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醋了,怎么办?

我带鲍尔去同学未来家做客。两个孩子在玩一套新买的纸玩具。按照书上的步骤折叠插入,有纸叠的动物就会动起来。孩子们玩得津津有味,蔚来的爸爸也加入进来。鲍尔在动手上比蔚来稍微强一点,很快就折了一只嘴熊。蔚来爸爸看到后说:“你家宝宝真聪明,比我还厉害。”

没想到这句话,蔚来不喜欢。她不仅扔掉了对折的玩具,还从鲍尔手里抢过来放在脚下。当鲍尔看到这一幕时,他哭了起来。蔚来的爸爸急了。他拉着他向鲍尔道歉,但他固执地跑回自己的房间。

父亲未来说,孩子这么爱吃醋,我就不能夸别人了?以后能做什么?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其实,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增强,除了自信、独立等好的方面,我们还会发现嫉妒和自私也在悄然滋长。孩子真的那么会吃醋吗?还是只是父母的占有欲,导致夸别人就怪父母?

孩子的嫉妒和自我意识有关。

在心理学上,嫉妒是一种消极情绪,是一种排斥或破坏他人优越地位的倾向。

嫉妒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逐渐发展,自我和他人的区分逐渐清晰,嫉妒就出现了。有研究表明,15个月的宝宝看到妈妈抱着别的孩子会吃醋。在这一点上,大宝非常明显。甚至在我抱猫的时候,他也会撅着嘴说:“我不要我妈。”

随着他们社交生活的丰富,情绪的逐渐细化,嫉妒会以更复杂的方式出现,不仅仅是对自己心爱之物的独占,还有成年人的赞美和关注。鲍尔的同学魏莱嫉妒他父亲对其他孩子的表扬。

Ps:需要注意的是,与成人的嫉妒相比,儿童的嫉妒持续时间更短,内容也更单一。

更重要的是找到嫉妒背后的原因。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嫉妒”心理时都很惊讶: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这么爱吃醋?但实际上,嫉妒只是一种情绪表征,背后还有很多复杂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只是需要关注或者缺乏自信。所以,在“教育”孩子不要嫉妒之前,重要的是要找到他嫉妒背后隐藏的各种情绪,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A.?自我否定评价

文章开头的例子,蔚来是因为鲍尔折纸玩具更快而吃醋吗?本来不是,但是当爸爸表扬鲍尔的时候,终于爆发了。后来和蔚来的妈妈聊天,才知道爸爸经常说蔚来傻,虽然只是半开玩笑,这让小赖很受伤。蔚来先是有一个负面的自我评价,所以因为父亲突然表扬别人而感到嫉妒。就像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漂亮,你可能会嫉妒路过的美女,因为你老公在逛街,东张西望。

B.?努力没有得到重视。

有时候,孩子的嫉妒来自于自己的努力没有被注意到,或者没有得到积极的评价。他觉得不公平。一个朋友和我分享了她儿子的故事。一次学校运动会后,他的儿子怒气冲冲地回家。朋友小心翼翼的问:怎么了?儿子不屑地说,又不是那个陈小乐。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是第一次冲刺吗?拖什么?

“你跑哪去了?”朋友问。

“第二!”儿子说:“我练了一个学期,老师只说他为班级争光。”

朋友突然明白了,儿子的嫉妒并不是针对跑得比他快的李小乐。反而觉得老师不提第二名的努力很不公平。于是,她对儿子说,我觉得你也不错。你在第一轮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去年李小乐第一次跑的时候,不在前三。我认为你有很多事情要做。

C.?虚幻的自我认识

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断“嫉妒”其他孩子,不能接受失败或者不是第一。这时候家长要观察孩子是不是只要没有鼓励和表扬就会吃醋,或者任何人的鼓励和表扬不是针对自己的。

因为有些嫉妒背后的原因是不真实的自知之明。这和成长过程中被过分夸奖有关。比如一个孩子,遇到他的人都夸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那他大概率接受不了,还有人夸另一个人(比他聪明)。

孩子表现出“嫉妒”,家长善用四招应对。

当孩子“吃醋”的时候,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你不能这样!但实际上,嫉妒虽然是一种负面情绪,但也是正常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们也会有嫉妒心理,但没有孩子那么明显。

所以,处理孩子嫉妒的关键是引导,学会管理情绪,而不是禁止孩子嫉妒。

1,鼓励孩子表现出“嫉妒”

心理学家卡斯特在《羡慕与嫉妒》中总结道,“嫉妒”比“嫉妒”更活跃,嫉妒的背后往往有下一步,而“嫉妒”在自我否定中无所作为。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表现出嫉妒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父母可以理解孩子背后的情绪。如果能引导孩子克服嫉妒心理,不管是不被注意到的不满,还是对自己错误的认知,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将“嫉妒”转化为行动的动力。

比如,如果蔚来的爸爸能在第一时间接受蔚来的“嫉妒”并理解,你会因为爸爸没有表扬你而生气吗?鲍尔拼写确实很快,但如果你多练习,你会比他更快。

而不是要求他马上道歉,否定他的情绪表达,也许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2.给孩子一个合适的评价

婴儿从他人那里得到的第一阶段评价通常来自他们的父母,他们用它来确定自己的特点:我聪明吗?漂亮?擅长运动?懂事?还是调皮?所以,给孩子一个中肯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伊娃生活在一个永远胜利,永远正确的环境中,你很难不认为她是宇宙第一。一旦被其他孩子超过,她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嫉妒心理。

另一方面,当孩子努力有所成就时,建议家长不要用“结果导向”来要求孩子。要积极肯定孩子的努力,教会孩子不要从单一的结果看事情。这样,孩子不仅能学到更多东西,还能在心里感受到公平和被重视。

3.换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你没事,我也没事。”我们不是来这里散步和别人比赛的。更重要的是,活得精彩。但孩子难免会在意输赢,不管你好看还是我好看。这时,宝宝马宝可以试着引导孩子,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比如我女朋友曾经和女儿一起参加过一个早教机构举办的串珠大赛。女儿的手环最后也没拿到什么名次,女儿很生气的说第一个手环很丑。我最好的朋友告诉她,第一个手镯相当优雅。但是她串的手链很有灵气。只是这次评委喜欢的是条条框框。妈妈还是喜欢你的。

4.帮助孩子转化“嫉妒”

从“驱动力”的角度来说,嫉妒难道不是一种驱动力吗?嫉妒的负面影响通常表现为自身的焦虑和不良行为。既然即使长大了,也无法避免嫉妒,那么如何转化嫉妒就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

比如,当你发现自己嫉妒别人的时候,不要忙着否定自己。观察嫉妒的对象,什么不如你,什么比你强。如果你向他学习一段时间,你也许能超过他。即使你还是不如别人,也不必自大嫉妒别人,因为你也有独特的优势。

爸爸妈妈也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嫉妒”的心路历程,让孩子客观认识这样的情绪,学会如何应对。

早上,我妈过来说话: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生理和认知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包括学会识别和处理各种奇怪的情绪。不要以为你吃醋的时候,孩子只是讨厌那个比自己优秀的人,他可能还和那个“吃醋”的自己过不去。尤其是当父母一味否定这种情感的时候。所以,对于负面的心理和情绪,包巴巴马宝需要明白,“劝导”永远比“禁止”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