穴南侧有一个平台,高3米,长8米,宽2米。冬春如床,夏秋有山泉流下。这就是所谓的“龙床”。“龙床”上有一个小洞,可以容纳你。过了几米就会狭窄难进,深不可测。如果有灯光照在上面,你会看到钟乳石凹凸不平,水滴滴落。洞内共有85尊不同时期的雕像,其中南壁雕像41尊。洞内除第三组关羽、关平、周仓外,其余均为佛像。北壁雕有大小佛像44尊,除洞口那尊外,其余均为佛像。雕版的年代从元代到明代各不相同。离入口一米处,有一块石碑,上面用四个行书大字写着“天地”,是明嘉靖四月所签。

第七篇:白云巴罢工回来晚了。

说起白云湖的特色,重点是浓浓的人文气息,湖光山影是特色,堪称人文浓郁,历史悠久。白云湖的美景,触动了历代名人的精神和情怀。他们或在此划船,或在此饮酒作诗,留下了许多浪漫的诗篇。如元代张的《游湖有感》,明代康帝姬的《游白云湖》,李开鲜的《白云湖之夜》,都唱过关于白云湖的诗,从古至今难以计数。其中以清初牛天素的《白云湖》最为流行。

第八章:躺着看东陵小月明

远远望去东灵山,似乎悬崖上有无数蜿蜒的小山,所以又叫“盘山”。当地人俗称它为“茶山”。是进入长白山的第一高峰,与摩诃峰遥遥相对,海拔612米。这座山陡峭崎岖。

东灵峰北崖,巨石如柱屹立于南,蔚为壮观。峰峦之间,巨石相倚,有一个大石窟。三月三月的夜晚,晓月的晨星从孔众的群峰中浮现,有着独特的魅力。相传在章丘县的老唐雅,开窗东望四十里外的东灵山,洞窟明月,可以看到东陵萧月的奇观。所以古人有诗:“望东陵晓。”所以古人将此景列为章丘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