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早教课一定要带东西。

要不要带宝宝去上早教班?

菠萝小姐咨询过很多人,基本上都有不同意见:

“去吧,早教对宝宝很重要,人家是专业的。”

“我看宝宝挺开心的,那就办卡吧!”

“都是骗钱,不就是玩玩吗?性价比不高。”

“没关系,给宝宝和大人一个打发时间的地方。”

“宝宝的早教变化很大,对适应园区有好处。”

“身边的人都走了,我也不觉得亏欠宝宝。”

早教,简单来说就是宝宝出生后的早期训练。

早教机构起源于欧美。外国人最初建立早教机构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游戏增加宝宝与父母及其他同龄孩子的交流和互动;二是开发宝宝的潜能,使宝宝的身体、情感、智力等得到提高。

现在很多早教机构都宣称使用“蒙氏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将早期教育分为五个领域:日常生活、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训练和科学文化训练。

不过菠萝小姐也挺不服气的。“谁说只有外国人懂早教?那是我们老祖先玩剩下的好吗?!"

拨浪鼓,不就是感官教育吗?促进宝宝视觉、听觉、触觉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拼图游戏不就是数学教育吗?让宝宝对数量、大小、形状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宝宝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根不是科学文化修养?引导宝宝建立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所以,问题来了-

奶奶用一个红球在宝宝面前移动,锻炼宝宝追东西的能力。是早教吗?

每次宝宝洗完澡后,妈妈摸摸宝宝,和宝宝聊聊天,算早教吗?

爸爸每天睡前在亲子时间给宝宝读故事书。是早教吗?

当然啦!

父母每天都在做早教,却没有意识到,没有提取出“开发智力”和“挖掘潜力”的高度!

那么,早教到底教什么呢?

看宝宝的年龄!

根据不同月龄宝宝的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例如:

0 ~ 1岁是宝宝建立安全感、发展感官、发展肢体动作、发展精细手部动作的重要时期。

家长给宝宝看一些颜色鲜艳的卡片,可以帮助开发宝宝的视力;

利用玩具等辅助工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帮助练习俯卧平视;

经常和宝宝说话,给宝宝唱歌,听音乐,对宝宝的听力发育有帮助;

将不同质地的玩具、水果、蔬菜放在宝宝手中,可以发展触觉;

带宝宝出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对提高嗅觉有好处;

带宝宝逛街、聚会,增强他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家长也可以重点培养大运动;语言表达;认知,思维能力等等。

看家庭环境!

这绝对是技术壁垒!

缺乏科学技能的菠萝小姐...

再比如,关晓彤。爷爷是“单琴大鼓”二代传人;爸爸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也涉足影视剧;我妈妈是戏剧演员...从小就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有了兴趣,走上演艺道路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普通宝宝在玩积木,学唱《爱我,抱抱我》的时候,这些宝宝在研究微观世界,在说琴书!

但是,也不要太焦虑——家庭环境带来某个领域的高起点,并不是绝对优势,因为有天赋,有兴趣,有努力!

看宝宝的兴趣!

一般来说,早教机构的课程主要有: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绘画)、生活课...虽然名称不同,但本质基本相同。

但是,每个宝宝的兴趣是不一样的。

妈咪Ella一直很头疼:“为什么Ella那么喜欢玩小区里的土?我太热爱大自然了!”我还挺羡慕的。mini总是很反感土,Ella以后可能是自然科学家!

和任何教育方式一样,早期教育也离不开培养宝宝的兴趣和好奇心。只有建立在宝宝个人兴趣和探索欲望基础上的早教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早教效果。

虽然“小猪佩奇”被砍得体无完肤,但家长有没有问过孩子:跳泥坑和跳床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溅泥?哪里可以跳得更高?

你看,父母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洞察力,比玩更重要。

“早教班能学到东西!”

对于婴儿来说,玩耍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学习在家长印象中不仅仅是认字、背古诗、临摹图画、掌握乐器,还包含着更丰富的内涵:一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同时锻炼多种能力,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就是学习。

所以,如果家长只是想让孩子在早教班“学习”,不如把课堂拓展到生活中,给孩子提供更多探索的机会。

小孩子喜欢撕纸?和他一起玩!让他撕出不同的形状,然后让他说他在撕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力、语言表达和精细动作都得到了锻炼……

“早教班可以锻炼社交!”

尤其是北方寒冷的冬天,每天带着孩子去社区广场有点不现实。

于是,早教机构就成了一个非常好的“社交”场合。

从这一点来看,菠萝小姐对早教班是有好感的:

有这么多“别人家的孩子”,我可以在群体中观察mini的性格;

一开始mini跟不上节奏,慢慢的,从紧张变得舒服活泼;

在老师的指导下,父母形成了默契,让孩子自己处理小矛盾...

这些条件是菠萝小姐生活中很难为mini提供的。

毕竟亲戚朋友没有那么多同龄的孩子;平时老人带着孩子,几乎只下楼散步;在操场上,家长大多过于谨慎,唯恐“吃亏”或“惹事”...

当然,社交的方式和渠道有很多,不一定局限于早教机构。例如,在商场与收银员进行简单的交谈,在公园与孩子们分享零食...

“早教班可以学英语!”

一般来说,早教班的标准是英语老师和汉语助教。这让很多英语基础不好的家长松了一口气:“终于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学习英语的环境。”

打哈欠,你可以...想多了。

猫猫君,曾经是某少儿英语培训行业的专业人士,在《我爸妈都是“英语人渣”,我该怎么开导宝宝?看完这篇干货,你就明白写在《》里的经验了。

相比之下,“早教班每节课1小时,每次100句英语”,远不如日常持续“灌输”字母卡、英文绘本、儿歌...

“早教班可以玩!”

早教机构确实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场地和环境。

上烘焙班或者绘画班,不用准备材料,不用收拾残局,对于懒惰的父母来说是一大福利。

但是,每次老师让孩子走平衡木的时候,我都会自动补“路牙”;每当老师在教室里组装秋千,我都会怀疑人生。“和小区里的有什么区别?”

就像刚才说的,早教机构的课程设计是比较模块化的。所以,建议家长不要夸大或幻想几节早教课的积极作用。

毕竟对孩子来说,你全心全意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表示惊奇、震惊等)

要不要去上早教班?

全盘考虑,不要跟风。

孩子的性格,教养环境,经济能力……都要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