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地区你知道多少童谣?
这些儿歌主要以自然景物或动物为题材,幽默风趣,朗朗上口,言简意赅,易于传诵。例如,以动物为主体:
猴宝宝扛砖。
猴宝宝猴宝宝搬了块砖头,砸到了猴宝宝的脚趾。猴宝宝,别哭,我给你娶个花媳妇。娶媳妇阿达睡觉?睡在牛槽里。你在放什么?展开簸箕。你在报道什么?盖上筛子。枕头是什么?枕槌棒槌滚,猴女妻酣睡。
十八牛灯店
妈的,奶牛亮起来了,指出来先生。刘先生算了卦,算出了黑娃。黑娃把龚打昏了,把她奶奶打昏了。她奶奶磨米,把女儿磨出来。她女人刮锅刮出了她弟弟。她哥哥走到柜子边,走出了Tabo。他磨着田地,磨出了黄狼。黄狼挖出枣刺,挖出他嫂子
“阿达”在陕西方言里的意思是:哪里。“屎牛”就是屎牛的意思。最后一首歌里,大部分小朋友喜欢的猴子是主角,在问答中显得很尴尬。第二首用一系列劳动动作和顶针的修辞手法引出一系列人物。
再比如这两首歌,都是以孩子们最喜欢的食物为主题的:
罗罗面馆
篮子、面条、杀鸡、擀面。奶奶一碗,爷爷一碗,男生两碗。
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穿新衣新帽,吃小笼包,砸核桃。
也有以自然风光为题的:
月亮很亮,夜晚很明亮
夜晚,月色皎洁,开门洗衣服。洗干净,使劲打,送弟弟穿整齐,放在馍馍笼里,走亲戚。
另外,有些儿歌寓教于乐,告诫孩子不要乱跑,要孝顺老人,要羞耻等。,带有传统教育色彩。以下三首歌:
谁跟我摇尾巴?
谁和我在一起?摇摇尾巴,把它踢到沟底。沟下有一只狼,吓得宝宝躲在墙头。
丢人,丢人,抠脸。
丢人,丢人,挖脸,挖沟种豌豆,别人用豌豆砸石头,我们(ca)用豌豆砸马牙罐子。
咪咪猫,去窑子
咪咪猫,高窑,金蹄,银爪,爬树,抓雀(乔乔),抓雀喂老猫。
(2)反映时代特征和人物的民歌。
同时,民歌也表达了人们对时代变迁的感知和对英雄的赞美、敬仰和缅怀。短短的民歌,既有劳动人民对英雄的歌颂,也有对坏人的吐槽、讽刺和挖苦,体现了人民的心声。都说有些人虽然倒下了,但会一直骑在人民头上或者在人民心里,有些人最终会被人民唾弃。此外,一些民歌还描写历史事件,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和内涵。可以说,小事折射大时代。例如,以下歌曲:
胡宗南
胡宗南,太残忍了。他还没抓完丁的钱。不打日本,就会在内战中损失所有的士兵。特别小组,青香团,想要杀死所有的好人。要想避灾避难,赶紧把胡宗南揍一顿。(解放前在老解放区流传)
刘志丹
刘志丹,聪明机智,对民情敌情有着清醒的认识。使用巧妙的伎俩,设置一个迷宫,拉出寨子,夺取城市。(流传于老解放区)
苜蓿花拌汤
紫花苜蓿,混着汤,日本鬼子死在(黄)河堤上。小麦微黄,日本已死。用镰刀割麦子,日本完了。
(3)反映现实生活、批判时弊的民歌
民歌在人民的土壤里生生不息,流传甚广,主要是因为它来源于生活,生动地再现了生活场景,讽刺了坏人坏事,具有批判时弊、扬恶扬善的功能,也是人们表达个人情感的一个渠道。
比如这首歌,用强烈的对比,生动地描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人民的生活和受压迫的情况。
泥瓦匠住在稻草房子里。
泥瓦匠,住在稻草房子里;织女,不穿衣服;卖盐的老婆喝淡汤。种地的吃米糠;做菜,清淡清香;编席的睡炕上;作为棺材走向死亡
还有一句讽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的话:
队长拿钱出一句话,会计拿钱挂在账上,出纳拿钱放抽屉里,社员拿钱问菩萨。
会议七点开始,八点到达,九点开始报告。你演讲,我睡觉,谈论同样的事情。
纸上的公章比熟人的一句话还大。
广为流传的“四畏歌”有好几个版本,但意思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少数农村干部的不良作风:
四首恐惧歌曲
乡党委书记的老婆,贫协的娃,不敢骂槽里的小马;还有会计,他的第二个爸爸,还有船长的妈妈都不能得罪。
另一个版本:
组长的媳妇比组长的宝宝还大。会计的爸爸摆脱不了。
你给队长提意见,会上再见面;你给会计提意见,我看算盘珠子;你给组长提建议,每天干重活。
(4)反映婆媳关系的民歌
家庭关系总是破碎混乱的,婆媳关系是最难处理的。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所以家务事的纠纷,婆媳关系的不满也被编成了民谣。有的婆婆抱怨儿子儿媳,有的婆婆自己表达感受。例如,老母亲抱怨说:
脱下你媳妇的良心
软枣树,毛毛根,吃母乳,跟妈妈在一起
脱下你媳妇的良心。把母亲哄到沟里,
踢,哼,打破鸡蛋,它是黄色的,
再也见不到我妈妈了。(亲生母亲)
见媳妇像孝子,见老太太像豹子。年轻媳妇穿料,老丈人老婆戴套。
(套子:陕西方言指腐烂的旧棉花)
媳妇结婚了,儿子跑完了。米汤粘稠,孙子紧绷。
花了两千八娶了个新邻居。见面不接,地上就留下一个婴儿。
看着我的儿子也抚养后代,我想起自己,不禁感慨万千:
透过窗户看到孩子抱着孙子。
透过窗户看到儿子抱着孙子,儿子抱着儿子亲了亲。长大后,他忘记了我儿子的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三口四口之家成为常见形式。大家庭矛盾越来越突出,面临解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与父母分开生活。例如,以下两首歌曲生动地反映了大家庭分离的场景:
分割家庭财产,分居
一家四口,都是来分家产的。长胡子的大哥得到了一个房间;
老二胡子短,分到一个碗;第三个孩子没有胡子,长了个驴蹄子。
老四爱唠叨,所以他得到了一个坏刷子。大家都不要妈妈,在后院拉猪。
四个都是狼,长大了就忘了妈妈。
Watapo
媳妇结婚三天多,跟着买了个尺八锅。
听起来像是接吻,其实是分享。
见面不说话,出门留个娃。
打电话给妈妈,她不会划,还一直说自己是宝宝。
在陕西方言里,奶奶叫“阿宝”
(5)反映婚恋的民歌。
千百年来,爱情和婚姻一直是普通人传唱的主题。但过去由于知识水平和女性地位的原因,很多婚姻都是父母包办,媒妁之言,也造成了很多苦果。这一点在民歌中得到集中体现。民歌多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以诉怨的形式反映对婚姻自主的追求和渴望。当然,这些民谣里也有一些甜蜜的爱情告白。
比如,这些歌讲述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有的嫁错了地方,有的嫁错了人,有的嫁得太老,有的嫁得太年轻:
媒人真是没心没肺。
我爸爱吃山核桃,把我卖给了山医老。
桌子滚得太高,板凳把腰都压断了。
擀面杖一半没有牙刀,漏的风箱需要我烧。
我妈只想把我卖掉,我很难过。谁知道呢?
天知道,我知道,剩下的就是我知道的了。
用擀面杖骂媒人。媒人真是没心没肺。
跟我说说这个婊子!